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是大明第一才子,從春風得意到抑鬱不平,最後醉死在雪地。他這一生的「升遷之路」,和朱家的喜惡息息相關。
影視劇中解縉形象
解縉出生書香世家,18歲的考生參加了鄉試,輕而易舉就拿下了全省的第一名,又過了三年,21歲直接中了進士。年少輕狂,春風得意。
影視劇中朱元璋形象
那個時候,朱元璋十分喜歡他,年輕、有才華、想要做出一番事業。朱元璋抓准了這個年輕人的心理,稍微給他一點甜頭,就能幫朱元璋說一些他不能說的事、做一些他不能做的事。
朱元璋
長期下來,解縉那是一個敢想敢說,得罪了不少人,但是他自己卻沒有察覺。
後來,解縉幫胡惟庸說話,得罪了朱元璋,就被排擠在一邊了。
影視劇中胡惟庸形象
直到後來朱棣繼位,朱棣這個皇帝很多人都不認,急需一個能言善道的臣子幫他「宣傳」一下繼位的正統性。
朱棣
恰逢這時解縉出現了,解縉在《登極詔》里說:朱棣起兵是為了「清君側」,是想要效仿西周時期的周公,輔佐自己年幼的侄子。哪知道來了南京一看,建文帝已經自焚死了。但是國不能一日無主,朱棣才勉強坐上了皇帝的位置。
影視劇中朱棣形象
這個說法深得朱棣的心,朱棣總是不吝惜表現對解縉的喜愛,還說:「這個國家可以沒有我,但是一定不能沒有解縉!」
在朱棣的支持下,解縉開始了事業的第二春,解縉還編撰了《永樂大典》,讓解縉在整個明朝歷史中,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惜,解縉完全詮釋了升得高、死得快。
他說了很多朱棣喜歡聽的話,也說了很多朱棣不喜歡聽的話。有一次,朱棣想立次子朱高煦為太子,但解縉仍直言說:「為長,古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歸附,若棄之立次,必興爭端。先例一開,怕難有寧日,歷代事可為前車之鑒。」
朱高熾
朱棣心裡就有點不開心了,但是解縉後面又說了一句話,「好聖孫!」意思就是長子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很好,朱棣考慮到解縉說得有道理,為了明朝的江山,就立了朱高熾為太子。
影視劇中朱高熾形象
可是,解縉也因此得罪了朱高煦為漢王,後來朱高熾得了盛寵,解縉就被朱棣厭棄了。
影視劇中朱瞻基形象
後來,朱棣問紀綱,「解縉在哪裡?」但是這個時候的解縉,早就被朱棣關在牢房了,朱棣為什麼要明知故問呢?紀綱明白朱棣的意思,就用酒將解縉灌醉,而後拖到積雪中埋起來,解縉就死了。
解縉死的時候才四十七歲,直到明憲宗朱見深的時候,才平反昭雪。
事實上,解縉說的很多話都是站在明朝的角度來講的,可是性子太直,最終沒有一個好結果。歸根結底,還是他遇上的這幾位君主都不是寬宏大量的君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