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軟兜」

2025年04月05日06:22:05 美食 1298

「軟兜」,是一道鱔魚菜,一般人認為只是是劃鱔魚絲。這種說法並不嚴謹的。「軟兜」其實是指鱔魚脊背上的兩道肉,不含肚皮上的肉,也不包括鱔魚尾肉。鱔魚的脊背肉質緊實口感鮮嫩、營養價值高、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老少咸宜,特別適合養身調理。

正解「軟兜」 - 天天要聞

最早介紹軟兜製作方法的記載,是寫於清代的《童氏食規》,揚州鹽商童岳薦在書中詳細介紹了軟兜的製作過程,並稱之為軟鱔魚,製作過程中有很明確的說明,汆燙鱔魚是將鱔魚裝入布兜。

正解「軟兜」 - 天天要聞

目前已知,最早實名寫「軟兜」這道菜的文章,是寫於民國1917年的《清稗類鈔》,作者徐珂將軟兜寫在了民國淮安縣名下,這也是淮安人認為軟兜是淮幫菜的重要證據。然而,清末民初的淮安人段朝瑞,寫有一本《跰鮮余話》,書中只寫了文樓湯包茶饊蒲菜這三樣,而對號稱清代就是淮安名菜的長魚菜,隻字未寫隻字未提

正解「軟兜」 - 天天要聞

1973年原淮陰市食品站出版了一本教學菜譜,書中有兩道以軟兜命名的菜肴,一個是寫於揚州名下的「炒軟兜」,還有一個是寫於淮安名下的「軟兜長魚」,這是「軟兜長魚」這個鱔魚菜的名稱,首次以書面形式出現。

正解「軟兜」 - 天天要聞

1973年的淮陰菜譜有兩道「軟兜」菜

以事實來說,淮安的廚子並不懂軟兜的意思,更不會軟兜的製法,軟兜是將長魚放入布袋汆燙,不能目視汆燙的效果,對廚師把握火工技藝要求甚高。淮安在此方面的做法,是直接將活鱔投入沸水中,以汆燙的長魚開口為標準,可見軟兜的製法,在淮安沒有任何的歷史傳承。

正解「軟兜」 - 天天要聞

民國時期的文章

民國時期有寫淮安軟兜的文章,製作方法並非裝入布袋,而是將生魚傾入沸水中,完全不提是用布袋製作軟兜的方法。

正解「軟兜」 - 天天要聞

49年以後的文章

包括近代的文章,淮安寫軟兜長魚的同樣不是用布袋的製法,都是將活魚直接倒入沸水中汆燙。

正解「軟兜」 - 天天要聞

網上有此視頻可見證明

2023年12月份,淮安淮揚菜文化博物館的名廚,視頻表演製作軟兜。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樣的淮安名廚,居然也不會以布袋製作軟兜的方法,而是用了一個塑料袋冒充軟兜。

正解「軟兜」 - 天天要聞

淮安對軟兜的解釋十分可笑

最可笑的是,淮安對軟兜的解釋,居然是將剩餘的鱔魚裝布兜。以上諸多的事實證明,淮安廚子不懂軟兜的意思,軟兜這道菜並非是淮安原創。最早以軟兜命名的菜是炒軟兜,完全屬於是揚州菜。而淮安是在1973年編寫菜譜時,剽竊了揚州「軟兜」的名字,發明創造了「軟兜長魚」這道菜的名稱。

正解「軟兜」 - 天天要聞

正宗揚州「炒軟兜」製作方法

淮安的這道菜「軟兜長魚」,同樣是一道鄉鎮菜,,發源地是淮安市淮安區車橋鎮,原名叫炒長魚,創始人是車橋鎮的制鱔名廚田樹民,田樹民生於1920年以後,民國徐珂寫文章時是1917年,可見兩者無任何聯繫。加上田樹民並不識字,說發明了軟兜這個名字,那就是一個笑話。

正解「軟兜」 - 天天要聞

尤其是這個1973年才有記載的軟兜長魚,在淮安官方編寫的文章中,居然還是49年開國宴上的一道菜,號稱是開國第一菜,且不說北方人不愛吃鱔魚,就問這道菜是怎麼穿越的?還居然是用的另外一位淮安廚子張文顯來杜撰,而非創始人田樹民。

正解「軟兜」 - 天天要聞

淮安號稱兩位廚子同一天做了兩次開國宴

「軟兜長魚」這道1973年才有的菜,還有兩個傳奇的故事,一個據說是清代的名臣左宗棠曾經吃,還推薦給了慈禧太后做為70歲的壽宴菜,不過慈禧70歲是1905年,而這位左宗棠卒於1885年,這個傳說最合理的解釋是託夢。

正解「軟兜」 - 天天要聞

還有一個就是淮安號稱清代就有的全鱔席,這個1973年才有的菜名同樣穿越到了全鱔席的菜單上。由此可見,淮安人吹噓的全鱔席,同樣也是一個沒有人看到過的傳說。

正解「軟兜」 - 天天要聞

最後從淮安迎賓館的菜單上,也可以了解到軟兜的正確做法,與清代童岳薦所寫《童氏食規》中的記載相比較,可以看出來做法完全一樣,可見「軟兜」這道菜完全就是揚州廚師首創。

正解「軟兜」 - 天天要聞

淮安迎賓館的菜單


正解「軟兜」 - 天天要聞

清代童岳薦所寫《童氏食規》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全株有毒、偽裝性強 這種「野菜」千萬別吃 - 天天要聞

