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黃河客戶端北京2月13日電(記者王立奎)現在有些青少年接觸電子產品之後出現了沉迷情況,甚至出現了遊戲障礙,進而影響了日常的學習和生活。請問在當下的大環境下,家長和社會該如何正確地引導青少年使用電子產品?
2月13日下午,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科普知識有關情況。針對上述問題,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主任醫師吳仁容表示,首先,玩遊戲不等同於沉迷遊戲,更不等同於遊戲障礙。遊戲障礙指的是一種異常的行為模式,特點是對遊戲失去控制力,以致其他活動都需讓位於遊戲,診斷的重點在於這種行為模式必須足夠嚴重,導致其在個人、家庭、社交、教育或其他重要領域造成重大的損害,並通常明顯持續了至少12個月。 從玩遊戲到遊戲障礙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開始是玩遊戲,但學習並沒有明顯受到影響,隨後開始失控,出現了成績的下降,進而出現沉迷遊戲,並嚴重影響睡眠和學習。最後才發展到典型的遊戲障礙。所以這個過程可以持續數年,這就為遊戲障礙的早期發現和早期干預提供了機會。一旦發現孩子出現遊戲障礙,要去專業的醫療機構接受評估和治療。
吳仁容介紹,遊戲成癮的預防可以從家庭、學校和社會多個層面入手。在家庭層面,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降低孩子通過遊戲尋求情感滿足的需求。家長可以與孩子共同制定合理的遊戲計劃,培養現實生活中多元的興趣愛好,減少對遊戲的過度關注,降低成癮的風險。在學校層面,可以加強教育引導,開設課程或主題班會,向學生講解遊戲成癮的危害、如何正確使用遊戲和網路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意識,組織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此外,還要關注學生心理,對於有遊戲成癮傾向的學生,要及時進行干預和輔導。在社會層面,呼籲相關部門要加強對遊戲市場的監管,網路遊戲公司要切實擔負起社會責任,樹立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工作視角。
記者:王立奎 校對:劉恬 編輯:曹夢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