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中,作者賦予每個角色的名字或者外號多半都是有深意的,或是顯露這個角色的性格,或是暗示這個角色的命運,總之多數時候都會給人一種「人如其名」之感。
比如吳用這人,讀過原著的人就知道,他雖以「足智多謀」著稱,但他想出的計謀多半是毒計,或者是爛計,比如劫法場時,他就壓根沒為兄弟們想好退路,所以他這「智多星」吳用的外號名稱組合倒像是一句歇後語,確實是「無用」。
而本文要提到的那六位好漢卻恰恰與吳用相反,作者是給了他們最好的名字,他們的為人卻一個比一個壞。
第一位:樊瑞
「瑞」這個字有多種解釋,比如《論衡‧指瑞》:「王者受富貴之命,故其動出見吉祥異物,見則謂之瑞。」這裡指的就是「祥瑞」。
不過從樊瑞這角色外號「混世魔王」就能看出,他這人與「祥瑞」沒什麼關係,反而他所到之處,甚至有可能發生災禍。
(樊瑞劇照)
事實上樊瑞也確實是個禍害,他在歸順梁山之前就在芒碭山佔山為王多年,他甚至一度有吞併梁山的野心,若不是被公孫勝制服,他絕不會甘居人下,畢竟他不僅武藝不俗,甚至還會法術,是梁山除了公孫勝之外的第二法師,綜合實力遠比那些天罡好漢強。
而樊瑞的為人是十分兇殘的,書中明確提到,在他佔山為王之時,乾的也就是打家劫舍的事:「徐州沛縣芒碭山中,新有一夥強人,聚集著三千人馬。為頭一個先生,姓樊名瑞,綽號混世魔王,能呼風喚雨,用兵如神……佔住芒碭山,打家劫舍。」
你看,他確實是災星,和祥瑞不沾邊。
第二位:鮑旭
「旭」即是太陽初升起的樣子,然而你若是身處《水滸傳》的世界裡,又遇上了鮑旭,那多半是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因為這人就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
(鮑旭劇照)
鮑旭初登場時,書中就有這麼一段描述:「猙獰鬼臉如鍋底,雙睛疊暴露狼唇。放火殺人提闊劍,鮑旭名映喪門神。這個好漢正是喪門神鮑旭,向前把偏將手起劍落,砍下馬來。其餘人等,撇下陷車盡皆逃命去了。」
鮑旭上山之後就與李逵成了鐵哥們,那李逵是個什麼貨色就不用多說了,他們二人能稱兄道弟,只能說是二人臭味相投,都是魔頭級別的人物。
第三位:王英
「英」就無需多解釋了,自然能讓讀者聯想到英雄、英氣,但偏偏王英卻與這些辭彙毫無關聯。
王英是個怎樣的人?別的好漢登場時,作者都會賦予他們一首「贊詩」,而王英則不同,他得到的是一首「貶詩」。
只道是:「駝褐衲襖錦繡補,形貌崢嶸性粗鹵。貪財好色最強梁,放火殺人王矮虎。」
你看,施耐庵壓根沒給王英留半點面子,直接將他塑造成了一個醜陋又兇殘的人。
(王英、扈三娘劇照)
不過對於行走綠林的好漢而言,這些其實都不算事,王英這個角色最可恥的地方在於他不講義氣。
行走綠林,最重要的就是一個「義」字,而王英偏偏是那種見色忘義之人。
當初他愛上了清風寨知寨劉高的妻子,他兄弟燕順擔心他因為那女子而誤事,於是便出手殺了那女子,王英就不幹了,拿著武器就要與燕順火拚,全然沒把兄弟情放在心上,為了一個不相干的女人,就要殺兄弟,這算哪門子的英雄好漢?
他著實是白瞎了他名字中的那個「英」字。
第四位與第五位:孔明、孔亮
《水滸傳》中有不少三國元素,比如關勝明顯就是由關羽改編而來,而「豹子頭」林沖的樣貌則是參照張飛的豹頭環眼。
因此孔氏兄弟登場時,不免讓人想起那位蜀漢丞相。
書中是借宋江之口介紹的孔氏兄弟,說是:「此間便是白虎山,這庄便是孔太公莊上。恰纔和兄弟相打的便是孔太公小兒子,因他性急,好與人廝鬧,到處叫他做獨火星孔亮。這個穿鵝黃襖子的便是孔太公大兒子,人都叫他做毛頭星孔明。因他兩個好習槍棒,卻是我點撥他些個,以此叫我做師父。」
(孔明、孔亮劇照)
其實由宋江來說這段話,就已經讓孔明和孔亮顯得掉價了,宋江是什麼貨色?他固然樂善好施,在綠林中有著極高的威望,可論武藝,他在梁山只能排名倒數,孔明、孔亮居然需要他來傳授武功,可見這倆草包有多弱。
而孔明是諸葛亮的字,孔亮的「亮」又是諸葛亮的名,這兩兄弟湊在一起怕也頂不上一個諸葛亮,當真是辱沒了蜀漢丞相之名。
第六位:李俊
前面有英,這又來了個「俊」,俊字的含義也無需解釋了。
相對而言,李俊無論是實力還是為人都比王英要強得多,至少他不會為了利益做出與兄弟火拚之事,只是論兇惡程度,李俊比王英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後來李俊上演的水淹太原這一出大戲就堪稱書中最殘忍的戲碼。
(李俊劇照)
書中只道:「李俊等大開城門,請盧先鋒等軍馬入城。城中雞犬不聞,屍骸山積。雖是張雄等惡貫滿盈,李俊這條計策也忒慘毒了。那千餘人四散的跪在泥水地上,插燭也似磕頭乞命。盧俊義查點這夥人中,只有十數個軍卒,其餘都是百姓。項忠、徐岳爬在帥府後傍屋的大檜樹上。」
引水淹城的計謀就是如此,那洪水無情,哪會管你是官軍還是百姓,自然都是一併沖走,其他好漢東征西討多年加在一起都不一定有李俊這一戰殺的人多,這傢伙當真是心狠手辣。
要說梁山之上最惡毒的,當屬這六人,一個個心腸如此歹毒,浪費了那麼好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