全株有毒、偽裝性強 這種「野菜」千萬別吃

又到一年清明時正是踏青出遊的好時節俗語說「春食野,夏吃苦」挖野菜是很多人的踏青必備項目不過千萬要擦亮眼睛小心植物界的「偽裝高手」斷腸草 一家6口喝完「雞湯」全中毒 3月25日,廣東佛山街坊張嬸(化名)一家6口在家中煮了一鍋「五指毛桃煲雞湯」一同享用。不料喝下「雞湯」後1小時左右,全家人都出現視物模糊、...
10人就餐,其中8人飲用白酒,造成嚴重後果和惡劣影響! - 天天要聞

10人就餐,其中8人飲用白酒,造成嚴重後果和惡劣影響!

4月3日,貴州省紀委監委通報8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其中包括貴州燃氣集團畢節燃氣公司原黨支部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肖劍安排公務接待違規飲酒問題。據通報,2024年11月21日,貴州燃氣集團畢節燃氣公司組織開展知識競賽活動。活動結束後,畢節燃氣公司在食堂接待參加活動的相關單位人員,肖劍等10人參與就餐,...
衝上熱搜!718斤「中國第一胖」,半年狂減300斤,曾一頓吃25個包子…… - 天天要聞

衝上熱搜!718斤「中國第一胖」,半年狂減300斤,曾一頓吃25個包子……

4日,「中國第一胖718.8斤刷新紀錄」的詞條,衝上熱搜。據@北京時間 消息,小伙宇宙的體重718.8斤,刷新中國肥胖體重紀錄,成為「中國第一胖」。「我想到瘦下來後能到普通的商場里買衣服,然後自己開車帶著媽媽去旅旅遊。不管怎樣,不能再胖回來了。」宇宙對記者說。買衣服、旅遊,這些對普通人而言再平常不過的日常,對近...
服務機器人:點餐倒酒送餐放托盤 代替4個傳菜員 月均成本僅人工一半 - 天天要聞

服務機器人:點餐倒酒送餐放托盤 代替4個傳菜員 月均成本僅人工一半

擎朗餐飲配送機器人。 擎朗專用型具身服務機器人能夠完成迎賓、行李配送服務等。 「嗨X,我想要一杯威士忌和一罐可樂。」 「好的,請問可樂是要無糖的還是普通的?」 「無糖的。」 「好的,請稍等。」 2分鐘後,「酒保」機器人XMAN便端上了一杯威士忌和一罐無糖可樂。 這是服務機器人企業擎朗智能近期發布的人形具身服務機...
正解「軟兜」 - 天天要聞

正解「軟兜」

「軟兜」,是一道鱔魚菜,一般人認為只是是劃鱔魚絲。這種說法並不嚴謹的。「軟兜」其實是指鱔魚脊背上的兩道肉,不含肚皮上的肉,也不包括鱔魚尾肉。鱔魚的脊背肉質緊實口感鮮嫩、營養價值高、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老少咸宜,特別適合養身調理。
女人氣血不足,八道滋補菜要常吃,健康養氣血,臉色紅潤有光澤 - 天天要聞

女人氣血不足,八道滋補菜要常吃,健康養氣血,臉色紅潤有光澤

大家好這裡是香姐說美食,每天分享好吃的家常菜。現在的女人,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太大,加上生孩子、月經等,都是在消耗氣血,所以現在很多女人存在氣血不足的問題。如果出現面色蒼白、手腳冰涼、月經推遲、入睡困難、頭髮乾枯毛躁、記性差等,要注意觀察是不
清明要吃什麼?古人的養生秘訣與時令美食大公開 - 天天要聞

清明要吃什麼?古人的養生秘訣與時令美食大公開

文|斗戰聖魔歸來時下的我對中華傳統文化確實比較感興趣,日常比較喜歡閱讀三本書《道德經》、《周易》和《黃帝內經》說真話我深切的感受到現在人的作息確實有問題,一個很明顯的例子,現在小年輕哪個不是晚睡晚起,甚至還熬個通宵,而黃帝內經上面清楚的說到
粵菜師傅十佳名店——連平縣南方酒店 - 天天要聞

粵菜師傅十佳名店——連平縣南方酒店

由河源市「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河源市「名廚、名店、名品、名食材」評選活動圓滿收官一批名廚、十佳名店十佳名品、十佳名食材正式授牌本期推文讓我們來看看粵菜師傅十佳名店——連平縣南方酒店南方酒店:連平縣新城官燈公路與105國道交匯處側南方酒家創辦於2000年,是一家集客...
早餐車刮花百萬豪車,老闆當場「傻眼」,車主:不想占他便宜,只要15個雞蛋餅 - 天天要聞

早餐車刮花百萬豪車,老闆當場「傻眼」,車主:不想占他便宜,只要15個雞蛋餅

近日,遼寧瀋陽, 豪車被早餐車刮蹭,車主只讓老闆賠15個雞蛋灌餅,引髮網友關注。4月4日,車主楊先生告訴瀟湘晨報記者,自己花了140萬買了這輛路虎攬勝,兩天前,他把車停在一處停車位上,剛下車準備走,一輛早餐車倒車停在了旁邊,把車颳了。楊先生的車被早餐車倒車刮花。網路截圖。楊先生說,當時車衣車漆都被颳了,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