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是第13個全國交通安全日。讓我們通過一組交通事故背後的數據,來揭示這些潛藏在生活中的危險行為,警惕每位駕駛者可能面臨的交通險情。
據研究數據顯示,超過80%的交通事故是由於違法行為引起的。其中,開車時使用手機的行為居於首位,導致的事故率是安全駕駛的23倍。而在飲酒後駕駛的情況下,發生事故率更是達到正常狀態下的16倍。此外,因疲勞駕駛而導致的事故,其死亡率高達83%。
數據還顯示,約30%的意外事故源於開車門時,出現的二次事故。無論是自行車手、摩托車騎行者還是過路行人,都有可能因為機動車駕駛員及乘客未及時觀察後方情況就開車門的行為而受到傷害。
在大型車輛的駕駛中,忽視「內輪差」的問題也是導致重大事故的一個關鍵因素。根據統計,70%以上的事故均源於對「內輪差」的忽視。「內輪差」是指車輛轉彎時,內前輪與內後輪所走的路徑並不相同,駕駛者需要特別留意這一點,時刻觀察周圍情況。
「禮讓斑馬線」 你做到了嗎?
斑馬線是行人的「生命線」,也是駕駛人的警惕線,機動車行駛到斑馬線時必須減速、停車讓行,行人也應在車輛禮讓自己的同時儘快通過。那麼,大家都做到了嗎?
近日,記者在北京、湖北等多地道路斑馬線附近觀察到,大多數機動車駕駛員在行經斑馬線時,能夠自覺做到減速停車讓行,不過也有個別駕駛人存在與行人「搶道」的行為。
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公安局交警大隊二級警長 梁飛:在人行橫道上行人是具有優先通行權的,不能說開著車跑得快,直接一腳油門過來了,要停車讓行人先過。
「低頭」式過馬路現象時有發生
「車讓人」,守護了行人的安全,但斑馬線前的禮讓不應該只是機動車的「專屬」。記者觀察發現,有人過斑馬線時慢悠悠,全然不顧旁邊等候的車輛,還有人低頭看手機,無法顧及周圍的情況。
近日,在湖南嶽陽一交叉路口,一名行人打著電話跑步橫穿道路,被一輛快速駛來的黑車小車撞倒在地,而她橫穿馬路的地方離斑馬線還不到50米。交警認定,小車駕駛人行經路口未減速、遇行人在道路上通行時未注意避讓;行人未走人行橫道、在車輛臨近時突然加速橫穿,雙方負事故同等責任。
斑馬線前,機動車和行人各自應該遵守什麼規則?
- 首先,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時,應當停車讓行。
- 在交叉路口,無論是左轉車輛還是右轉車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
- 而作為行人,應當遵守交通信號。在通過斑馬線前,首先要觀察是否有信號燈控制。有信號燈的,要在綠燈亮時步入斑馬線;如無信號燈控制,行人要沿著斑馬線行走。
- 一定記住:不要玩手機、不要追逐打鬧、不要從車輛縫隙中穿過,也不要猶豫式過馬路或行動過於急速。
「車讓人 人快走」 快速安全通過斑馬線
去年8月,福建廈門在全國率先推出《廈門經濟特區斑馬線交通安全管理規定》,除了明確機動車行經斑馬線時,應當按照規定減速行駛或者停車讓行以外,還強調,行人通過斑馬線,應當儘快通過,不得坐卧、停留、嬉鬧、瀏覽電子設備。妨礙車輛合法通行的,將處以警告或五十元罰款。
福建省廈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機動大隊騎警隊民警 國壯:從去年8月份立法以來,涉及斑馬線立案交通事故同比下降了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