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84年,也就是齊桓公即位的第二年,齊桓公又派兵攻打魯國。魯庄公對一再欺負他們的齊國,忍無可忍,決心跟齊國決一死戰。
齊國的行徑,也激起魯國百姓的憤慨。有個魯國人曹劌去見魯庄公,要求參加抗齊的戰爭。魯庄公高興地接見了曹劌,並向他問策。
曹劌見到魯庄公後,就自己心中的疑慮詢問了庄公,他問魯庄公:「請問主公憑什麼去抵抗齊軍?」
魯庄公說:「衣食之類養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用,一定把它們分給別人。
曹劌回答說:「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眾人,百生是不會聽從您的。」
魯庄公說:「豬、牛、羊等祭品,玉和絲織品不敢虛報誇大,一定對神說實話。」
曹劌回答說:「小的信用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是不會保佑您的。"最後,魯庄公想了一下,說:「每逢百姓打官司的時候,我雖然不能把每件事都查得很清楚,但是都會盡最大努力處理得合情合理。」曹劌這才點頭說:「我看憑這件得民心的事,可以和齊國拼上一場。」而後曹劌請求跟魯庄公一起到戰場上去,看見曹劌胸有成竹的樣子,魯庄公同意了他的請求。於是兩個人坐在一輛兵車上,帶領人馬出發了。
兩軍在長勺列開陣勢。齊軍憑藉人多勢眾,最先擂響了戰鼓,發動進攻。魯庄公準備馬上讓士兵反擊,曹劌連忙阻止道:「等一下,還不到時候呢!」
這時齊軍的第二通戰鼓又擂響了,曹劌還是叫魯庄公按兵不動。魯軍將士看到齊軍張牙舞爪的樣子,個個磨拳擦掌,焦急地等待著主帥的命令。
齊軍主帥看魯軍站在那裡不動,又下令擂響第三通鼓,魯軍還是按兵不動。齊軍兵士以為魯軍膽怯怕戰,耀武揚威地向魯軍衝殺過來。
曹劌這才對魯庄公說:「現在可以下令反攻了。」
魯軍陣地上擂響了進軍鼓,兵士頓時士氣高漲,像猛虎下山般撲了過去。齊軍兵士面對勇猛的魯軍,沒有絲毫的心理準備。一會兒就招架不住魯軍的攻勢,一齊潰敗下來。
魯軍反攻勝利後,魯庄公對曹劌鎮靜自若的指揮,暗暗佩服,可心裡想不明白這個仗是怎麼打勝的。回到宮裡後,他先向曹劌慰問了幾句,接著說道:「齊軍頭回擊鼓,你為什麼不讓我出擊?"
曹劌說:「打仗這件事,全憑士氣。對方擂第一通鼓的時候,士氣最足;第二通鼓,氣就鬆了一些,到第三通鼓,氣已經泄了。對方泄氣的時候,我們的兵士卻鼓足士氣,這時我們擂鼓出擊哪有不打贏的道理 ?"
魯庄公這才明白過來,稱讚曹劌的見解高明。在曹劌指揮下,魯軍擊退了齊軍,魯國也穩定下來。
曹劌論戰
左丘明《曹劌論戰》原文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遍 同:徧)
譯文:魯庄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庄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魯庄公接見自己。他的同鄉說:「打仗的事位當權者自會謀劃,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於是入朝去見魯庄公。曹劌問:「您憑藉什麼作戰?」魯庄公說:「衣食這一類安身立命的東西,不敢獨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給身邊的人。」曹劌回答說:「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魯庄公說:「祭祀神靈的牛、羊、玉帛之類的用品,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一定按照承諾的去做。」曹劌說:「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神是不會保佑你的。 」魯庄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曹劌回答說:「這才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藉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譯文:魯庄公和他共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魯庄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在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後。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潰敗。魯庄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向下看,查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戰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於是追擊齊軍。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譯文:戰勝齊軍後,魯庄公問他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盛,所以才戰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設下埋伏。我看他們車輪碾過的痕迹散亂,望見他們的旗子倒下了,所以決定追擊他們。」
欲知假仁假義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