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的國家的地圖是只雄雞,在秦朝之前的戰國時代到秦開始的統一政權再到現在,中國的版圖可謂是變化萬千。國土面積不斷變化,甚至有的國家曾經就屬於中國。
夏朝
實質上,夏朝時期也沒有固定的國界,當時人們的活動範圍也有限,主要集中在現今的河南,山西,山東等地,分布在黃河的中下游流域。而對四川,長江流域等地影響十分有限。
商朝
在商湯滅夏,建立商朝之前,商部落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的部落,在黃河下游一帶繁衍。商朝確立統治,就在亳(河南商丘)建都。而商朝的勢力範圍大大超過了夏朝。有記載商朝疆域:北到遼寧,南到湖北,西到陝西,東到海濱。
周朝
周朝天子管轄的諸侯國疆土北方已到達了今遼寧喀左、朝陽一帶,西面至今甘肅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帶,東面的諸侯國齊魯到了山東半島,南至漢水中游,東南抵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勢力所及還可能到達了巴蜀一帶。
春秋戰國
春秋時期,周朝已無力控制天下,天子弱,諸侯強。諸侯並起,群雄爭霸,各國版圖也在不斷變化。在戰國時期,諸侯兼并,只餘七雄,戰爭更加激烈。不過總版圖範圍變化不太大。
秦朝
公園前221年,秦朝統一六國時,國土面積為214萬平方公里,後北收河套、南征百越,疆域迅速擴展並進一步完善帝國版圖,國土面積達340萬平方公里 。疆域已東至朝鮮、南據嶺南、北達陰山、西抵高原,超過了現在中國領土的三分之一。
西漢
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擊破楚王項羽,即帝位,再建統一皇朝──漢。在漢武帝時驅逐匈奴,將河西走廊納入中原王朝版圖。漢朝皇帝一邊高喊著「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一邊拚命地擴張國土。西漢極盛疆域東並朝鮮、南據交趾、西逾蔥嶺、北抵大漠,國土面積達609萬平方公里。是現在中國的三分之二,這個時候越南北部和朝鮮半島、中亞部分地區都已經是西漢的領土。
東漢
東漢時期損失了蔥嶺以東的地區,但同時對西南地區用兵,擴大了西南地區的疆域。
三國(東漢)
東漢末年分三國,此時,吳國的衛溫曾經率船隊到達了台灣,這也是中國將台灣視為中國領土的最早依據。而曹魏主要控制北方地區,蜀漢控制四川等地,孫吳控制揚州、交州、荊州等江東地區,又稱為東吳。
西晉—南北朝
西晉承襲曹魏領土,統一後領有孫吳疆域。國土面積達543萬平方公里 。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肅、雲南,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國土面積與漢朝相比有實質性下降!
南北朝時期中國領土有存在下降,西域地區與遼東半島,朝鮮半島失去了控制。國土面積明顯減少。
隋朝
公元612年,到了隋朝,滅陳後,除了繼承南北朝的疆域外,還首次對甘肅新疆地區進行了直接管理。疆域東起遼河、北抵大漠、西至敦煌、南據交趾。國土面積達到467萬平方公里,還不到現在的二分之一。
唐朝
到了大唐盛世,唐朝的疆域已經大大的擴張了,領土的最西端已經包括了吉爾吉斯斯坦,北部的西伯利亞部分地區,庫頁島,堪察加半島,北方四島,當時也是屬於唐朝的版圖範圍。唐朝國土面積的頂峰是1237.1萬平方公里,相當於現在中國的1.3倍。
宋朝
宋朝統一後,領土也是很小的,北宋時期國土面積約500萬平方公里,在南渡之後,南宋領土面積僅為22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現在中國的五分之一,
元朝
元朝的疆域是中國歷史上最廣闊的朝代,它的版圖一度橫跨亞歐大陸,今天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當時都是元朝的國土,總面積達到了2267萬平方公里,是今天中國領土的2.4倍,那個時候,中亞許多國家都是我們元朝的領土。
明朝
再到後來,明朝朱元璋雖然推翻了元朝,但是在戰爭時期許多領土失去了控制,隨之控制的疆域卻大大縮水了,而明末鄭成功從荷蘭手裡成功的收復了台灣島。很明顯,對中亞地區和蒙古地區失去控制,疆域達997萬平方公里。
清朝
到了清朝之後,領土再次擴張,康熙皇帝統一時,總面積已經達到了1300多萬平方公里,是今天的1.3倍。但到了清朝末年,不斷的賠款割地,疆域不斷縮減,不過,清朝時期奠定了中國現代的疆土範圍。
民國
雖然民國時期地圖比新中國多了一個蒙古國,但實際在1921年,蒙古國已經在蘇聯的支持下獨立了。
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新中國地圖就像一隻公雞一樣,中國地圖一點都不能少!
最後,讓我們借用我們老祖先的話語說一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中國領土寸土必爭,一點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