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百年·每天一讀 | 9月30日

2021年09月30日21:52:10 歷史 1537
黨史百年·每天一讀 | 9月30日 - 天天要聞

重要論述

1930年9月30日

周恩來在上海主持召開中共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作目前紅軍的中心任務及其幾個根本問題的報告。報告肯定朱毛紅軍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認為朱毛紅軍為適應新的鬥爭形勢,從游擊戰向帶游擊性的運動戰轉變,是戰略性的轉變,是完全正確的。朱毛紅軍主力從井岡山向贛南進軍,開闢新根據地的事實,是開始歷史的新篇幅,完全是國內農民戰爭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走向消滅軍閥戰爭的發展的一個進程。

1949年9月30日

毛澤東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閉幕式。會議選舉中國人民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全體委員。毛澤東當選為中國人民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會通過由毛澤東起草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宣言》。宣言指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業已勝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中國的歷史,從此開闢了一個新的時代。」「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已宣告成立,中國人民業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這個政府將遵照共同綱領在全中國境內實施人民民主專政。它將指揮人民解放軍將革命戰爭進行到底,消滅殘餘敵軍,解放全國領土,完成統一中國的偉大事業。它將領導全國人民克服一切困難,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掃除舊中國所留下來的貧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它將保衛人民的利益,鎮壓一切反革命分子的陰謀活動。它將加強人民的陸海空軍,鞏固國防,保衛領土主權完整,反對任何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它將聯合一切愛好和平自由的國家、民族和人民,首先是聯合蘇聯和各新民主國家,以為自己的盟友,共同反對帝國主義者挑撥戰爭的陰謀,爭取世界的持久和平。」大會還通過《給全國人民解放軍的致敬電》、豎立「為國犧牲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決定和由毛澤東起草的紀念碑碑文。下午六時,出席政協會議的全體代表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周恩來代表主席團致詞。毛澤東宣讀紀念碑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毛澤東和出席會議的各單位首席代表執杴鏟土,為紀念碑奠基,表示對先烈的崇敬。

2013年9月3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題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全黨全社會都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實施好。

他指出,當前,從全球範圍看,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已經呈現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帶動了關鍵技術交叉融合、群體躍進,變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斷積累。即將出現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為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機會稍縱即逝,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

他強調,從國內看,創新驅動是形勢所迫。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科技實力邁上了一個新的大台階。同時,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人口、資源、環境壓力越來越大。物質資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卻會越用越多。我們要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必須及早轉入創新驅動發展軌道,把科技創新潛力更好釋放出來,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的作用。

2020年9月30日

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發表講話指出,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在各國致力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推動經濟高質量復甦這一特殊時刻,聯合國舉辦生物多樣性峰會,大家共同探討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我們要同心協力,抓緊行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他就此提出4點建議:一是堅持生態文明,增強建設美麗世界動力。二是堅持多邊主義,凝聚全球環境治理合力。三是保持綠色發展,培育疫後經濟高質量復甦活力。四是增強責任心,提升應對環境挑戰行動力。

黨史回眸

1981年

9月30日 葉劍英向新華社記者發表談話,進一步闡述關於台灣回歸祖國、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政策。

2020年

9月30日 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條例》,把「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確保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作為中央委員會開展工作必須把握的第一條原則。這是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的關鍵之舉,是強化「兩個維護」制度保障的標誌性成果。

歷史瞬間

黨史百年·每天一讀 | 9月30日 - 天天要聞

1949年9月30日,毛澤東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全場起立,鼓掌祝賀。

來源:共產黨員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 天天要聞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比利時首相辭職,法國總統馬克龍解散議會,德國總理肖爾茨更是創下記錄的慘敗,如今整個歐洲都在右轉。 今年是大選之年,全球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會在今年投下關鍵一票,這也必將決定未來數年的世....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 天天要聞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園對公眾開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園在來今雨軒舉辦深度人文對話活動「到公園去——從1914年到2024年」。國內著名文化學者、園林專家、京味作家和公園管理者就北京公園早期的功能與地位、北京公園的未來發展等話題進行交流研討。來今雨軒講堂於當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壇廟轉向市民公園 中山公園開放有...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 天天要聞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端午節,這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為端午節最具特色的食物,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一、粽子的起源據考證,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之前,那時它並非專為端午節而制,而是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人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對祖先的懷念...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四川作為中國的一個省份,其人口歷史經歷了很多變遷,下面是一些主要的人口變遷事件:1. 史前時期:大量的先民在四川的流域、河谷和山區活動,如三星堆文化、金沙遺址等。2. 古代:自秦漢之後,隨著崇山峻岭和江河洪澇所限,四川的人口增長相對緩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