1945年中國夫婦收養日本遺孤,40年受盡辱罵,養子回國後成白眼狼

2022年06月28日21:30:03 歷史 1310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可以點擊右上方的關注,後續我們會為您帶來更多有趣的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2005年,一個叫李秀榮的87歲老人癱瘓在床默默流淚,她用唯一能動的手艱難地拿著一張全家福,嘴裡還不停念叨著一個叫「連棟」的人。

老人的女兒趙連芹看到後心痛不已,她知道母親已經到臨終之際了,只剩下最後一個心愿,就是讓兒子趙連棟回來見自己一面。

可是趙連芹知道哥哥不會回來了,自從他去了日本一趟後,就變成了另一個人。

1945年中國夫婦收養日本遺孤,40年受盡辱罵,養子回國後成白眼狼 - 天天要聞

他忘記了養父母為他受過的40年屈辱,變成了一個無情無義的白眼狼。

那麼李秀榮老人當初為什麼要收留日本小孩,40年的屈辱是怎麼回事?趙連棟又為何忘恩負義,冷酷絕情?

中國夫婦收養侵華日軍遺孤

1945年11月的一天,哈爾濱的街頭下起了暴風雪,遺憾的是美麗的雪景下是刺骨的冰寒。

此時一個偏遠的垃圾堆旁,有一個叫野板祥三的小男孩正奄奄一息。

他的手腳潰爛,全身冷的似冰。

就算穿著厚厚的棉衣,他也感受不了溫暖,連哈氣取暖的力氣都沒有了。

父親消失後,野板祥三的生活從天堂跌落地獄。

流落街頭,饑寒交迫成為了他每天的必然經歷。他不是沒有想過回家,可是他已經「無家可歸」。

1945年中國夫婦收養日本遺孤,40年受盡辱罵,養子回國後成白眼狼 - 天天要聞

認識的人突然消失不見,這裡的人說著他完全聽不懂的語言。

他想要向路人求助,可是原本親切的路人在聽他開口說第一句話後就笑容凝固,皺起眉頭。

野板祥三的心跌落谷底,他委屈地哭起來,感覺這個世界對他充滿了惡意。

野板祥三遭遇的一切苦難,都是他的國家做的孽。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

日本侵略者為了侵佔中國,吞併了東北三省

為了鞏固殖民統治,徹底將東北變為日本的土地,日軍不僅對當地人進行「奴化」教育,還採取了侵略移民的方式。

1945年中國夫婦收養日本遺孤,40年受盡辱罵,養子回國後成白眼狼 - 天天要聞

日本源源不斷地將國民遷移到東北。這些移民來的日本人,被稱為開拓團」。

所謂的開拓,就是替日本在中國開疆擴土。

日本移民成為了東北的「上等人」。他們奪走肥沃的土地,把辛勤勞動的中國人從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園中驅逐。

流離失所的中國人民成為了日軍的苦力、勞役,還要承受日本人的欺凌打罵以及燒殺劫掠。

日本法西斯企圖讓中國人凍死餓死,最後讓東北完全殖民化,成為日本侵華的大後方。

1945年中國夫婦收養日本遺孤,40年受盡辱罵,養子回國後成白眼狼 - 天天要聞

幸運的是,日本人的陰謀詭計沒有實現。在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下,中國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此時,日本已經成功移民32萬人到中國的土地上。

