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李六如,最高人民檢察署副檢察長、黨組書記,是新中國檢察制度的奠基人之一。
在生活中,李六如也是許多夫妻的典範,李六如和王美蘭風風雨雨幾十年,他們同甘苦,共患難,堅貞不渝的愛情,可當一代風範。
毛澤民給他們做媒
早在1920年,李六如便見到了毛主席,並和毛主席深入交往。李六如視毛主席和何叔衡為至交,毛主席和何叔衡也常來李家串門。
期間,李六如和毛主席、何叔衡之間無所不談,關係親密無間。
毛主席
1921年,在毛主席和何叔衡的介紹下,李六如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是平江縣的第一個共產黨員。
1930年,李六如前往革命紅都——江西瑞金的路上,被阻隔在虎崗,擔任了閩西蘇維埃政府秘書長。
後來,李六如隨閩西蘇維埃政府遷到汀州。
1932年秋,李六如聽說毛主席病了,要來汀州養病。
這讓李六如既興奮又擔心,他已經好久沒有見到毛主席了,這一次,能見到毛主席,讓他非常興奮;他所擔心的,是毛主席的身體可能是因為爭鬥,受了傷,才要來休養的。
一天晚上,李六如正在批閱文件,警衛員進來說有客人即將到訪。
李六如剛剛起身準備迎接,毛主席便和傅連暲一起進來了。李六如跑上前去,緊緊地握著毛主席的手,說:「快請進來坐。」
毛主席坐下後,關切地問:「六如同志,身體可好?」
李六如回答說:「好,好!」
見毛主席消瘦了許多,又是和醫生一起來的,李六如看著傅連暲問:「主席的傷勢怎麼樣?」
左三為毛主席
傅連暲說:「不是受傷,是疲勞過度,毛主席太辛苦了。」
聽了傅連暲的話,李六如懸著的心才放下來。
兩人在一起談了很久。直到黃昏後,兩位老友,才依依惜別。
不久後,在毛主席的推薦下,李六如擔任了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的副行長,兼財經專修學校的校長。
李六如雖然是校長,但也經常給學員上課。
1933年秋,李六如像往常一樣,來到上課的教室里,為學員上課。
李六如走上講台,看了一下全班的學員。當他的目光來到一個女學生的身上時,感覺這個學員有些陌生。
這個女學員的個子不高,留著一頭短髮,身上穿著一件普通的外衣。此刻,她正在低著頭,抄寫課文。
李六如把頭轉向黑板,在黑板上寫下這一堂課的主題後,這位女學員才抬起頭,認真地聽老師開始講課。
剛開始,李六如並沒有過多地注意這個女學員。他只是像平時一樣,在課間向這個女學員提問的時候,才發現這個學員有些心事重重。
為此,李六如把那個女學員叫到辦公室,詢問她心裡有什麼事情,幫她及時打開心結,好好上課。
當問到女學員的家庭情況時,李六如才知道,這個女學員名叫王美蘭,是江西永豐人,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原名叫做寧景英。王美蘭是她在參加革命後,才改的名字。
王美蘭年輕時的舊照
就在前一段時間,有部隊上的戰士來告訴王美蘭,說她的丈夫在反「圍剿」戰爭中犧牲了,這個噩耗讓王美蘭心裡非常悲痛。
李六如說了一些安慰王美蘭的話,希望她能化悲痛為力量,好好學習。
在談話中,李六如了解到,在王美蘭很小的時候,就去了別人家,做了童養媳。
兩年前,王美蘭和丈夫一起參加了紅軍,她被分配到醫院當護士,後來才調到瑞金中央財政合作總社,當了一名營業員。
去年,王美蘭還因表現積極,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這讓她非常高興。
組織上為了讓王美蘭學習文化知識,就把她送到中央財經專修學校學習,好讓她從一個目不識丁的姑娘,轉變成一名知識青年。
王美蘭說,剛開始,她什麼也看不懂,在其他學員都睡覺後,她就自己跑到院子里自習。一段時間後,她就能聽懂老師的講義了。
但是,想到丈夫的犧牲,她的心裡就很難過,眼淚不住地往外流。
李六如勸她振作起來,不能就這樣一直消沉下去。
王美蘭說,她不想在後方學習了,想去當戰士,到戰場上去殺敵,為丈夫報仇雪恨。
但是她給組織上的報告,一直沒有批准,這讓她心裡發愁,所以才在上課的的時候,沒有精神。
李六如被王美蘭對丈夫的忠貞感動。就勸她,不是只有上戰場,才能報仇;在後方,一樣可以達到報仇的目的。
王美蘭聽了李六如的話,低著頭思索著。
李六如為了給她打開心結,就開玩笑地問她,會不會打槍。王美蘭聽了,搖了搖頭。
李六如趁機說:「你連槍都不會打,到了戰場上,怎麼開槍殺敵呀?沒打著敵人,卻被敵人打著了!」
王美蘭覺得李校長的話說得對。她抬起頭,對李六如說:「校長,那你教我打槍吧!」
為了報仇,王美蘭一個姑娘家家的,居然堅定地想學打槍。這讓李六如對眼前的這個姑娘,多了一些不一樣的感覺。
後來,李六如把警衛員叫來,接過警衛員手裡的槍,手把手地教王美蘭握槍,瞄準,開槍……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王美蘭也逐漸對李六如產生了一些好感。在她的感覺里,李校長對她,應該也是有好感的。
後來,王美蘭就打聽了李六如的情況。
在得知李六如是參加過辛亥革命的老革命,還留學過日本,毛主席是他的入黨介紹人,現在是黨的高級幹部時,王美蘭心裡有些自卑了。
王美蘭想,自己僅僅是一個童養媳,能配得上這麼大的領導嗎?
