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縣接駕拿不出銀子,不得已求助當地富商,慈禧很滿意結局很喜人

2022年06月28日20:56:18 歷史 1772

光緒二十七年七月十五日,河南鞏縣(今鞏義)知縣接到上諭,慈禧太后與光緒的聖駕不久就要抵達鞏縣,讓當地安排好接駕事宜。

知縣接駕拿不出銀子,不得已求助當地富商,慈禧很滿意結局很喜人 - 天天要聞

這可把知縣老爺給愁壞了,因為他聽說此前同屬一省的汲縣知縣,因為無力籌集到足夠的接駕銀子,又不忍再搜刮民脂民膏,竟在絕望中上吊自殺了。

鞏縣本來就不是一個富裕的地方,按照清代的縣等制度,鞏縣屬於簡缺,每年上繳國庫的賦稅也就三萬多兩。這樣一個貧困縣,要接待兩宮一行數千人的開銷,衙門指定是拿出不銀子來。

而且與汲縣知縣一樣,鞏縣知縣也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官,然而他又比汲縣知縣要幸運得多,不僅沒有上吊自殺,而且由於接待有方,得到了慈禧的提拔重用。那麼這位鞏縣知縣,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情況下,又是如何創造奇蹟的呢?說起這,就不得不提到鞏縣的一個超級富豪,他的名字叫康建德。

鞏縣康家的名氣,就好像山西喬家、王家、徽州鮑家、胡家一樣,都是清代最著名的超級富商。據康氏族譜的記載,康家祖籍是山西洪洞,明初洪武年間大移民浪潮時遷居鞏縣。

知縣接駕拿不出銀子,不得已求助當地富商,慈禧很滿意結局很喜人 - 天天要聞

這個家族在明代時已經十分富裕,到了第六代康紹敬時,他利用其曾任地方水陸交通和鹽業、稅務等方面官職的便利,組織家族子弟把河南的糧食、棉花等運銷山東,又把山東的鹽以及海產品運銷河南,由此開始發家。

康家鼎盛的時期還在清代,康熙時期,康家利用漕運、藩鎮等信息,毅然改變傳統在洛河做生意的習俗,大河行船,開闢山東基地,「先有康大勇,後有蘭水城」,使康家的經濟勢力範圍,由中原擴大到魯南廣大地區和江、淮沿河一帶。

嘉慶朝爆發白蓮教起義後,康家賄通清廷百萬大軍的將領勒保等人,供應全軍棉花、布匹,發了十年橫財,開闢了三原涇陽、富平等棉花基地。

經過數代人的奮鬥,康氏家族廣泛涉足航運貿易,經營鹽業、木材、糧食、棉花、絲綢、錢莊、藥材等,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成為富家魯、豫、陝三省的顯赫家族,這種興盛的局面一直持續了400餘年12代人。

知縣接駕拿不出銀子,不得已求助當地富商,慈禧很滿意結局很喜人 - 天天要聞

直到現在,當地還流傳著「馬跑千里不吃別家草,人行千里儘是康家田」的民謠,足以說明康家之富。

這樣的大富之家,自然也會向其他富商巨賈一樣,會花錢捐上一些虛銜。但康家人知道作為商人,排在四民之末,即便銀子再多地位也不高。然而,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這種局面到了清末時被徹底改變了,在兩宮迴鑾這個特殊的年份,一份特殊的榮譽不經意間降落到康氏家族的頭上。

早在慈禧太后在西安發布迴鑾上諭之時,鞏縣知縣已經做好了接駕的準備。知縣衙門發動當地的士紳民眾,趕工為慈禧修建了一座臨時的行宮,雖然談不上富麗堂皇,卻也頗為體面,只待慈禧駕臨。

知縣接駕拿不出銀子,不得已求助當地富商,慈禧很滿意結局很喜人 - 天天要聞

可不巧的是,天公不作美,鞏縣這年夏天發生了數十年不遇的大洪災,一場大水不僅衝垮了民房、田地無數,還衝毀了行宮。眼看聖駕就要進入鞏縣境內,財政已經枯竭的知縣衙門別說重建行宮,就是最基本的供應也成了問題,這讓知縣老爺如何不發愁呢?

上吊自殺這種事肯定是知縣老爺不願意看到的,於是他厚著臉皮來到了康家,請求當時康氏家族的掌門人康建德施以援手,讓他出資修建行宮。

康建德有的是銀子,面對這樣百年不遇的機會,他爽快地答應了下來,承諾獨自修建行宮並包圓了所有接駕的費用。

財大氣粗的康家不但斥巨資修建行宮,還將沿途的官道修整一新。重建的行宮比原先的規模更大,也更富麗堂皇。當慈禧太后駕臨鞏縣時,目睹這座豪華舒適的行宮,連聲誇讚地方官差事辦得好。

知縣接駕拿不出銀子,不得已求助當地富商,慈禧很滿意結局很喜人 - 天天要聞

康家既然接了這個差事,便決定要送佛送到西,為了表達對慈禧太后的忠心,康家又另外向朝廷捐了100萬兩銀子。慈禧聽說了康家的壯舉後,決定親自召見康建德。

為了報答慈禧的隆恩,在覲見時,康建德又進獻了一份精心準備的大禮,他讓開封城著名的金店師傅打造了一幅皇清輿地圖,這幅圖用黃金裝飾成高山、丘陵,用珍珠擺成河流,在北京城的地標上鑲嵌了一顆夜明珠,象徵著「一統江山」。

這份大禮讓慈禧大開眼界,不禁脫口而出:「不知此地還有百萬富翁!」不久,朝廷賜康家「神州甲富康百萬」金匾,從此康家便有了「康百萬」這個名號。

知縣接駕拿不出銀子,不得已求助當地富商,慈禧很滿意結局很喜人 - 天天要聞

鞏縣這次接到工作做得很好,慈禧十分滿意,據說她離開鞏縣時,還特地下令將轎簾掀開,任沿途跪送的百姓們一睹其尊榮。還別說,慈禧從西安這一路走來,這還是頭一遭,這對鞏縣百姓來說,也算是一種莫大的恩榮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著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