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水滸傳》中並沒有明確的主角,這是一部群像戲,但你卻不可否認,有些人的鋒芒是藏不住的,比如那「行者」武松就堪稱書中最惹眼的存在,他在景陽岡打虎的壯舉著實驚為天人。
作者也為武松寫下贊詩:「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

(武松劇照)
字裡行間都透露著武松的霸氣,不過武松的結局卻不太好,他在征方臘時被包道乙斬斷一臂,自那之後便沒了心氣,最終是在六和寺里鬱鬱而終,他也並沒有被尊為「太歲神」,而書中有另外三位為人卑鄙的好漢死後卻封了神。
一、「賊神」時遷
無論在哪個年代,行偷雞摸狗之事的梁山君子總是最為人不齒的一類人,那「鼓上蚤」時遷就是個典型的賊人。
作者在此人登場時賦予他的贊詩就道出了他的為人:「骨軟身軀健,眉濃眼目鮮。形容如怪族,行步似飛仙。夜靜穿牆過,更深繞屋懸。偷營高手客,鼓上蚤時遷。」
這傢伙就是典型的小賊,他不僅偷百姓的家財,甚至還會鑽進他人的墳冢去盜墓,此舉著實天理難容。
事實上即便這人上了梁山之後,也未必能得到其他好漢的待見,這一點從他的排名也能看出來,梁山之上的頭領總計一百零八人,而他只排在倒數第二,可見他的地位有多卑微,可別說「至少還有個墊底的段景住」,君不見那段景住也是個賊人?只是時遷盜財,而段景住則是盜馬而已。
不可否認,時遷上山之後的確是為梁山立下不少功勞,比如他潛入徐寧家中盜走徐寧的寶甲,助宋江誘騙徐寧上山,破了呼延灼的連環馬。

(時遷劇照)
後來梁山攻打曾頭市時,時遷又提前潛入曾頭市,將敵方的底細摸透,後來他又以鐘聲為號,與眾好漢裡應外合,這才攻破曾頭市。
再到後來的征遼、田虎、王慶、方臘等戰役,他也多次潛入敵營放火,讓敵軍陣腳大亂,他的作用確實不比武松、盧俊義這些武將小。
不過他這梁山君子的身份始終是上不得檯面的,然而他死後卻成了「賊神菩薩」,被視為盜賊的祖師爺。
二、「速神」戴宗
相對於時遷而言,戴宗的出身雖談不上有多高貴,自然不是下九流的存在,他是江州兩院押牢節級,手中也有些小權力。
為何說戴宗是卑鄙之人,其實很簡單,就因為他是宋江的心腹,那「黑旋風」李逵成為宋江的馬仔之前,其實是他的馬仔,試問除了宋江和戴宗,還有誰勸得住那牛脾氣的李逵?從這裡也不難看出,戴宗這人是有點兒手段的。
事實上戴宗初遇宋江的時候也展現過自己卑鄙的一面,當時他可不知道宋江是什麼人,只將宋江視為一個普通的囚犯,而囚犯在他這押牢節級面前就只有低頭的份,所以他「例行公事」,向宋江索取銀兩,後來宋江還是拿出吳用的書信表明身份,這戴宗才換了一副嘴臉,瞬間就對宋江巴結起來,還主動將李逵這小弟送到宋江身邊。

(戴宗、李逵劇照)
戴宗這人也的確是個人才,他有神行之術,能日行八百里,書中有多次送信傳達消息的任務都是由他來執行,在那個通訊不發達的時代,戴宗這能力簡直堪稱「神技」。
而原著最後一回中則提到戴宗後來也成了神:「戴宗納還了官誥,去到泰安州岳廟裡,陪堂出家,每日殷懃奉祀聖帝香火,虔誠無忽。後數月,一夕無恙,請眾道伴相辭作別,大笑而終。後來在岳廟裡累次顯靈,州人廟祝,隨塑戴宗神像於廟裡,胎骨是他真身。」
書中雖未明說他是什麼「神」,但他確實是被百姓供奉著香火,結合他有日行八百里之能,因此筆者稱他為「速神」,也符合他「天速星」的星象。
三、「土地」宋江
水泊梁山之所以能夠集結三十六天罡與七十二地煞,作為大哥的宋江自然是功不可沒,書中絕大多數的好漢投奔梁山,都是因為宋江那「呼保義」「及時雨」「孝義黑三郎」的名聲。
不過素來以「忠義」為本的宋江,骨子裡其實是個不義之人,比如後來他力排眾議,一意孤行要接受招安就招來了武松、魯智深、李逵等人的反對,結果他選擇拿李逵開刀,眾人也就只能妥協了。

(李逵劇照)
還有在故事的結尾,朝廷中的幾大奸臣始終覺得宋江是個隱患,於是他們勸皇帝賜死宋江,宋江得知此事之後是何態度?他可沒有帶領兄弟們再反一次的心氣,他想到的居然是趕緊毒死身邊最鐵的兄弟李逵。
他自己是這麼說的:「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大使賜藥酒與我服了,死在旦夕。我為人一世,只主張『忠義』二字,不肯半點欺心。今日朝廷賜死無辜,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我死之後,恐怕你造反,壞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義之名。」
他一副「我毒死你,是為你好」的樣子著實虛偽至極,在他那毫無意義的「忠義之名」面前,他的兄弟似乎才是毫無意義的存在,是他奪得功名的墊腳石,隨意可棄之。
然而這樣一個人,死後也封了神。

(宋江劇照)
原著第一百一十九回中提到:「宋公明生為鄆城縣英雄,死作蓼兒窪土地。正是凜凜清風生廟宇,堂堂遺像在凌煙。」
他死在蓼兒窪,後來就成了那蓼兒窪的土地之神。
武松那般英雄,最終只能鬱鬱而終,時遷、戴宗、宋江這三個小人卻能封神,作者如此安排,著實讓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