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比皇帝活得久,是閹割使人長壽嗎?科學家曾用實驗證明

2022年01月22日22:43:02 歷史 1588

在我國曆朝歷代,很多皇帝都夢想能「長生不老」,甚至很多皇帝還採取了一些手段來追尋自己的這個「夢想」。

其中比較知名的就是秦始皇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因東巡時看見海州灣上的海市蜃樓,就認為該景象是仙人所化,遂派徐福前往尋找仙人求葯。

徐福詐稱海中有大魚,徒然前往恐難以上岸求葯,須派能武善射者同往。

於是秦始皇派500名武士射手陪同徐福,攜帶能工巧匠百人,童年童女數百,入海前往仙山求取「長生不老葯」。

太監比皇帝活得久,是閹割使人長壽嗎?科學家曾用實驗證明 - 天天要聞

徐福東渡未能找到長生不老葯,回來又怕秦始皇怪罪導致自己小命不保,就留在了「平原廣澤」(現在的日本九州),至此秦始皇的「長生夢」宣告失敗。

即便秦始皇失敗了,但後世依然有很多皇帝仍然樂此不疲,當然沒有一個能成功的。

但最具諷刺意味的是,雖然皇帝沒幾個壽命較長的,但是皇帝身邊的太監,卻多數壽命較高。

《當代生物學》雜誌研究分析了1392年至1910年朝鮮王朝一長串宦官的記錄,研究人員提取了81名平均壽命為70歲的宮廷宦官的詳細出生和死亡數據。

但在同一時期,同一社會經濟階層的非宦官的壽命卻從50.9歲到55.6歲不等。

二者相差了15到20年。

那麼這個數據是巧合還是有科學依據呢?

其實在歐洲,科學家很早就關注過一個現象:公羊被閹割後,壽命要比正常的公羊長不少。

太監比皇帝活得久,是閹割使人長壽嗎?科學家曾用實驗證明 - 天天要聞

要知道哺乳動物壽命的上限被許多因素所約束,如果拋開可以調整的一些客觀因素,比如飲食,環境等等,在最為理想狀態下,哺乳動物壽命的上限就只會受到DNA衰老的影響。

如果DNA已經衰老了,那麼動物也不可能活得長。

所以要讓哺乳動物的壽命延長,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延緩DNA的衰老速度

科學家們經過對DNA的深入研究後發現,在所有哺乳動物DNA的兩端都有端粒,在生物的生存的過程中,DNA會不停地複製,DNA每複製一次,「端粒」相應地就會變短一些。

太監比皇帝活得久,是閹割使人長壽嗎?科學家曾用實驗證明 - 天天要聞

而當DNA一旦複製到第50次左右之後,「端粒」就已經短到極限,短到極限之後的DNA就會導致其無法維持DNA的正常結構。

這時DNA的結構就會瓦解,動物就會死亡

基於閹割之後的公羊,壽命普遍長於沒閹割的公羊的現象,紐西蘭奧塔哥大學和美國的加州大學等學校的生物專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就曾經仔細研究了這個現象。

他們對比了閹割後的公羊的DNA衰老的速度和正常雄性公羊DNA的衰老速度。

結果他們驚奇地發現:被閹割後的公羊「表觀遺傳時鐘」的指針要走得明顯比未閹割公羊的慢。

大概要慢多少呢?慢60%左右!

這就意味著,閹割後的公羊壽命相比沒閹割的公羊要長60%!

隨後他們擴大了研究範圍,結果驚人的相似,不光是公羊如此,其他哺乳動物,比如蝙蝠,白鼠等等,在實驗中也有同樣的情況。

太監比皇帝活得久,是閹割使人長壽嗎?科學家曾用實驗證明 - 天天要聞

那麼問題來了,人類也是哺乳動物,那麼男性人類閹割會不會也延長壽命呢?

文章前面列舉了朝鮮王朝宦官普遍壽命長於同一社會階層的非宦官人群。

因為我國古代各類文獻比較多,就有科學家研究了中國古代的情況,結果跟朝鮮王朝的宦官相似,而且得到的數據更為系統和完整。

他們發現中國古代帝皇的人均壽命只有區區40歲,而太監們的平均壽命要比眾多帝皇大30歲,達到了驚人的71歲

而且相比來說,帝皇們的各類客觀生活條件,比如服裝飲食勞動強度心理滿足感,都要遠高於太監們。按道理來說,「養尊處優」的帝皇們,命應該比經常被「欺負」的太監們更長才對。

但是實際的結果卻恰好相反。

結合著種種科學實驗,配合大量的統計數據,基本可以說明人類男性閹割後的壽命也是長於不閹割的男性的,只不過這肯定還需要更進一步詳盡的研究,畢竟這個結論不能臨床實驗,相信也沒辦法找到志願者接受這個實驗。

但是話又說回來,即便是真的如此,我相信也沒有男性會願意只是為了長壽而去進行閹割吧?但事事無絕對,武俠小說里,岳不群東方不敗,不是就為了練成絕世武功而不惜「揮刀自宮」嗎?

