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茜(廣西民族師範學院)
近期,繼盲盒、手串之後,解壓「「捏捏」」再次在年輕人中掀起了一股風潮。這種由柔軟硅膠材質製成的慢回彈小玩具,以其獨特的解壓效果和可愛的造型,迅速席捲了各大社交平台。僅在小紅書,關於「捏捏」的筆記就近百萬,相關商品超過10萬件,而在抖音、b站等平台上,多個「捏捏」直播間開播,各式各樣的「捏捏」紛紛出現在用戶視野中。「捏捏」的爆火,不僅揭示了年輕人的消費新趨勢,更體現出情緒經濟的迅速發展。
「捏捏」之所以能夠迅速走紅,與其獨特的解壓效果密不可分。例如,許多年輕人在工作間隙或學習疲憊時,會拿出手中的「捏捏」進行揉捏,以此來緩解壓力。通過簡單的捏揉或擠壓動作,「捏捏」能夠產生彈性感和舒適感,使人感到放鬆和愉悅。在抖音平台上,一個名為「陳胖的快樂日記」的博主,她的主要內容就是分享製作「捏捏」的過程,目前已經擁有42.5萬粉絲,視頻點贊量平均都會突破2萬。這種解壓效果不僅滿足了年輕人的實際需求,更在心理上為他們提供了一種慰藉。
「捏捏」的多樣化造型和豐富手感也是其走紅的重要原因。從萌趣的動物造型,如線條小狗、豬豬俠等,到逼真的食物形象,如乳酪、包子、吐司等,「捏捏」幾乎涵蓋了年輕人喜愛的所有元素。這些造型不僅可愛有趣,而且能夠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例如,在小紅書上,貓爪「捏捏」、橘子罐頭「捏捏」等爆款商品,每個售賣鏈接上都顯示著過千的銷量。同時,硅膠材質的「捏捏」在手感上又細分成水感、泥感、水泥感等多種體驗,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捏捏」的爆火還與其在社交平台上的廣泛傳播密不可分。在小紅書、抖音等平台上,大量關於「捏捏」的筆記和視頻被分享和傳播,吸引了大量用戶的關注和討論。這種社交化的傳播方式不僅提高了「捏捏」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例如,在抖音平台上,「捏捏」話題的播放量超過11.5億,相關的「捏捏樂」「硅膠捏捏」「自製捏捏」等話題播放量也都過億。年輕人通過分享和討論「捏捏」,不僅找到了共同的興趣愛好,也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歸屬感和認同感。
然而,「捏捏」市場的火爆也引發了一些爭議和問題。一些商家利用飢餓營銷手段,故意製造短缺和搶購現象,導致消費者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來購買心儀的款式。例如,在二手平台上,某些二手「捏捏」價格已被炒至上百元。此外,一些手工製作的「捏捏」在質量上也存在參差不齊的問題,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體驗。這些問題亟需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不斷加強市場監管、規範市場秩序,為消費者的權益保駕護航。
總的來看,「捏捏」能夠在年輕人中流行並非偶然,它不僅能夠提供一定的情緒價值,同時也代表著年輕人對待生活的態度。可以預見的是,在年輕人愈發關注自身需求的情況下,情緒經濟將會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