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關羽領兵攻打樊城,殊不知東吳的孫權趁機對荊州發起突襲,關羽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不得不敗走麥城,最終被東吳大將呂蒙活捉後害了性命。不過,在荊州告急之時,關羽曾向離得最近的上庸駐軍首腦,劉備的養子劉封求救,可當時的劉封卻拒絕了關羽的請求,最後,劉備在得知實情後,一怒之下將養子劉封賜死。

然而,歷史真相果真是這樣嗎?其實劉備當時在痛失關羽後,聽說自己的養子劉封竟然見死不救,確實也大發雷霆,但是,畢竟是「虎毒不食子」,當時劉備也只是將劉封抓起來軟禁,並沒有對他起殺心。那麼,後來的劉備為何又改變主意,竟然下令將養子劉封賜死呢?這其中諸葛亮一句話起到了關鍵作用。

眾所周知,劉備、關羽和張飛是「桃源三結義」的兄弟,當時關羽的死,讓劉備確實痛苦不已,並下定決心要為二弟復仇。不過,從當時蜀國的國情考慮,劉備要與東吳決戰確實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為此,當時的軍師諸葛亮也心急如焚!但是,他知道當時劉備已經失去理智,自己勸說也不會起作用,反倒讓他對自己徒生反感情緒。

於是,諸葛亮便決定向當時正在劉備身邊的龐統求助,讓他出面來勸說劉備。殊不知龐統不久竟在落鳳坡中箭身亡!他不僅沒有幫到諸葛亮,反而在臨終之時叮囑諸葛亮去勸劉備去干另外一件事,這件事便是要劉備除掉其養子劉封。叮囑完後,他便一命嗚呼了!俗話說:英雄所見略同。

作為諸葛亮與龐統這樣的謀略天才,他們對一些問題的看法肯定都差不多。因為劉封當時雖然只是劉備的養子,可是他在軍隊中已漸露鋒芒,成為了上庸的最高軍事長官。這在我們如今的人來看,劉封就相當於是一方軍閥了!假以時日,劉封憑藉他蜀國皇子的身份,他在軍隊里的威信會越來越高。

而歷史上的阿斗劉禪,不論從哪個方面,他與劉封都沒有可比性!一旦將來劉備駕崩,劉封的存在肯定對劉禪是一種巨大威脅。所以,龐統臨終之時,將自己心裡的想法告訴了諸葛亮,希望他能勸說劉備,為了自己親兒子將來能順利地繼承皇位,趁早除掉養子劉封,以絕後患。因為同樣的事,在歷史上已經發生得太多了!

而當時的諸葛亮對這個問題,肯定也早就想到了,只是沒有說出來而已!因此,龐統的囑託,諸葛亮又為何不答應他呢?因此,當劉備一怒之下抓了劉封,隨後卻又因父子之情,對劉封的處決猶豫不決時,諸葛亮在旁邊沉吟半響後說道:「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劉備一聽,突然間恍然大悟。

因為諸葛亮當時已經將話挑明了,劉封性格剛烈勇猛,當下劉備還活著時,他確實不敢有過分之舉,但是,將來劉備去世後,在少主劉禪主政時,恐怕就難以控制他了。言外之意,劉備若是想自己的兒子將來平安無事,此人便不得不趁此機會除掉。因此,劉備後來才對自己的養子劉封起了殺心,傳下聖旨,將劉封賜死。
因為此時殺劉封,既彰顯了劉備秉持公道,對劉封當時不救荊州之圍的誤國行為的一種懲罰;又消除了將來太子劉禪主政時的一種隱患,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所以,自古便有一句俗語:最是無情帝王家。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