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慧與毛主席——同住北大的美好時光

2021年10月07日22:13:13 歷史 1968

楊開慧與毛主席——同住北大的美好時光 - 天天要聞

1920年正是毛主席與楊開慧在長沙第一師範學習、長身體、追求革命理想,是風華正茂無限浪漫的時期,那時兩人常常來到湘江沙灘橘子洲頭,嶽麓山巒愛晚亭旁,他們暢遊交談,抒發愛國之志和愛人情懷,兩個有志青年成雙入對,盡情那高山流水層林盡染,此時在他們二人眼中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是人生極樂莫過此時。正如毛主席在他的長沙詩詞中所描述的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丑。恰同學少年,揮斥方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1918年6月毛主席與楊開慧相識在北京,那時的楊開慧年方十七歲,正是豆蔻年華美麗已極,父親楊昌濟北大校長蔡元培的邀請來到北大擔任倫理教授,因此楊開慧舉家前來北京,正在此時,曾在長沙師範上學的毛澤東也來到北京,由楊昌濟老師介紹自己的得意學生毛澤東,擔任了北大圖書館的管理員。

楊昌濟對自己的學生毛澤東的才華非常欣賞,他說:「毛澤東亦農家也,而資質俊秀若此,殊為難得。」由此可見楊昌濟對毛澤東是多麼的看重和喜愛。而毛澤東對恩師也充滿敬佩與愛戴,毛主席曾說:「給我印象最深的教員是楊昌濟,他是從英國回來的留學生,楊昌濟老師從他的唯心主義觀點出發,高度讚揚我的那篇文章(心之力),楊昌濟老師給了我一百分。」

毛主席曾在1936年6月對訪問延安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說:「我在北大圖是館做管理員的時候,遇見並愛上了楊開慧,她是我以前老師楊昌濟的女兒。」而楊開慧對毛主席更是無比的賞識,楊開慧在她的筆記中寫道:「毛澤東以令我芳心暗許,不料我也有這樣的幸運,得到了一個愛人,我也十分愛他。自從聽到他的許多事,看了他的許多文章日記,我就愛上了他。一直到他有很多信給我,表示他的愛意。我還是不敢相信我有這樣的幸運。」從此兩位遠離故鄉的湘籍學子,都深深地愛著對方。從此在北京大學的末名湖畔,在北京的城牆腳下,在護城河邊,在昆明湖畔,到處都留下了兩人的浪漫身影。兩人在長久的浪漫通信中互稱對方「潤」和「霞」,由此可見,對方相愛有多深,關係有多蜜。

1920年下半年,毛主席和楊開慧在長沙望麓園舉行了簡樸的婚禮。毛主席回憶說:「楊開慧依然取消了坐轎、拜堂等繁文縟節。不作俗人之舉。這場婚禮只花了6塊大洋。朋友們聚在一起吃了一頓便飯。大學教授的女兒結婚不坐花轎、不拜堂、不戴鳳冠、不披紗,這在長沙城一時傳為佳話。」

1921年,共產黨「一大」後,毛主席於10月10日回到長沙,建立了全國最早的省級黨支部,楊開慧成為該黨支部第一批黨員,也是中國最早的女共產黨員。

湖南省黨支部所在地長沙小吳門外清水塘22號,也是毛主席和楊開慧的婚房,在這裡,毛主席和楊開慧共同宣傳中國革命和馬列主義,共同開展工人、農民、學生運動和反帝愛國運動。毛主席早期的著作考察報告等等,也都凝聚著楊開慧的心血。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知名相聲演員在18時30分逝世!享年68歲 - 天天要聞

知名相聲演員在18時30分逝世!享年68歲

7月1日,記者從貴林社工作人員獲悉,江西省著名笑星、相聲表演藝術家原江西省曲藝家協會主席萬新明先生(藝名「小筱貴林」)於2025年7月1日18時30分在南昌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日本企圖吞併琉球的歷史事件 - 天天要聞

日本企圖吞併琉球的歷史事件

《中國研究文摘》由浙江大學劉東教授主編,10位海內外高校學者任編委,定期掃描海外中國研究前沿學術成果。本輯從數十種海外頂尖學術期刊精選論文32篇、書評12篇,所涉學科廣闊,涵蓋人文學科各細分領域,探討了諸如青銅時代的政治經濟學、唐代宦官世族政治、宋代的藝術史藝術、明清時期的白銀供應、清代邸報的發行與流通、...
歷史上的今天京師大學堂建立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今天京師大學堂建立

京師大學堂(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10),是北京大學在1898至1912年間的曾用名。作為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學校創辦於1898年7月3日,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11,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國批國辦
南京:為離世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舉行熄燈悼念儀式 - 天天要聞

南京:為離世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舉行熄燈悼念儀式

當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為2025年離世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劉貴祥、謝桂英舉行熄燈悼念儀式,兩盞燈箱逐漸熄滅,兩位倖存者的照片從彩色變為黑白。截至目前,南京市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與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協會登記在冊的在世倖存者僅剩26人。7月2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後代代表和社會各界代表參加熄燈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