太監比皇帝活得久,是閹割使人長壽嗎?科學家曾用實驗證明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新民一周 | 殲10為何一鳴驚人 - 天天要聞

新民一周 | 殲10為何一鳴驚人

這是一次偶發的戰果,也是一次必然的勝利。文 | 朱國順歷史的必然性,常常是以偶然的方式表達出來的。1982年2月,航空工業部召開評審會,研究確定中國新一代殲擊機方案。參加競標的分別是瀋陽601所的殲13方案和南昌650所的強6改方案。討論時氣氛有些沉悶。會議間隙,航空部軍機局副局長問參加評審的成都611所專家宋文驄:你...
北京市僑界捐贈華僑抗戰實物資料 - 天天要聞

北京市僑界捐贈華僑抗戰實物資料

中新網北京5月22日電 21日,北京市僑聯、丰台區僑聯、王穎女士向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捐贈抗戰相關實物資料。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匯款給美國歸僑飛行員馬鴻安的信匯委託書和匯款副收條。(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供圖) 此次捐贈的實物包括:古巴「旅古華僑抗日後援總會」代銷的民國26年救國公債伍圓券、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匯款給美...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著怎樣的治軍奇招 - 天天要聞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著怎樣的治軍奇招

馮玉祥(1882—1948),字煥章,人稱「布衣將軍」。生於直隸青縣(今河北滄州滄縣),後隨父到保定(今河北保定),因父親是下層舊軍官,馮玉祥實際上是在軍營中長大,未滿十六歲就入了伍。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起義,勢力逐漸壯大,直至後來
如果蘇聯晚解體幾年,俄羅斯對於中亞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 天天要聞

如果蘇聯晚解體幾年,俄羅斯對於中亞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路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他差點成了蘇聯的「副總統」,卻悄悄把哈薩克從「俄語帝國」里抽了出來有個細節,很多人沒注意。1991年夏天,蘇聯還沒散,莫斯科那邊在考慮設個「副總統」職位。圈裡人都知道,那個位置本來是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公元前二世紀中葉,在亞歐大陸上,漢匈兩大帝國的戰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漢武帝元狩年間,一位年輕將領的迅速崛起和突然隕落,深刻影響著這場百年戰爭的走向。當我們把《史記》《漢書》和出土的漢簡相互印證,便能揭開霍去病暴卒背後的一些蛛絲馬跡。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中國、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遺產地 - 天天要聞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中國、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遺產地

近日,中國德清珍珠複合養殖系統、福鼎白茶文化系統和什川古梨園系統以及巴西馬黛茶傳統農林兼作體系、墨西哥重要糧食作物和生物多樣性祖傳保護體系、西班牙蘭薩羅特島獨特火山景觀農業體系正式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及環境辦公室主任卡維·扎赫迪指出:「目...
緬懷!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種下22株向日葵 - 天天要聞

緬懷!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種下22株向日葵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從此,春種秋收都和懷念有關。「袁院士生前是一個很陽光、很快樂的人,常常說,做人要向陽而生。」5月21日,湖南唐人萬壽園袁隆平院士墓前,其家人種下了22株向日葵以示懷念。袁隆平的侄兒袁景輝告訴記者,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四周...
「美女書記」林虹被逮捕! - 天天要聞

「美女書記」林虹被逮捕!

5月21日,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消息,浙江省台州市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林虹(副廳級)涉嫌受賄一案,由浙江省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浙江省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林虹作出逮捕決定。公開簡歷顯示,1967年6月出生的林虹是浙江溫嶺人,參加工作後長期在浙江台州任職。林虹2011年7月起任浙江...
如果梁鄉是反派,將會是納蘭元述、閻孝國之後的另一個經典角色 - 天天要聞

如果梁鄉是反派,將會是納蘭元述、閻孝國之後的另一個經典角色

最近電視劇《人生若如初見》經歷種種風波後在今年重新開播,講述了在晚清動蕩時期,幾位中國青年在時代的背景下代表不同的群體在革命浪潮中經歷的成長與犧牲。電視劇主角梁鄉,皇族宗室、父親早亡、留學日本、主張立憲,種種經歷都在說明此人的歷史原型是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