就在這期學習班快要畢業的時候,國家銀行行長,毛主席的弟弟毛澤民親自來找王美蘭談話。
毛澤民詢問了王美蘭的一些個人情況後,對王美蘭說:「李六如同志與原配夫人已經失去聯繫六七年了,早已脫離了夫妻關係……他是我們黨內一位資深的老同志……連我兄長毛潤之,也特別器重他……只是六如的年齡比你大,不知道你是否同意,特讓我來徵求你的意見。」
王美蘭聽了,紅著臉點頭說:「沒意見。」
不久後,李六如和王美蘭就結了婚。
結婚當天,李六如和王美蘭在造紙廠的一間小房裡,在兩條木凳上擱了一塊門板,搭成一個簡易的「婚床」。
在床上墊了一層厚厚的稻草,鋪了一塊打了補丁的毯子,床上擺著一對綉著大紅「喜」字的枕頭。
還有兩把椅子放在屋裡,就算是新房了。
新婚後,第二天一大早,李六如還沒來得及和夫人王美蘭吃一頓早餐,就騎了一匹快馬,跑到前方開緊急會議。
不久後,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開始長征。
每天省下來的 一頓飯
中央紅軍離開後,李六如奉命轉入地下,留在江西開展工作。
1936年夏天,李六如匆忙回到家裡,關上房門,對王美蘭說:「現在,外面的風聲很緊,我們要有思想準備。萬一不幸被捕,絕不能背叛革命、背叛黨!」
王美蘭聽了丈夫的話,鄭重地點了點頭。
李六如來到門口,聽了一下外面的動靜後,來到妻子耳邊,小聲地說:「外邊說有人自首了,這對革命很不利。」
李六如思考了一下,說:「為了以防萬一,假如有人問你的身世,你就說以前的夫家是開小飯館的。前年,丈夫在跑船時翻船淹死了,婆婆便罵你『克夫星』,就把你賣了,是李老闆花了幾十塊大洋,把你買回來的。」
看到妻子王美蘭點頭後,李六如才匆忙出了門。
果然,沒過多久,李六如就被捕了。
王美蘭看到大批軍警向家裡跑來,趕緊轉移到外面。沿著和丈夫商量好的一條小道上了山,去山裡找鄰居老人的兒子。
在山上,老鄰居的兒子冒險收留了王美蘭,把她安頓下來。
王美蘭擔心丈夫李六如的安危,心裡十分焦急,就託人下山打聽丈夫的消息。
過了許久,王美蘭都沒有得到丈夫的任何消息。她決定連夜下山,親自去向原來認識的李正浩醫生打聽情況。
見到李正浩後,王美蘭被告知:李老闆被關在五十一師的一間牢房裡,已經用過大刑了。不過,人還活著。
就因為李正浩和李六如家有來往,軍警也來到他家搜查。
王美蘭看到李正浩一家被自己家連累,心裡感到非常不安。還是李正浩夫妻反過來安慰王美蘭,並想留她住下。
王美蘭擔心會再次連累到李正浩,就連夜回了山裡。
後來,王美蘭決定,尋找地下黨,來救自己的丈夫。但是跑了幾天,沒有任何結果。
營救無望後,王美蘭沒有辦法,決定冒險去探監。她心裡想,就算是死,也要和丈夫李六如死在一起。
這時候,外面的風聲正好鬆了一些,王美蘭就回到自己家裡。
不久後,王美蘭便打聽到丈夫李六如因堅貞不屈,被判死刑的事情。他們說,只要李六如死刑的迴文一到,就要執行槍決。
這讓王美蘭悲痛欲絕。她四處求人,希望能見丈夫一面。
在王美蘭的奔走下,一位好心的醫生,趁典獄長不在,讓她進去探監。
見到丈夫後,李六如對滿含淚水的王美蘭說:「你別哭了,哭也沒用。你去給我弄點紙筆來,我要上訴。」
王美蘭點了點頭,讓丈夫放寬心,不要挂念家裡。要相信,會有出獄的那一天。
在那位好心醫生的幫助下,李六如收到了王美蘭給他的紙筆和一些餐食。
李六如很快準備好了給蔣介石和江西省保安司令熊式輝的辯訴。
在辯訴中,李六如說自己不是「要犯」,根據法律條款,也不該被判死罪。
同時李六如把這份辯訴,寄給了10多年前的老友,南京司法院副院長覃振,請求營救自己。
覃振收到信後,從中斡旋,並給熊式輝寫了信,設法營救李六如。
後來王美蘭拿著李六如舊友國民政府參軍處章裕昆的信,找到了新上任的典獄長,得到了每天可以送一頓飯的機會。
為了給丈夫李六如吃飯,王美蘭變賣了家裡的所有能換錢的東西。每天給別人洗衣服,掙點小錢給丈夫買吃的。而她自己卻餓得瘦了很多。