作為侵華日軍的一部分,「開拓團」知道自己的惡行必然會遭到報應。所有人在聽到日本戰敗的消息時,紛紛驚慌失措,四處逃竄。

日本侵略者們把自己逃生看成第一要事,為了儘快坐船逃亡,他們顧不上自己家裡的孩子。

對於家屬,日本人只能寄希望中國人可以給他們的老弱婦孺一條活路。

不少日本小孩在這種環境下被父親拋棄,滯留在了中國,野板祥三也是其中之一。

只不過,他要比其他孩子幸運很多。

40年受盡「辱罵」

李秀榮是河北吳橋人,與丈夫趙鳳祥定居在哈爾濱太平區太安南二十道街35號。

他們是一對恩愛的夫妻,結婚多年後他們生下了一個女兒。

1945年中國夫婦收養日本遺孤,40年受盡辱罵,養子回國後成白眼狼 - 天天要聞

李秀榮一家

女兒叫趙連芹,長得俏皮可愛。他們以賣菜為生,每天需要早出晚歸的勞動,家庭極度貧困

但他們卻沒有抱怨生活帶給他們的不幸,反而以無比堅韌的勇氣生活下去。

可是他們平靜的生活被一個不速之客打破了,此後李秀榮受盡辱罵折磨長達40年。

1945年11月的一天,出門賣菜的趙鳳祥抱著一個沉睡不醒、面無血色的小男孩跑回了家。

小男孩穿的是日本棉衣,日本靴子,嘴裡還在喃喃細語。男孩的口音和日本侵略者一模一樣,兵荒馬亂之下,李秀榮立刻明白了怎麼回事。

她心頭泛起了別樣的情緒,看著丈夫懇求的眼光,李秀榮終於點了點頭。她明白日本人有天大的錯,可孩子是無辜的,他們不能見死不救。

為了救活這個孩子,他們找來熱湯熱飯一口一口喂到他嘴裡,又給他脫下濕漉漉的衣服,換上女兒的厚皮襖。

在晝夜不息的細心照料下,男孩的臉上終於有了血色。

夫妻兩人還拿出存了好長時間的存蓄,他們用這些錢給男孩請了一個大夫,調養他的身體。

雖然家裡的生活變得更加困難,李秀榮夫妻卻沒有絲毫怨言,只要孩子健康地成長,他們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1945年中國夫婦收養日本遺孤,40年受盡辱罵,養子回國後成白眼狼 - 天天要聞

男孩身體恢復後,李秀榮夫妻給他取了一個中國名字:趙連棟

此後,趙連棟便是家庭的一份子了。趙連芹一直以來都是獨生子女,突然多出一個哥哥讓她興奮不已。

李秀榮夫妻也很高興子女和睦,但趙連棟還面臨著蘇聯紅軍的抓捕。

為此,李秀榮夫妻燒掉了他的日本服裝,開始教他學習中文。

李秀榮夫妻的願望是趙連棟成為一個普通的中國孩子,可惜事與願違,趙連棟一點也不讓他們省心。

他們先是把趙連棟送去中國學堂念書,希望他成為一個乖巧懂事、有教養的好孩子。

由於說不好中文,在一次課堂點名後趙連棟遭到了同學的嘲笑。

自尊心受辱的趙連棟變得更加叛逆、調皮搗蛋,他不僅退了學,還經常出去惹是生非

起了衝突以後,趙連棟就用日語對鄰居家的小孩破口大罵,鄰居孩子聽到後很快跑回家告訴家長。

「這裡居然有個小日本鬼子!」

街坊鄰里一個傳一個,最後所有人都知道村裡有個日本鬼子。

1945年中國夫婦收養日本遺孤,40年受盡辱罵,養子回國後成白眼狼 - 天天要聞

怒氣衝天的村民來到李秀榮家,想討要一個說法。

李秀榮夫妻知道他們一直想要隱瞞這件事已經曝光了,見到聲勢浩大的質問,他們懊惱又愧疚。

日本人對中國犯下不可饒恕的罪過,整個村的人都是受害者。

他們的親人、朋友,喪生在日本鬼子手上的數不勝數。

就連村民自己也是九死一生,受盡了顛沛流離之苦,對趙連棟的怨恨可想而知。

村民要求趕走日本鬼子,李秀榮夫妻看到趙連棟委屈無辜的眼神,怎麼都不忍心。

為此,原本受尊敬的他們成為了村裡臭名遠揚的「漢奸」,被認定為中國人的恥辱。

面對村民的辱罵與厭惡,李秀榮夫妻哭了無數個日夜。

為了這個日本養子,夫妻兩人受盡了無數苦楚,每次都是含淚吞下去。然而,他們的苦難還遠遠沒有到盡頭。

1955年,李秀榮懷孕了,夫妻原本抑鬱的心情開始好轉。

1945年中國夫婦收養日本遺孤,40年受盡辱罵,養子回國後成白眼狼 - 天天要聞

他們慢慢忘記了生活上的不如意,把無限的盼望放在這個新的生命上。

在滿心歡喜下,孩子已經七個月了,經常在李秀榮的肚子里踢來踢來,她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孩子的存在。

