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興安靈渠
靈渠,位於桂林市南約50公里興安縣境,建於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期(公元前214年),為秦開疆嶺南征服駱越、西甌時的軍事水利工程,距今已有2229年歷史。
靈渠全長37.4公里,由鏵嘴、大小天平、泄水天平、南北水渠和陡門群組成。它連接了湘、漓兩江,導雪峰山水三分入漓、七分入湘,從而溝通了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為秦軍開疆拓土提供了便利的漕運水道,也加快了南方百越文明與中原文明融合的歷史進程。
靈渠與鄭國渠(公元前 246 年)、都江堰(公元前256年),並列為中國古代三大著名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且如今仍在發揮作用的古水利工程之一,是秦人為中華民族乃至人類留下的軍民兩用水利工程的不朽傑作。作為中華後人,我為有秦人這樣目光遠大、智慧超群、堅韌行遠、開拓創新、不懈戰鬥的祖先而感自豪,今填詞留證。
驃騎塵風萬里,靈渠水月千年。征程南北兩重天,莽嶺煙籠江岸。
綠影湘漓分水,鱗波大小天平。聲威浩蕩遠行船,絕世古藝今嘆。
2014年6月28日 於廣西南寧安宇
望海潮.甲午一百二十年祭
一百二十年前,在中國的黃海發生了中日「甲午海戰」。號稱世界第四、亞洲第一的清朝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首戰失利於豐島、再戰慘敗於黃海、三戰崩潰於威海衛。從此,所謂天朝大國,被彈丸小國日本捏住了命門,失琉球、丟朝鮮、割台灣、賠巨款,直至日寇鐵蹄踏遍神州半壁河山,中華民族被迫著當了半個世紀的亡國奴。
慘痛的歷史發生,必有其悲催的歷史原因。一切之一切,與其向外推託責任,不如向內尋找教訓。自己的、民族的、國家的悲劇,歸根結底,是由於自己、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國家,放棄了自我警醒、自我凝聚、自我進步和自我強大原因造成的。正是個人的自私渙散、國家的封建愚昧、民族的固步自封和社會的狹隘盲目,才讓奉行「叢林法則」的列強,有了垂涎覬覦的可乘之機。1901年,清光緒帝在變法詔書中,也曾一語道破「中國之弱」的原因:「誤國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利』字」。
今年,又逢甲午年,而今天,恰值「七.七」事變紀念日。冷眼觀日本安倍政府,不僅試圖否定本國侵略歷史和二戰勝利成果,而且執意修改日本「和平憲法」,試圖重溫昔日軍國主義的老夢。回想一百二十年來中華國恥,試以此詞自警以銘記。
海空凝色,江山無語,沉沉黃水雲渾。凄雨腥咸,悲聲愧放,依稀甲午英魂。一敗震乾坤。從此無寧日,屈辱寒呑。倭寇屠刀,血淋淋萬戶千村。
當年守土無門。嘆神州睡獅,夢染群瘟。歡醉太平,私心上下,有家無國昏昏。自宮了無痕。故步不恥久,妄古迷尊。眼界不寬內外,忘戰累兒孫。
後註: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有多少偽軍?據統計,1938年,有7.8萬偽軍;1940年,有14.5萬偽軍;1942-1943年間,有145萬偽軍;1945年日本投降時,有200萬偽軍。這其中62%為原國民革命軍部隊。且絕大多數偽軍,均參與了日軍對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清鄉」作戰。如果再加上那些政治、經濟和文化漢奸,則為虎作悵者遠遠不止於此數。當今,還有台灣一隅仍被民進黨「台獨」分裂勢力把持。在一國之中,曾有如此之多的漢奸與國賊,實乃世界民族史中恥辱之最,想來令我國人汗顏與悲哀!
2014年7月7日於廣西南寧安宇

占春芳.小馬兒余童樂
好友餘三定、朱平珍伉儷,龍年春風喜得孫女,我曾填詞記喜。轉眼馬年冬日,又告喜添男丁,取名余童樂,寓意「與你同樂」,囑我好事成雙,欣然應允。
龍女笑,龍駒到,老眼樂滔滔。喜逢金陽開泰,鵲枝月朗星高。好「武略文韜」。放童聲、童樂童豪。浩湯雲夢千千曲,駹馳靈翱。
2015年1月3日 於廣西南寧安宇

柳含煙.六十記懷
常言道:人生如夢,轉眼就是百年。年過甲子,作詞記懷。
竹凝露,柳含煙。蕙抱清溪幽處,氣橫蒼嶺瘦荒泉。瀑連淵。靜夜聽風天籟遠。寒月林波繾綣。冷崖松卧老枝懸。夢雲仙。
後註:此詞選入中國青年出版社《2018年詩詞日曆》,刊印在2月16日(農曆戊戌年正月初一)頁。
2015年3月24日 於廣西南寧安宇
晝夜樂.壯鄉三月三
甌駱壯族等少數民族先民,自古就有唱山歌定情之民俗。廣西,也是歌仙劉三姐的故鄉。每年農曆三月三,是廣西壯族等少數民族趕歌圩、唱山歌的日子。在這一天,各民族村寨的男女老少都會走出家門,以質樸縱情的歌聲來交流感情,壯鄉一時成了山歌的海洋。因此,農曆三月三被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設定為地方性節日。今逢三月三,特填詞贊之。
殘春穀雨山花露,老少急、歌圩赴。倚山傍水坡台,放愛飛歌傾訴。駱越歌仙曾眷顧,想就唱、曲詞心賦。天簌野風清,喚得甘霖布。
壯鄉歌海情相注,起心悅、時不誤。歌至興處真切,淺唱不覺天暮。不是青藤不纏樹,愛與戀、自由天數。俚語樂平常,卻華人生路。
2015年4月21日(乙未年農曆三月三) 於廣西南寧安宇


作者簡介
王維,河北玉田縣人,1972年12月入伍,1974年入黨。廣州軍區炮一師52團偵察兵、偵察班長、偵察排長、指揮連長、偵察參謀、作訓股長,特種兵處副處長、處長,師參謀長、副師長、訓練基地副司令員、岳陽軍分區司令員。授大校軍銜。先後參加了1979年對越作戰,1981年~1984年中越邊境炮擊戰,1993年~1995年中越邊境掃雷行動、1998年長江抗洪、2008年湘北抗擊冰雪災害等重大行動,榮立二等、三等戰功各一次和三等功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