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歷史上有很多大將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我國境內征戰的時刻似乎從未停止過,哪怕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也無法避免交戰的情況發生。
所以古時候在戰場上都是能人輩出,誕生了無數個有勇有謀的大將軍,比如西漢的韓信、衛青等,三國時期的關羽、趙雲等,唐朝的薛仁貴等,南宋的岳飛等。
這些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將軍,他們的故事也一度被搬上大熒幕。所以現代人基本都是從影視劇里去了解歷史人物,然後最近發現有三個電視劇里的大將軍,在真實的歷史中居然是不存在的。

楊門忠烈
楊家將的故事一直都是我國非常經典的有關愛國愛家的典範。幾年前楊家將的故事被翻拍搬上了大熒幕,像大家熟悉的《楊家將》、《楊門女將》和《穆桂英挂帥》等。其中有關楊門女將的故事廣為流傳,穆桂英更是巾幗女英雄。
但要講訴楊門女將的故事,始終不能繞開一個人,他就是楊宗保。很多人都覺得楊宗保是歷史真實人物,其實不然,他是虛構的小說里的角色。知道這個真相確實有點毀童年,不過這也是我們能正確認識英雄人物的開始。
楊宗保這個形象最早出現在南宋時期的《燼餘錄》當中。到了元代他的形象才逐漸立體起來,從家庭、婚姻還有事業上都有了具體的描述。

元代開始楊宗保已經是楊延昭和柴郡主的兒子,到了明代他又娶了穆桂英,但此時他又改成了是楊六郎之子。這也牽扯出楊宗保在歷史中的原型人物楊文廣。
楊宗保是天上的白虎星下凡,從小就武藝超群,十五歲的時候就隨父出征立下赫赫戰功。當時大宋和遼國的經常發生戰亂,遼國的蕭太后有吞併大宋的心,楊家虎將就一直站在抗遼的第一線,可謂是滿門忠烈。
後來他跟穆桂英成親後,夫妻倆同心協力對抗敵軍,在一次次歷經生死後也更能體會兩人堪比黃金一般堅固的情誼。

跟遼國的戰事因為蕭太后的談和意願而暫停,沒成想西夏又來進犯,楊宗保為了國家再次挂帥親征。在雄州一戰當中,楊宗保麾下一名將領出賣了他,導致他的大軍被困在金山籠峽谷當中,最後楊宗保也中箭身亡。
他的死引出了楊門女將的故事,佘太君為了幫楊宗保報仇,百歲高領還親率楊門女將奔赴邊關嚴懲內奸,斬殺西夏軍,譜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女英雄佳話傳奇。
從楊宗保的事迹中進行對比後發現,其人生軌跡跟楊文廣有很多雷同之處,所以認為楊宗保的創作原型就是楊文廣。

從正史中記載得知,楊家三代都在進行抗遼,為國家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第一代是楊業,然後是楊延昭,最後是其子楊文廣。
雖然楊宗保是虛構的人物,但也為我們能夠認識楊家三代忠烈提供了典範,他們的民族氣節是我們不應該忘記的。
隋唐小將
當年的一部《隋唐英雄傳》火爆的程度一點都不輸給現代的某些仙俠劇。當中一名叫羅成的將軍至今讓人印象深刻,找來演繹這個角色的明星基本都是大帥哥。

羅成初次登場的時候是十四歲,他與秦瓊是老表,兩人相認後還互相傳授槍法。羅成所使用的武器是八滾銀槍,且其槍法真的是出神入化。
在《隋唐英雄傳》當中,還有很多人物是非常熟悉的,比如單雄信、李元霸、李世民、尉遲恭等人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但羅成卻是個虛構出來的人物。
他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人物,長得帥家室好,還有一身好武藝,性格又特別的大氣和有義氣。這樣的人是非常討喜的,但他卻是虛構的,這點倒是讓喜歡羅成的人有些許遺憾。

但仔細想想也是,現實生活恐怕很難找到這樣的貴公子了吧。那麼條件這麼好的人在歷史上有原型嗎?當然有的,經過分析後得知羅成的原型便是隋唐時期的猛將羅士信。
他本是隋朝張須陀手下的一名部將,後來跟著他去征討農民起義軍,最後歸附瓦崗軍。然而他在瓦崗寨中與王世充不和,最後率領部將投降了大唐。還曾跟隨李世民平定過洛陽,被封為剡國公。後來在洺水之戰中被殺害。
對比兩人的故事後發現,相似之處真的很多。比如他們跟秦瓊都有關係,一個是老表一個是老鄉。

還有羅士信在斬殺人的時候喜歡用槍,而羅成又是出了名的槍法絕妙 。因此在武力值上面兩人也不相上下,羅成在英雄傳里排行第七,後來前面的人都去世後,他就成了第一。
還有就是他們都死在了同一個時期,即武德五年征討劉黑闥之中。太多的巧合將兩人聯繫在一起,所以原型之說以基本確定。
唐朝大將
薛仁貴這個人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可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將軍。正所謂虎父無犬子,在諸多影視劇當中,他的兒子薛丁山也是非常的勇猛,在戰場上立下諸多戰功。

然而薛仁貴在歷史是真實存在的,但薛丁山卻是虛構的。不過他的歷史原型也不是其他人,正是薛仁貴的親兒子薛訥。
有人可能很奇怪,既然薛仁貴有兒子,為什麼不直接以他兒子來改編,非要虛構一個呢?這個得編劇自己才能解答吧。
薛丁山一生中的很多傳奇故事都跟自己的妻子樊梨花有關係,他們之間的愛情也是分分合合,恩怨糾葛理不清,還上演了「三休妻」的催淚戲碼。

但是歷史中的薛訥可沒那麼多愛恨情仇,也許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才虛構出薛丁山來增加文學藝術的趣味性吧。
歷史上的薛訥忠肝義膽,他在擔任藍田縣令的時候就敢與酷吏硬剛,一點不在怕的。突厥進犯的時候,武則天看他是將門之後,便將他調到幽州去抵禦外敵。
此後薛訥一直駐守邊關,並將軍隊操持得井然有序,深得玄宗的稱讚。吐蕃大戰當中,薛訥領兵連敗了吐蕃與長城堡等地,斬獲敵人無數。

後來他一直鎮守在西涼地區直到七十二歲壽終正寢,他一生中在西部地區的事業高峰期,與薛丁山到是不謀而合。
沒想到三位在銀幕上亮相的大將軍居然是虛構的人物,雖然他們在歷史上並未真實存在過,但其背後的原型卻來此世上走過一著並留下赫赫威名,其實也不枉此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