就在這個時候,李秀榮被鄰居推到,胎死腹中。

鄰居姓王,是個極為可憐的中國人。

侵華戰爭中,他全家慘遭日寇滅門。

王某做不到以德報怨,多年來,仇恨一直折磨著他的內心。

孤身一人的他除了日本鬼子以外,最恨的就是鬼子。

所以每次看到「漢奸」李秀榮他就心生怨恨,彼此間的矛盾一直無法得到有效地解決。

在一次爭吵後,頭腦發熱且失去理智的王某對李秀榮犯下不可彌補的錯誤。

流產後,李秀榮接到醫生的通知,她再也無法懷孕了。

可是承受了無盡痛苦的李秀榮沒有辦法怪罪王某,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王某何嘗不是失去了他的親人。

養子回到日本後忘恩負義

失去孩子的痛苦讓李秀榮日漸憔悴,為了開始新的生活,不用繼續接受鄰居的辱罵。

1955年,走投無路的李秀榮一家被迫搬到了河北吳橋

時隔多年再次回到老家,李秀榮心中五味雜陳。

1945年中國夫婦收養日本遺孤,40年受盡辱罵,養子回國後成白眼狼 - 天天要聞

她慢慢想起以前在河北不好的回憶。這些記憶在她去了哈爾濱之後便淡忘了,可熟悉又陌生的環境讓記憶再次變得清晰。

這些回憶與她娘家親人的遭遇有關,是她永遠的噩夢。

李秀榮的叔叔叫做李萬和,原本是個普通又平凡的中國男人。

可是在1938年,他為了從日軍手上救下被凌辱的中國婦女,被日軍剁掉四肢,開膛破肚。

刺眼的鮮血讓李萬和的哥哥李萬祥(李秀榮的父親)剋制不住自己復仇的衝動,最終他也死在日軍手中

他的死法和弟弟一樣凄慘,被日軍用十二顆釘子活活釘死在牆上。

1945年中國夫婦收養日本遺孤,40年受盡辱罵,養子回國後成白眼狼 - 天天要聞

想起父親和叔叔的慘死,李秀榮就忍不住哽咽。

她痛恨日本人,也不是沒有質疑過自己的決定究竟正不正確,可是趙連棟已經被他們夫妻撫養,早就視為親子,又怎麼可以因為別人做的錯事遷怒於他。

放下沉痛的過往後,李秀榮一家很快在河北開始了新生活,而且日子越過越好。

養子趙連棟因為年齡的增長變得成熟,不僅不再和別的孩子打鬧,還學會了純正的中文。

隨著養子融入中國環境,李秀榮一家受到的辱罵也幾乎沒有了。

成年後,趙連棟學了技術去了天津動力機械廠打工,又在1958年娶妻生子。

看著孫子孫女們一個個出生,李秀榮感受到了天倫之樂。

1970年趙鳳祥去世,受了半輩子苦的李秀榮身邊只剩下子女可以依靠了。

可不管過去受了多少苦,看到養子趙連棟像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一樣成家立業,孝敬父母,李秀榮便以為這是永遠了。

此時的她並不知道,人心易變。她也不知道趙連棟內心深處真正的想法。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到了90年代,中日關係進一步升溫。兩國不僅經濟往來密切,官方協商組織越來越多,文化交流得到了充分發展。

1992年12月,在養母的支持下,趙連棟跑回了日本尋親。

按照趙連棟的意思,他只是想要知道自己的身世,再看一下親生父母過得好不好,他很快就會回來。

1945年中國夫婦收養日本遺孤,40年受盡辱罵,養子回國後成白眼狼 - 天天要聞

李秀榮相信了趙連棟說的話,從這一天起,她開始了漫長的等待,可她永遠也沒有等回自己的兒子趙連棟

1994年2月,當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李秀榮的眼前時,念子心切的李秀榮激動地落淚了。

