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開國中將陳仁麒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他交代家人,自己的追悼會一定要有董存瑞的親屬參加。當時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恰好在外地出差,為了等她回來,陳仁麒的追悼會整整推遲了5天。
為什麼陳仁麒堅持要董存瑞的親屬參加追悼會呢?
1948年,東北人民解放軍第十一縱隊正式成立,陳仁麒被任命為縱隊政委。這支部隊雖然有井岡山紅四方面軍的老底子,但頻繁的戰鬥生活已經讓部隊成分變化很大。為了將這支部隊建設成為有機統一的戰鬥集體,陳仁麒一上任就進行了50天的整訓。
整訓剛剛結束,縱隊就投入到第二次攻打隆化的戰鬥中。

第一次攻打隆化的時候,由於缺乏攻堅作戰的經驗,再加上對敵人的情況了解不透徹,以致於失利。陳仁麒及時對指戰員進行了思想教育,讓大家逐漸認識到,部隊雖然付出了一些代價,但也學到了一些攻堅作戰的經驗。
第二次攻打隆化的戰鬥打響後,雖然開局不是很順利,但部隊很快調整了戰鬥部署。在發起第二次攻擊後,三十二師負責向駐守隆化中學的敵人進攻,當時學校北側的旱河上有一道橋,敵人借橋偽裝修築了一座暗堡,部隊在進攻時遭到暗堡的獲火力阻擋。
為了解決掉這一暗堡,九十六團六連六班班長親自拿起炸藥包,衝到了暗堡下,在無處安放炸藥包的情況下,這位班長毅然用自己的身體代替了支架,拉響了炸藥包,他就是董存瑞。
戰鬥結束之後,軍區司令員程子華了解到董存瑞的事迹,立刻安排秘書前往董存瑞的部隊,搜集董存瑞的資料發文章頌揚英雄。

作為董存瑞的領導,陳仁麒聽說程子華的秘書要來,早早帶著各級幹部迎候,將自己知道的全部情況,一股腦兒地都告訴了程子華的秘書。很快,宣揚董存瑞事迹的文章發表,董存瑞成為全軍學習的楷模。
自從董存瑞犧牲之後,陳仁麒和董存瑞的父親就保持著書信來往,不時還寄錢、寄物以表心意。新中國成立後,陳仁麒在解放軍中身居高位,還被授予了中將軍銜,但他始終不忘董存瑞的家人。
1958年,陳仁麒趁著自己在北京深造的機會,特意前往董存瑞的家鄉。見到董存瑞的父親後,陳仁麒激動地說:「老哥,我這次是來探親的!」見到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陳仁麒慈愛地問道:「還記得你的英雄哥哥嗎?」
通過董存瑞家人的講述,陳仁麒對於董存瑞的事情有了更多的了解。離開董存瑞家的時候,陳仁麒聽說董存梅喜歡讀書,堅決表示支持。之後一直到董存梅大學畢業,陳仁麒在經濟和學業上都給予了很大的幫助。

三年困難時期,董存瑞家經常揭不開鍋,因此患上了浮腫病,陳仁麒聽說之後,立刻寄去錢和糧票,還將董家人接到北京住院治療。
陳仁麒離休之後,將自己的餘生都投入到宣傳董存瑞的事迹上。只要有人找陳仁麒約稿,陳仁麒即使生病住院,也要在病床上完成。
在陳仁麒病逝前一年,恰逢董存瑞犧牲45周年。隆化邀請陳仁麒參加紀念活動,當時陳仁麒已經癱瘓在輪椅上,但他不顧家人勸阻堅持要參加:「就是爬,我也要爬到隆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