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縣河邊村閻錫山故居
實際閻錫山人生最重要的階段,並不是在河邊村度過。閻錫山1900年,17歲就開始跑到太原討生活,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成為山西都督,一直到1949四月離開山西,在太原生活了40年以上,而這個階段,是他主政山西,獨攬軍政大權,人生最重要的階段。
那他在太原的故居究竟在哪裡?從官方資料看,在太原市南華門東四條三號,有一個閻氏故居,也叫閻氏家宅。是一個有東西兩座小洋樓的院子,常年綠蔭覆蓋,非常幽靜。牆上兩塊銘牌,一塊寫著閻氏家宅,一塊寫著閻氏故居。
有點奇怪, 為什麼不寫閻錫山故居?究竟這所院子是不是閻錫山及家人的住宅。根據官方的宣傳介紹,這兩座小洋樓建於1916年,是閻錫山為其家屬所建,但並未指出,究竟是他的那位家人居住於此。也沒說清,閻錫山本人是否在這裡住。
官方宣傳資料
那這個小院子,究竟算不算閻錫山故居,我在南華門附近尋訪了幾位了解這裡歷史的老人,收穫了一些不一樣的信息。
最多的信息,來自一位姓羅的大姐,今年60歲,1978年高考大學生,丈夫是英國人,後旅居英國多年,現在回到南華門東四條一號院子居住,那裡是她外公的祖宅。羅大姐的母親生於1915年,45歲才有的她,有八個兄妹,她最小,從小聽母親講巷子里鄰居間的故事,是這條巷子變遷的見證人。
她告訴我,這條巷子原一共有五處院子,都很講究,都有些來頭。
入口第一個院子,是一個兩進四合院,非常精美,不亞於隔壁小洋樓,當年還有假山噴泉。閻錫山大太太徐竹青常住,這樣講的話,這所院子應該算是閻錫山故居。可惜,在2005年被拆除,修建了現在的省作協幹部宿舍樓,據說當時,還是連夜強拆的。
二進四合院原址上蓋的作協幹部樓
第二個院子,就是如今掛牌閻氏家宅,東西兩座綠樹常蔭的小洋樓,它的主人叫閻速先,是閻錫山的侄子。有一種說法,閻速先是做五金生意的;還有一種說法,閻速先跟隨閻錫山在軍隊供職。但有一個統一說法,閻速先90年代還回來過,想要討回自己的房子。
這個院子門牌南華門東四條三號,據羅大姐說,搞錯了,她們家的院子才是3號。無論從里往外,還是從外往裡,他們家都在三號。
閻家老宅
閻家老宅
閻家老宅西樓
東樓
第三個院子,現在是個幼兒園,原來的主人,就是羅大姐的外公,曾靜沂,解放前,曾做過閻錫山無線電台台長,某戰役總指揮,後來與梁化之產生矛盾,投奔民主黨派,解放後,又捐出晉華紡機股份等很多資產,這個院子得以以私產保留下來,留給了她的三個舅舅。
曾靜沂老宅
曾靜沂老宅
第四個院子的主人叫邊庭甘(音,字不一定正確),職務好像是閻錫山的軍需處長。據說當年家裡很奢華,先進,廚具灶具都是在進口武器時,從德國買回來的。可惜在上世紀80年代,被拆除,蓋了現在的宿舍樓。
邊庭甘老宅原址上建的宿舍
最裡邊的院子,也是第五個院子,主人叫賈立山,也是在軍隊供職,職務不詳,但肯定不是等閑之輩。也在幾十年前被拆除了,現在是山西省作協幾幢家屬樓。
短短不過百年,當年的南華門東四條早已面目全非。
談及山西歷史,閻錫山是一個繞不過去的人,他在太原的工作生活長達40年,一定留下很多生活印記,他在太原的生活起居究竟在哪兒?他的太原故居究竟在哪裡,不應該短短不足百年,就找不到了。
假若南華門東四條第一個院子,是閻錫山故居的話,那2005年拆掉它們,為自己建了宿舍樓的作協領導們,罪過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