李六如見到日益消瘦的妻子,流著淚說:「以後,你不用天天給我送飯了。留著你自己吃吧,再這樣下去,你會垮掉的。」
王美蘭說自己能行,只要丈夫能吃好點,她什麼苦都能受。
雖然自己的日子過的很不好,但是王美蘭依然堅持天天給丈夫送飯,還變著法子做一些丈夫愛吃的菜。
在天冷的時候,王美蘭擔心丈夫吃了冷飯不好,就自己帶著一個小火爐,在監獄的通道里給丈夫加熱。
後來,有一位鄰居對王美蘭說,李六如的案子就算不死,也是無期徒刑。王美蘭才20多歲,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還是找個人嫁了吧。
鄰居說,他已經給王美蘭看了一個很正派的人,還是一個做生意的老闆,只要王美蘭願意,他可以幫忙。
王美蘭聽到後,謝絕了鄰居的好意。
王美蘭堅決地說:「就算李老闆被判了無期徒刑,我也要一輩子守著他!」
在李六如被關押的兩年多里,王美蘭不忘誓言,一直守護著丈夫,給他送飯,給他把帶血的衣服洗乾淨,想盡辦法營救丈夫。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被迫接受了聯共抗日,國共進入第二次合作階段。
1937年3月,李六如被釋放出獄。
出獄後,李六如非常激動,在王美蘭的照片後寫下誓言:
吾妻美蘭,贛人也,性忠實而重情義,曾與吾共生死患難於槍林彈雨之中,跋山涉水,艱苦倍嘗。在吉安遭難時,尤其輔助之力不少。吾以是愛之重之。古人云: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吾與美蘭患難之交也,糟糠云乎哉,故數年未嘗離左右。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王美蘭對李六如卻不是這樣,真正詮釋了刻骨銘心的愛情。
李六如也下定決心對愛妻始終如一,全心全意去愛她。
1937年10月,在黨的安排下,李六如和愛妻王美蘭輾轉來到延安。
在延安,毛主席親切接見了他們夫妻二人。並讓李六如擔任了毛主席的辦公室秘書長,王美蘭擔任了辦公室幹事。
1938年,李六如與夫人王美蘭
而在李六如來延安之前,毛主席的辦公室秘書長位置卻是一直空缺,有人問毛主席為什麼不找一個秘書長,毛主席總是笑而不答。
在毛主席的心裡,這個職位是專門留給李六如的。
1939年秋,王美蘭得了阿米巴痢疾,病情比較嚴重。
由於延安缺醫少葯,生活比較艱苦,李六如就把僅有的一點津貼全部用來買草藥。
李六如不分晝夜地守護在妻子身旁,給她熬藥、喂湯、洗衣服。體會到丈夫細緻入微的照顧,王美蘭十分感動,心裡美滋滋的。
李六如想盡辦法,搞到一點細糧給愛妻滋補身體,自己卻啃著窩窩頭。
王美蘭看到丈夫日漸瘦弱的身體,心裡不是滋味,含著淚水說:「你要多照顧照顧自己,看到你為我這樣,我心裡難過……」
李六如摟著病中的妻子,心疼地說:「不能只讓你服侍我,我也要為你盡點心啊!」
李六如拍著愛妻的後背,溫柔地說:「當初,我落難的時候,要是沒有你,恐怕早就是一堆碎爛的白骨了,哪能活到現在呀!現在,你生病了,我必須要好好照顧你。」
後來,在李六如的再三勸說下,王美蘭才戀戀不捨地告別了丈夫,離開延安,前往蘇聯治病。
王美蘭沒有想到,由於戰爭的原因,自己前往蘇聯後,整整三年都不能得到國內丈夫的任何消息,自己又沒辦法回到國內,這讓她倍感煎熬。
1939年,在蘇聯的照片,前排左二為王美蘭
在國內的李六如,也十分挂念自己的愛妻,想了該想的一切辦法,卻是沒有任何結果。
這期間,許許多多的知識女青年,來到革命聖地延安。在延安的一些幹部們,也找到了自己心儀的姑娘,結了婚。
李六如是黨的高級幹部,資歷很老。這讓有些知識女青年格外注意。身邊的人也勸他再找一個,不用苦等了。
李六如的態度卻很是堅決,他說:「天下美女是很多。但是,我的心裡只有她,只會等著她!」
後來,一位漂亮的女大學生聽了李六如的演講後,對他很是傾慕。打聽到李六如的情況後,主動給他寫了一封情書。
李六如看著那個漂亮姑娘給他的情書,腦海里出現的,卻是愛妻王美蘭的一顰一笑,他想到的是和愛人之間的誓言。