可她還沒高興多久,趙連棟的話就立刻擊垮了她的期待。

「我原來的名字叫野板祥三,現在是來接妻兒回日本橫濱的。」

野板祥三?」李秀榮默默念叨著這個名字,心頭一陣絕望,雙眼再次蒙上了淚花。

趙連芹聽說這件事後急忙跑來挽回哥哥。

可是野板祥三心意已定,在眾人念念不舍下,他沒有絲毫猶豫就走了。

野板祥三會做出如此狠心的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

1945年中國夫婦收養日本遺孤,40年受盡辱罵,養子回國後成白眼狼 - 天天要聞

自從被中國人收養後,日本就成為了他遙遠的回憶。幾十年的中國生活改變了他,他會說流利的中文,熟悉中國的文化。

任何人見了他都毫不懷疑他是一個中國人,但他知道自己不是中國人。

在他的童年,不少中國小孩告訴他這個事實。

「你是小日本,你不是中國人。」

鄰居家的小孩用仇恨的眼光看著他,學校的同學嘲笑他。無數的怨恨和白眼都朝他一個人而來。

野板祥三牢牢記住自己的身份是「日本鬼子的孩子」。

野板祥三知道中國與日本之間的仇怨,養母李秀榮父親叔叔就是慘死在日本人手裡。

所以很多親戚討厭他,中國舅舅就曾辱罵養母收留他是「不知國恥家仇」。

作為一個被仇恨的對象,他不願意永遠生活在中國。

更何況,20世紀末的中國經濟比不上日本。

1945年中國夫婦收養日本遺孤,40年受盡辱罵,養子回國後成白眼狼 - 天天要聞

為了事業,也為了給妻兒更好的生活,野板祥三想要在自己最後的人生中做一個日本人。

此後,不管逢年過節還是養母生病,野板祥三都不肯回家。趙連芹寫信給哥哥趙連棟,無數信封石沉大海,沒有一點回應。

此外,趙家人還發現一件事情,足夠證明野板祥三的冷漠無情。

日本政府有一項政策:收養了日本遺孤的中國人可以去日本公安部門填寫一份表格,領取資金補償。

可是野板祥三以養母的名義把補助拿走了,趙家人幾十年的恩情沒有辦法得到任何回報。

李秀榮依舊自欺欺人的說:「沒有兒子不想母親的,我不相信他不想回來看看我。」

然而11年過去了,疾病纏身的李秀榮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1945年中國夫婦收養日本遺孤,40年受盡辱罵,養子回國後成白眼狼 - 天天要聞

流干淚水的她,仍然沒有等到這一天。

曾幾何時,為了救下無辜的日本孩子,中國夫婦受盡辱四十年。

然而,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懂得知恩圖報。對一個沒有良心的人抱有期待,只會給自己帶來痛苦。

這也告訴我們不是每一個人都值得真心對待。

對於野板祥三的行為,您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參考文獻:

青島新聞網:《侵華日軍遺孤回國後拒絕探望患病中國養母》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央工作會議速記資料、1935年的結婚證……這些珍貴檔案亮相 - 天天要聞

中央工作會議速記資料、1935年的結婚證……這些珍貴檔案亮相

國有史、地有志、家有檔,一份檔案就是一份歷史記憶。今年6月9日是第17個「國際檔案日」,6月5日下午,「築夢現代化 奮鬥蘭台人」2024年嘉定區「國際檔案日」暨檔案地方志文化宣傳月主題活動在嘉定區檔案館新館舉行,吸引20多位市民走進檔案館,開啟一場奇妙的檔案文化體驗之旅。「活」檔案,講「活」歷史「周總理主持日常...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 天天要聞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比利時首相辭職,法國總統馬克龍解散議會,德國總理肖爾茨更是創下記錄的慘敗,如今整個歐洲都在右轉。 今年是大選之年,全球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會在今年投下關鍵一票,這也必將決定未來數年的世....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 天天要聞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園對公眾開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園在來今雨軒舉辦深度人文對話活動「到公園去——從1914年到2024年」。國內著名文化學者、園林專家、京味作家和公園管理者就北京公園早期的功能與地位、北京公園的未來發展等話題進行交流研討。來今雨軒講堂於當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壇廟轉向市民公園 中山公園開放有...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 天天要聞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端午節,這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為端午節最具特色的食物,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一、粽子的起源據考證,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之前,那時它並非專為端午節而制,而是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人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對祖先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