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沒讀過《水滸傳》,但你肯定聽說過「行者」武松的大名,當然,你更熟悉的應該是武松的另一個別稱,即「打虎英雄」,這猛漢在景陽岡上徒手打死那隻吊睛白額大蟲的事迹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可如此英雄漢,最終的結局卻是悲劇,這又該如何解釋?
或許讀過原著的人要反駁了,相對於其他戰死沙場的梁山好漢而言,武松的結局已經算是不錯了。
他不過是被包道乙斬斷一臂之後便退場了,故事末尾則提到武松後來活到八十歲,才在六和寺中死去,也算是不錯了。
(武松、魯智深劇照)
但多數人忽略了一個事實,武松是何等傲氣之人,他心比天高,對於他這種如同天上降魔主的狠人,斷了一臂,當真是比殺了他還難過,從斷臂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就與「善終」無關了,活著的,不過是他的殘軀。
看透這一層後,再看武松的結局,似乎就有些不太合理了,他好歹也是施耐庵在故事初期重點塑造的角色,是英雄人物,怎麼就落得如此凄涼的結局呢?
其實你看了他曾對哪三位女子動情,就知道他是如何一步步淪落至此的。
一、謀害親夫的嫂嫂
從結果來看,武松一生都沒有娶妻生子,他自然是沒有屬於自己的女人的,但他卻先後遇上過多位女子,其中就有三人對他影響極深。
第一位即是他的嫂嫂潘金蓮。
說武松對潘金蓮動了情,一定有人不同意,但書中其實寫得很明白,武松是注意到了潘金蓮的美的,比如這段描述就很直觀:「武松看那婦人時,但見:眉似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雲愁;臉如三月桃花,暗藏著風情月意。纖腰裊娜,拘束的燕懶鶯慵;檀口輕盈,勾引得蜂狂蝶亂。玉貌妖嬈花解語,芳容窈窕玉生香。」
(武松、潘金蓮劇照)
當然,這僅僅只是對「潘金蓮是美人」這件事的客觀描述,不能說武松是對嫂嫂有了男女之情,筆者也從不這麼認為。
筆者說他動情,只是親情。
讀過原著的人都知道,武松住進武大郎家中之後,潘金蓮就沒少撩撥他,其實武松在那時就看透了潘金蓮的為人,可他卻動了惻隱之心,沒在第一時間解決這嫂嫂。
卻不料正是自己的姑息之舉害了哥哥,事後他雖殺了嫂嫂,卻也於事無補。
二、助紂為虐的玉蘭
武松遇上的第二位女子即是一度成為他未婚妻的玉蘭。
玉蘭這個角色是頗具爭議的,在一部分讀者看來,她可沒有潘金蓮那般惡毒,她更像是個無辜之人,畢竟她只是張都監的養娘,說白了,就是個下人,是個婢女,武松後來把她也一併殺了,當真不應該。
(武松、玉蘭劇照)
其實不然,你細品原著就會發現一個事實,張都監要謀害武松這件事,他府上的所有人幾乎都參與其中了。
比如那馬夫的反應就能說明一切,當武松殺回鴛鴦樓時,就先遇上了那馬夫。
此時書中有這麼一段描述:「(馬夫)卻待要叫,燈影下見明晃晃地一把刀在手裡,先自驚得八分軟了。口裡只叫得一聲:『饒命!』武松道:『你認得我么?』後槽聽得聲音,方才知是武松,便叫道:『哥哥,不干我事。你饒了我罷!』武松道:『你只實說,張都監如今在那裡?』後槽道:『今日和張團練、蔣門神他三個,吃了一日酒。如今兀自在鴛鴦樓上吃哩。』武松道:『這話是實么?』後槽道:『小人說謊,就害疔瘡。」武松道:「恁地卻饒你不得!』手起一刀,把這後槽殺了,砍下頭來,一腳踢過屍首。」
馬夫明明什麼都招了,武松為何還要殺他?
其實馬夫開口第一句話就錯了,他若是與武松無冤無仇,如何會讓武松「饒命」?
說白了,他是知曉張都監的一切計謀的,一個馬夫尚且能知曉張都監的安排,那與武松有婚約的玉蘭如何能不是張都監計劃的一環?顯然,這女子也不冤。
(玉蘭、武松劇照)
而武松也確實對玉蘭動了情,若非如此,怎會下定決心想為張都監賣命?
顯然,武松又一次因為自己的「情」而誤了事。
三、無惡不作的孫二娘
再到十字坡,其實嚴格來說,武松在十字坡遇上孫二娘的故事發生在他殺張都監一家之前,但後來他在血濺鴛鴦樓之後又遇上了孫二娘,因此把孫二娘放在最後來說。
武松與孫二娘屬於是不打不相識的關係。
當時他被官兵押送去孟州,途徑十字坡酒家,那孫二娘見武松健壯,正是做人肉包子的好材料,於是便對他起了歹意。
而武松這人江湖經驗豐富,早就看出這女子眼露凶光,不懷好意,於是多了個心眼,沒喝被她摻了迷藥的酒,繼而在孫二娘要對他下毒手時,順勢將對方擒住。
那孫二娘哪裡是武松的對手,武松要殺她簡直是易如反掌,但武松卻沒這麼做。
在張青站出來替孫二娘求情之後,武松便放了孫二娘,甚至還做了讓人不解的事,也就是向孫二娘道歉。
說是:「我是斬頭瀝血的人,何肯戲弄良人?我見阿嫂瞧得我包裹緊,先疑忌了,因此特地說些風話,漏你下手。那碗酒我已潑了,假做中毒。你果然來提我,一時拿住。甚是衝撞了嫂子,休怪!」
後來孫二娘又好生招待了武松一番,武松就付出真心,與這夫婦二人結拜了。
電視劇中更是加入了一段孫二娘戰死時,武松痛哭流涕的情節,這雖是電視劇才有的情節,卻也符合武松與孫二娘在書中的關係,他確實是打心眼裡認了這個姐姐。
(武松、孫二娘劇照)
而結合武松與這三位女子結識的經歷,就不難理解他為何會落得如此結局了,就因為他這人太容易心軟,他吃人嘴短。
無論是對潘金蓮、玉蘭,還是孫二娘,其實他都沒有在第一時間對這些惡女下毒手,人們總說武松狠,其實武松恰恰是不夠狠,他太容易被人收買。
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在明明不願意接受招安的前提下,依舊為宋江賣命,就因為宋江對他有恩。
所以明知自己走的是一條錯的路,又如何能得到一個好的結局呢?
施耐庵僅僅只是讓他在斷臂之後鬱鬱而終,已經算得上是對這位英雄好漢的特殊照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