於是,李六如婉言謝絕了那位女青年的好意。並假說已經有了妻子的信息。不日後,愛妻就會回國,和他團聚。
毛主席知道後,笑著說:「六如的心裡,只有王美蘭,裝不了其他人!」
1942年春,王美蘭回到延安,來到了心愛的丈夫身邊。
李六如(前排左二)、王美蘭(前排左一)和孩子們在一起
李六如看著身體健康的愛妻,心裡非常高興,淚水模糊了雙眼……
王美蘭回延安後,繼續擔任了毛主席辦公室秘書處的幹事。
1945年8月,李六如帶著妻子前往熱河,擔任了中共熱河省委常委,兼熱河省政府秘書長。
後來,年近花甲的李六如因日夜操勞而病倒,在王美蘭的精心照顧下,才有所好轉。
1946年,國民黨軍隊進犯熱河,李六如被迫撤離。
鐵腕辦案的副檢察長
1949年10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經毛主席提名,任命李六如為最高人民檢察署常務副檢察長,協助羅榮桓檢察長工作。
1952年,在李六如擔任常務副檢察長時,受毛主席和黨中央委託,頂著巨大的壓力,堅決督辦了新中國的第一反腐大案,槍決了劉青山和張子善。
毛主席指示,對於劉、張二人,該殺就殺,絕不姑息!
兩個月後,李六如組織參與制定了第一部政治腐敗的專用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
隨後,黨中央據此開展了「三反運動」,即: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
在職期間,李六如經常對身邊的人說:會辦案、辦好案,是檢察幹部必須學會的本領,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
在抗美援朝期間,華北軍區後勤部調撥給在朝鮮的志願軍一批雨衣。在使用過程中,戰士們發現,雨衣的質量嚴重不合格,普遍存在漏雨現象。
彭德懷知道後,非常憤怒,當即指示給周恩來總理髮電報,要求嚴查嚴懲。
這件事,造成了很不好的社會影響,李六如根據舉報信內容,組織嚴查。發現天津的不法資本家喬明勛,授意採取矇混欺騙手段,偷工減料,粗製濫造,並且挪用軍方預付款發財。
在確鑿的證據下,李六如指示天津市人民檢察署依法提起公訴,最後由天津市人民法院判處喬明勛有期徒刑三年,並沒收其非法所得。
1954年,李六如從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兼副院長的位置上退下來後,經過兩年多的時間,完成了《六十年的變遷》第一卷。
李六如晚年的讀書照
毛主席沒有想到,李六如會在古稀之年,抱病寫出一部22萬字的自傳體長篇歷史小說。
對此,毛主席親筆批示將書稿交給林默涵負責審閱。1957年,這部小說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1970年,83歲的李六如和夫人王美蘭,被疏散到桂林。
後來,李六如和王美蘭抱養的女兒海龍,只身前往西藏。在一次車禍中,年僅十幾歲的海龍,慘死在雪域高原。
得到消息後,李六如夫婦陷入了極度的悲痛之中。在王美蘭精神上撫慰,飲食上照料下,李六如才逐漸恢復了一些。
對於疲憊不堪的愛妻王美蘭,李六如心裡有著無以言說的感激。
回到北京後不久,李六如就再次生了病。1973年4月10日,86歲的李六如病逝。
李六如晚年與愛妻王美蘭在一起的舊照片
妻子王美蘭說:「就在快要咽氣的時候,他拉住我的手,用盡最後一點力氣,呼喚著毛主席、周總理……待我找來主席和總理的照片,他卻不省人事了……看見床邊只有我一個人的時候,他流下兩行熱淚,慢慢地合上了雙眼……」
知道他們過去的人,都說李六如和王美蘭是一對患難與共的恩愛夫妻,他倆的愛情刻骨銘心,忠貞不渝,是「一代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