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黑河遺址,不只是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也是一個紅色遺址,方圓幾十公里都留下了抗聯將士打游擊的足跡,所以老黑河不僅是日本侵略者掠奪東北森林資源的罪證遺址,更是抗聯將士奮起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紅色遺址。8月30日,中國吉林網「美麗鄉村紀事——走進鄉村看小康」大型融媒體採訪組來到了老黑河遺址博物館,探尋被塵封多年的歷史。

老黑河遺址的發現
2019年6月12日,長白山池南區民兵連長陳文序上山挖野菜時首次發現了這處遺址。當月,省委黨史辦、省考古所、省博物院、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和吉林省抗聯協會的專家先後對老黑河遺址進行實地踏查,在踏查時發現老黑河環抱這片遺址群而過,故將其命名為「老黑河遺址」。

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東北抗日戰爭中犧牲的英烈千千萬,隨著歲月的流逝,見證英烈當年鬥爭歷史的遺物愈發顯得彌足珍貴。
這些地表文物見證著那段不可磨滅的歷史
跟隨著老黑河遺址博物館講解員曹海洋的講解,採訪團走進了館內,一號展館內展出了老黑河遺址出土的地表文物,有「歐陽戊隆香草油」、水桶、油桶、工業油料桶殘件、刻有日文的鶴鎬、水連珠步槍子彈、「七九式」步槍子彈、「三八式」步槍子彈、蘇制黃銅小刀、各種型號鐵制罐頭盒、各種型號的鍋等數百件。



在老黑河遺址博物館中,一件銹跡斑斑的展品——撬棍(又稱鶴鎬)向人們訴說著那段屈辱的歲月。這根撬棍是今年80歲高齡的李桂龍老先生在2019年捐贈給池南區管委會的。據他回憶,他的父親曾在1935年給山上老黑河密營送過苞米、土豆等給養,1940年時候,他的父親被抓到了老黑河山上,被當作勞力壯兵去鋪小火車路基和砍伐木材。在1944年日軍戰敗投降前期,李桂龍父親才被釋放,歷盡千辛將這根撬棍帶了回來。

抗聯歷史再現眼前
二號展館內展示了抗聯時期,楊靖宇和王德泰率部在老黑河區域英勇戰鬥的歷史。東北抗戰十四年,為趕走日寇,大量抗聯戰士在漫江的源頭老黑河爬冰卧雪,英勇出擊,擊殺日偽軍,寫下不朽之歌。老黑河遺址博物館以全面豐富的內容與歷史文獻資料及實物,生動地再現了老黑河遺址的歷史與抗聯英雄的光輝事迹。

如果您想更加深入地了解這段被塵封已久的歷史,那麼一定要來到老黑河遺址博物館,與家人一起追憶這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感悟紅色文化的時代精神!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高暢 殷維/文
郭亮/攝影 李文鼎/攝像/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