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說千年人蔘會「跑」,人蔘真的會跑嗎?

2021年12月24日15:06:23 歷史 1922

吉林省柳河縣涼水鎮有個人在1967年挖到了兩個抱在一起的雌雄同體參,上秤為二斤。詭異的是,後來這個「奇參」平白無故沒了蹤跡,他們家還是一貧如洗。一個月後,這個鎮子搬來了一對夫妻,沒人認識。但一年後,挖到參的那一家一夜暴富。老人常說千年人蔘會「跑」,為什麼會跑?這是怎麼回事?

老人常說千年人蔘會「跑」,人蔘真的會跑嗎? - 天天要聞


人蔘真的會跑嗎?

人蔘歷來被視為「百草之王」,甚至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孑遺植物,其實,人蔘會跑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據傳說,千年人蔘是一個穿紅肚兜的胖小孩,但是要想抓住他,必須用針穿一根紅繩,縫到他的肚兜上,這樣做千年人蔘才不會跑掉,後來也有人說要用紅繩將千年人蔘的莖葉全部捆起來,千年人蔘才不會逃跑,另外,舊時采參人看到一株人蔘,隔幾天再來就看不到了,再過一段時間來同一個地方發現參還在,古人沒辦法解釋,就說人蔘會假死、會跑。其實只是過冬的參根,重新長出了枝葉。

老人常說千年人蔘會「跑」,人蔘真的會跑嗎? - 天天要聞


人蔘分為人工種植的人蔘和野外生長的人蔘。如果人蔘生長在野外,當它生長的土壤沒有充足的營養提供給它生長時,人生就會朝著旁邊肥沃的土壤緩慢移動,這種移動速度非常慢,一般在十幾年也只能移動幾個厘米。人工種植的人蔘,由於不存在土壤營養不夠的問題,所以不會移動。

老人常說千年人蔘會「跑」,人蔘真的會跑嗎? - 天天要聞


我的觀點

簡單的談下我的觀點,說人蔘會跑也有原因的,我們放山人(進山採挖人蔘的人)有時剛進山的時候就會發現人蔘,那時候進山通常會半個月左右,所以剛進山就發現了有時不方便攜帶等原因就會留個記號回來的時候再抬參(行話就是挖參的意思),在這期間還會有別的放山人放山,
被別人發現給抬走了,或者被猛獸踩到了或食草動物給莖葉吃掉了,沒有了莖桿很難被人們發現,夏天的時候草長的特別快,很快就把人和動物留下的痕迹給掩蓋,當發現他的那批放山人回來就會找不到,等來年或者幾年後,就認為人蔘跑了人蔘還會發芽出土,當放山人又發現人蔘的時候很驚訝,
就會說人蔘又跑回來了,很久以前沒有電沒有什麼娛樂的時候,那時候晚上哄孩子基本都是老人給孩子講故事,放山人就會把上山採挖人蔘編成故事帶些神奇的色彩講給孩子聽!這只是我個人觀點,

老人常說千年人蔘會「跑」,人蔘真的會跑嗎? - 天天要聞


人蔘價值

人蔘是最常用的補品,人蔘的功效與作用是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復脈固脫、安神益智,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人蔘的作用是主治勞傷虛損、食少、大便滑泄、虛咳喘促、自汗暴脫、驚悸、倦怠、反胃吐食、健忘、眩暈頭痛、陽痿、尿頻、消渴、婦女崩漏、小兒慢驚及久虛不復,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證。

老人常說千年人蔘會「跑」,人蔘真的會跑嗎? - 天天要聞


些在最後

炒作是最可怕的事情,野生環境下的人蔘雖然很稀罕,但是其本身價值並沒有實際價值高,物以稀為貴嘛,這個社會不缺少有錢人,凡是都要看個人!

老人常說千年人蔘會「跑」,人蔘真的會跑嗎?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張天蔚病逝,享年71歲 - 天天要聞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張天蔚病逝,享年71歲

7月1日,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員、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編委會主任、編審張天蔚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6月29日21時19分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逝世,享年71周歲。張天蔚老師長期從事編輯出版工作,潛心編審、躬耕出版工作,把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他所熱愛的出版事業,為上海交通大學出...
中方決定,制裁托倫蒂諾! - 天天要聞

中方決定,制裁托倫蒂諾!

據外交部網站7月1日消息,外交部發言人宣布中方對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裁。一段時間以來,菲律賓個別反華政客出於一己私利,在涉華問題上採取了一系列惡意言行,損害中國利益,破壞中菲關係。中國政府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中方決定,對在涉華問題上表現惡劣的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
香港舉行升旗儀式慶祝回歸祖國28周年,聚焦拼經濟、惠民生 - 天天要聞

香港舉行升旗儀式慶祝回歸祖國28周年,聚焦拼經濟、惠民生

7月1日早上8時,香港灣仔金紫荊廣場舉行升旗儀式,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周霽、香港特區政府高級官員、香港行政會議成員、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及社會各界代表出席儀式。 在活動現場,香港警察管樂團奏樂,護旗方隊用中式步操護送國旗和區旗入場。隨後,現場全體肅立,國旗...
中共一大紀念館喜納「鎮館之寶」——《周恩來手書李公朴、聞一多悼詞》 - 天天要聞

中共一大紀念館喜納「鎮館之寶」——《周恩來手書李公朴、聞一多悼詞》

今晨8時許,伴隨著一大廣場國旗護衛隊鏗鏘有力的步伐和整齊劃一的動作,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全體人員肅立致敬。莊嚴肅穆的氛圍中,中共一大紀念館舉辦的「頌歌獻給黨」系列慶祝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活動融合了莊嚴儀式、文藝匯演、文物見證與紅色體驗等多種形式,深情致敬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沒有共產黨就沒有...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聞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溫的養子徐知誥代吳稱帝建國,國號為齊。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駕崩,子李景繼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 天天要聞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房地產行業的『三道紅線』影響深遠,但類比到車圈,不免有些『望文生義』之嫌。」 文 / 巴九靈 汽車行業似乎正走向一場前所未有的收緊。 帶動這種氛圍的,是一則尋不見來源....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聞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據媒體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顯示,德國政府計劃加快國防採購,以便使軍隊做好戰鬥準備。該文件稱,德國軍事實力的快速提升「絕不能因過於複雜的採購程序或冗長的授權流程而失敗」,同時警告稱,俄羅斯的軍事目標可能不僅僅是烏克蘭。此前德國總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項預算框架,預計德國的軍事總開支將從2025年的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