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一百零八將中,最厲害的是哪一位,這可不好說,單論武力,或許是盧俊義,若是加上會法術的高手,那便是公孫勝了,無論如何,答案不會是武松和魯智深,但他們二人卻是書中人氣最高的角色。
武松和魯智深這兩個角色也確實有諸多相似之處,他們一個是「假行者」,一個是「花和尚」,也都是十分仗義之人,最符合讀者心中對「好漢」的印象,而他們在梁山的排名也十分接近,一個排名十三,一個排名十四。
(武松、魯智深劇照)
其實相對而言,武松的人氣又要比魯智深稍稍高那麼一些,那麼武松和魯智深到底哪一個更強呢?
一、宛如天神的二位高手
武松和魯智深能獲得最多的關注度是理所當然的,畢竟作者賦予了他們最多的戲份,那「武十回」與「魯十回」稱得上是書中最精彩的兩段。
先看魯智深,當年那首火遍全國的《好漢歌》與其說是《水滸傳》的主題曲,倒不如說是魯智深的主題曲,因為放眼全書,最配得上「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這評價的,也就只有他這花和尚了。
而魯智深最驚人的戰績不是對付某位高手,而是倒拔垂楊柳之舉。
書中只道:「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樹前,把直裰脫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繳著,卻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將那株綠楊樹帶根拔起。眾潑皮見了,一齊拜倒在地,只叫:『師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羅漢!身體無千萬斤氣力,如何拔得起!』」
說實話,你我若是身處現場,只怕也會如那幫潑皮一般感嘆魯智深當真是天生神力。
(武松劇照)
而武松的強大也同樣到了驚人的程度,他最出名的橋段也不是與某位高手交手,而是景陽岡打虎。
說是:「虎來撲人似山倒,人去迎虎如岩傾。臂腕落時墜飛炮,爪牙爬處成泥坑。拳頭腳尖如雨點,淋漓兩手鮮血染。穢污腥風滿松林,散亂毛須墜山奄。近看千均勢未休,遠觀八面威風斂。身橫野草錦斑銷,緊閉雙睛光不閃。」
這也是為何提到武松,人們想到的就是「打虎英雄」這名號,就因為「徒手打虎」這事,壓根沒有第二個人能做到。
而這兩位猛漢後來都成了二龍山的頭領。
二、二龍山兄弟
魯智深在解決了鄧龍之後,就佔了那二龍山,做了山大王,此時他身邊還有個「青面獸」楊志,那哥們是二大王,武松都是後來的。
其實以武松的性格來看,他應該十分樂意挑戰強者,他見魯智深如此強大,應該會有心與他一較高下才是,可他沒有,只是甘心在魯智深身邊做小弟,但這並不能證明魯智深比武松強,道理很簡單,武松向來是那種吃人嘴短的人,那宋江接濟了他十兩銀子,他也就認了宋江這大哥,魯智深待他不薄,他自然也會認魯智深這大哥。
只是後來呼延灼來攻打二龍山時,他們二人的表現卻存在差距。
呼延灼是後來的梁山五虎之一,實力之強大無需多言,而他與二龍山的那次交手,其實並沒有與三位頭領都來上一場對決,二龍山一方出戰的只有魯智深和楊志。
(呼延灼劇照)
照常理說,武松見兩位哥哥都沒能拿下那呼延灼,他應該會心生不服,想為二龍山找回場子,別說武松不擅長馬戰,其實他以步軍頭領的身份去挑戰馬軍頭領也不成問題。
後來的耶律得重、貝應夔都是馬軍頭領,卻也被武松斬於馬下,顯然,武松從不在乎對方是步軍還是馬軍。
此時他沒出手,或許也僅僅只是給兩位哥哥面子,總之不能以此來判斷他與魯智深的強弱關係。
而真正能體現二人之間差距的「戰績」,還要從他們在孫二娘酒家的經歷。
三、十字坡的經歷
不得不說,武松和魯智深這兩兄弟確實是有緣分,他們就先後在孫二娘的酒店落過腳,只是他們二人面對那對賊夫妻時的表現卻截然不同。
(孫二娘劇照)
魯智深闖這十字坡的經歷並沒有在書中直接被呈現出來,還是武松到了十字坡之後,張青才主動向他提到此事。
說是:「則恁地,也爭些兒壞了一個驚天動地的人。原是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帳前提轄,姓魯名達,為因三拳打死了一個鎮關西,逃走上五台山落髮為僧。因他脊樑上有花綉,江湖上都呼他做花和尚魯智深。使一條渾鐵禪杖,重六十來斤。也從這裡經過。渾家見他生得肥胖,酒里下了些蒙汗藥,扛入在作坊里,正要動手開剝。小人恰好歸來,見他那條禪杖非俗,卻慌忙把解藥救起來,結拜為兄。」
魯智深進了孫二娘的黑店之後,壓根沒察覺到任何異樣,就這麼稀里糊塗地中了迷藥,若不是張青阻攔,只怕他早已淪為孫二娘刀下的包子餡了。
而武松則不同,他初到這酒家時,就察覺到了些許不對,只覺得這老闆娘一臉壞人相,於是多了幾分警惕心理。
後來那孫二娘果真是要對武松下毒手,於是他也毫不客氣,差點就要反殺孫二娘。
(魯達、武松劇照)
書中只道:「那婦人一頭說,一面先褪去了綠紗衫兒,解下了紅絹裙子,武松就勢抱住那婦人,把兩隻手一拘,拘將攏來,當胸前摟住。卻把兩隻腿望那婦人下半截只一挾,壓在婦人身上。那婦人殺豬也似叫將起來。那兩個漢子急待向前,被武松大喝一聲,驚得呆了。那婦人被按壓在地上,只叫道:『好漢饒我!』那裡敢掙扎。」
如此一來就高下立判了,魯智深固然也有一身強大的武藝,但在洞察力這方面卻是差了武松十萬八千里,二人若真打起來,武松多半是能憑藉過人的臨場反應能力佔得優勢,擊敗他這大哥,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