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場決定論的裂縫
其實我與暴雪的緣分十幾年前就已結束,玩過幾年星際爭霸和魔獸之後就沒有碰過暴雪的產品,而且,基本上是在宿舍玩單機和或局域對戰,也沒花過什麼錢,換句話說暴雪沒從我的口袋裡賺過錢。不過暴雪與網易解約的事情,即使不是遊戲發燒友,也是能看到一些值得關注的地方。尤其在當下的多事之秋。
先解釋一下「市場決定論」,大意是國內的人口規模、市場容量世界第一,任何海外企業都不可能捨得放棄。所以,愛來不來,所以對外企苛刻理所當然。
但是這個看似堅不可摧的觀點,其實早就有了很多裂縫。
二、三星手機
三星手機在國內被噴到生活不能自理,固然有自身硬傷,電池自燃誰都不能忍。但是,必須正視幾個事實。
第一,國產手機同樣有類似的電池自燃問題,無論是「國貨之光」華為,還是「民族品牌」小米,都有翻車案例。技術上而言,自燃是鋰電池的天然缺陷,從製造技術而言也存在概率問題。但是華為和小米並沒有因此遭受三星那樣的輿論暴擊。自己的孩子自己疼。
這麼說是不是有「漢奸」嫌疑?別扯了,三星在國內跟華為、小米一樣僱傭中國員工,給政府繳稅。扣帽子就不禮貌了。
第二,三星手機基本退出中國市場,但是在全球範圍內依然暢銷,無論銷量還是利潤都排名前列。這是不是也值得深思?三星手機電池估計不太會專門挑地方自然爆炸,該炸的在其它國家的市場一樣會炸。
這個現象的關鍵是,即使咱們的人口世界第一,但是全世界除了這裡的十四億人,還有五十多億其他國家的人嘛。
即使咱們的市場容量最大,但地球上總歸還有其它的市場嘛,加起來也不小的。
所以,「市場決定論」僅以人口和市場容量來拿捏別人,終究是不牢靠的。
三、韓流
這只是以三星手機舉個例子,其實類似的案例還有不少。比如同為韓國出產的「韓流」。
韓流一度在國內風行,但是前幾年由於某些原因被錘,具體情況我也不是很了解,總之被噴之後在國內江河日下。然而,韓國娛樂產業並沒有因為失去世界第一的人口群體、地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就頹廢、萎縮,反而繼續發展、擴張。
2020年《寄生蟲》獲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取得歷史性突破;剛剛開幕的卡達世界盃上,K-POP歌手和伴舞也大出風頭。這些都是頂級榮譽、頂級舞台。
暴雪與網易解約,背後的原因是比較複雜的,與上面的例子也有所區別,至少,這一次國內的遊戲粉還是明顯遭受到了暴擊。有幾個原因,其一,暴雪未必會另尋國內合作方,也許短期內不會再回來。當然,希望被打臉。其二,有沒有國內企業能夠填補暴雪留下的空位?暫時看不見。電子遊戲早不是以前大眾以為的「玩物喪志」,而是真真切切的巨大的現實產業,高技術含量,真金白銀,不是靠嘴炮就能取代的。
回到本文的主題,我們的人口世界第一,市場容量地球最大,這些是事實,也確實可以由此主張合理的要求。但是,凡事有度,自信過於膨脹就是自負,自負往往蒙蔽認知。——世界需要中國,中國同樣需要世界。
市場經濟,產品競爭,各憑本事。
閑扯這麼多,一些不成熟的意見,歡迎批評、討論,更歡迎點贊、評論、轉發,再點個關注更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