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真的證明了!有人貪嘴一起吃腸子都被切掉一大段!
肚子痛到全身冒冷汗
馮女士今年49歲,身體向來很健康,對吃更是十分講究。最近,正是柿子上市的時節,她會時不時買來一些吃。
幾天前,馮女士又去水果店買了一袋柿子,口感格外好,一口氣連吃3個,晚餐又吃了朋友送來的大閘蟹,一吃就是2隻。
到了晚上,馮女士突然覺得肚子痛,她以為是普通腹痛沒太在意。沒想到第二天,腹痛越來越嚴重,疼得全身冒冷汗,不停嘔吐。忍了整整兩天後,終於忍無可忍,前往醫院就醫。
接診的胃腸肛外科副主任醫師尹光為馮女士進行了系列檢查,結果發現她的小腸已經發生了梗阻!
切掉5cm小腸
醫生高度懷疑,馮女士很有可能發生了絞窄性腸梗阻,必須儘快進行腹腔鏡探查和小腸取石術。
術中證實,她的小腸內有許多硬質結石,其中最大的一顆有4cm×3cm,呈雞蛋大小,腸道已經被這塊大結石頂得極度擴張,被堵塞的腸壁周圍呈現淤血樣改變。
由於腸管在此處狹窄,異物無法通過,而且出現了缺血壞死。最終,醫生只能切除了她5cm長的一段小腸。
了解到馮女士最近頻繁進食柿子又吃大閘蟹的經歷,醫生認為她的小腸柿石就是飲食不當引發的。
醫生介紹,胃腸柿石的發病首先與季節有關,多在秋季柿子上市後發生。這是因為柿子的鞣酸含量比較高,鞣酸會與蛋白質結合,如果柿子和高蛋白食物同時食用,就容易形成不溶於水的沉澱物,沉澱物還會吸附胃裡的食物殘渣,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形成柿石。如果柿石比較小,可以通過腸腔被排泄出來,馮女士體內這枚大柿石,好不容易經過了胃腔卻堵在了腸腔內,引發腸梗阻。
「誰知道吃了幾個柿子還挨了一刀,以後再也不這麼吃了。」術後,馮女士心有餘悸。
由於害怕柿石,很多人對吃柿子心有餘悸,其實也不必談「柿」色變,以下是吃柿子正確的打開方式:
1、選擇吃成熟的柿子,成熟的柿子鞣酸含量會大大降低。
2、適量食用,柿子雖然營養豐富,但不能大量食用。每天食用1-2個成熟柿子即可,避免空腹吃柿子,最好的食用時間是飯後半小時。
3、不要與含蛋白高的食物一起吃。柿子中的鞣酸與胃腸液中蛋白質結合,會生成不溶於水的沉澱物,易形成柿石。
4、兒童與老人謹慎食用。小兒腸管相對成人管腔細、腸壁薄,進食後更容易發生腸梗阻;而老年人胃腸蠕動慢、消化功能差,進食過多柿子後也容易引起腸梗阻。
5、吃柿子後要多漱口。柿子含糖高且含果膠,容易殘留在牙齒上或牙縫中,加上弱酸性的鞣酸對牙齒可造成侵蝕繼而形成齲齒。
劃重點!
柿子美味,但要適量!盡量別和高蛋白的食物一起吃!
來源:廣州日報、新聞坊、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杭州日報
報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幫忙」一鍵直達;或微信添加報料客服:xxcbcsp;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如需內容合作,請撥打政企服務專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