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生存發展的過程當中,大自然給人類提供了享用不盡的資源。
但是造物主也不會完全按照人類的意願直接把資源白白送到人類的手中,有時候需要人類開動腦筋,藉助自身的智慧去改造大自然。
當商業的興起之後,如何能夠快速地把不同地域的物品運到目的地,就成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為此人類發明了火車、汽車、飛機和輪船。
在這些交通工具當中,輪船的載重能力是最大的,也是成本最低的,為此人類又開闢了許多人工運河,拓展了水路,方便輪船的出行。
其中位於埃及和阿拉伯半島之間的蘇伊士運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運河。

蘇伊士運河全長174公里,向北連接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直通美洲和歐洲,向南穿過紅海進入印度洋通往亞洲東部和大洋洲。
隨著石油在現代社會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蘇伊士運河的重要性不亞於地球的大動脈。
但是這條動脈最近卻出現了問題,似乎有一些堵塞了。
在繼續拓寬還是保持現有狀態問題上,人們展開了爭論,至今為止也沒有一個最終的結果。
蘇伊士運河的歷史

在沒有蘇伊士運河之前,位於歐洲的西方國家想要和富庶的東方做貿易要麼需要穿過古老的絲綢之路,要麼需要通過大航海開闢新的航線。
但是隨著跨越歐亞大陸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興起,沿途繁重的稅收和層出不窮的強盜,使得這條路已經被堵死了。
歐洲國家需要沿著漫長的非洲海岸線,從大西洋繞過非洲最南端風暴頻發的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然後穿越馬六甲海峽才能抵達中國。

漫長的旅程不僅危險重重,更是嚴重影響了貿易的發展。
在十九世紀中葉,佔據埃及的法國殖民者們經過仔細地勘察之後,打算在埃及和阿拉伯半島之間開鑿一條運河。
通過這條運河,從歐洲發出的船只能夠起碼節省半年的時間達到東方。
在殖民者和埃及本國統治者雙重野蠻的壓制下,有無數被奴役的埃及人參與了這項浩大的工程。
沒有提供足夠的食物,也沒有提供足夠的飲用水,甚至連乾淨衛生的廁所都沒有,每一天都有人不斷地被飢餓和病魔奪去生命。
可以說蘇伊士運河是埃及勞工們的屍體堆積出來的。

即便如此,埃及和法國雙方依然為此支付了天價的開支,這直接導致了埃及政府財政瀕臨崩潰,為此埃及政府只能拆東牆補西牆,從英國借來巨款維持本國開支同時出讓自己手中對蘇伊士運河的經營權,結果導致自己國家的運河的經營權被法國和英國牢牢地控制在手裡。
在那個時代,蘇伊士運河的寬度已經足夠讓當時最大的貨輪通行。
英法兩國每年都能從中獲取不菲的收益,而埃及只能獲得一些殘羹冷炙。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世界的局勢發生了變化,埃及才在美蘇兩國的支持下,收回了自己國家的蘇伊士運河的經營權。
自此,蘇伊士運河才真正回到了埃及的懷抱。
運河拓寬的需要
經歷過幾次工業革命的洗禮,全世界對石油的需求量與日俱增。
而世界上石油質量最好,開採難度最低的地方就位於中東和北非地區。
近水樓台先得月,由於擁有絕對便利的地理條件,使得蘇伊士運河上往來穿梭的巨型油輪絡繹不絕。
但是這時候距離當初開鑿蘇伊士運河的時間已經過去了100多年,當年設計的寬度和深度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化巨型船舶的運輸需要了。

在最近的幾十年間,蘇伊士運河因為吞吐量受限而導致河道阻塞的事故時有發生,最終埃及政府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採取關閉暫時出入口的方式來緩解航運壓力。
但是這種做法根本無益於解決運河航運效率的根本問題。
唯一有效的做法就是拓寬河道,但是沒想到這一提議竟然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阻力。
拓寬運河的阻力
當初在修建蘇伊士運河的時候,埃及犧牲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財政也瀕於崩潰。
即便如此還是在法國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扶持下進行的。

雖然時間過去了100多年,現在的埃及已經今非昔比了。
但是單靠財政並不富裕的埃及政府自己去拓寬運河,壓力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繼續維持現狀,那麼以現在船舶航運能力和速度即使再次沿著好望角跨越整個非洲也非難事。
那麼對埃及政府來說,今後會流失一大批客戶,這樣的損失是埃及政府所不願意看到的。
如果拓寬航道,那麼投入和產出什麼時候能夠達到平衡都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又何談盈利呢?
而且隨著世界各國對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拓寬河道對沿河兩岸生態的破壞又是一個未知數。

折中的運河拓寬方案
有道是活人豈能讓尿憋死。
埃及政府靈機一動,放棄了原本要進行的「雙河道」工程,更改成了「一倍半河道」工程。
這工程猛聽起來令人感到詫異,但實際上也是埃及政府財政緊張的無奈之舉。
運河的出入口還是原封不動,只不過是在原河道的某一截旁邊增加了一條新的狹窄的河道。

這就使得過去的雙向運行的河道,變成了單向前進的河道。
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避免出現過去那種一條河道上迎面相向的兩艘大船出現碰撞,最終導致整條河道阻塞不堪。
儘管如此,埃及政府還是投入了80多億美元。
改造河道之前,埃及政府每年能從蘇伊士運河獲得53億美元的收入,改造之後也僅能夠獲得56億美元,相對投入的80多億美元,這每年增加的3億美元簡直是杯水車薪。
考慮到越往後鈔票的購買能力越低等因素,埃及想要收回成本還不定是猴年馬月的事情。
所以在此之後,埃及政府就停下了對蘇伊士運河的拓寬改造計劃。
畢竟賠本賺吆喝的事情沒有人願意去做。

後記
埃及可謂是把控了世界上的經濟大動脈,但是由於自身實力的問題,在處理蘇伊士運河施工改造問題上顯得異常小家子氣。
這種氣度使得它很難深謀遠慮,去考慮蘇伊士運河未來長久的發展問題。
所以要解決這個根本問題還是要綜合考慮,一是壯士斷腕的決心,二是在世界的範圍內多找靠譜的夥伴共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