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淮南3月30日電 (記者 張強)「今天這碗牛肉湯,肉很多、味道很好,比我自己家裡做的還更好吃!」一名七旬老人邊吃牛肉湯,邊對記者說。
29日下午,安徽淮南奧林匹克中心場館外搭起許多大棚。大棚外,整齊的紅色桌椅延伸近百米;大棚內,三口直徑兩米六的定製大鍋排成一排,近百人的廚師團隊忙著製作淮南牛肉湯。
當日,2025淮南牛肉湯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子活動——「萬人共品淮南牛肉湯」活動在此舉行。

淮南地處中國南北分界線、江淮分水嶺,孕育了優質黃牛、高蛋白大豆、紅薯粉絲等一批特色農產品,尤其是兩千多年前淮南王劉安首創的「豆腐之法」。這些優質資源綠色有機、相融交織,在匠心熬制中終成「一湯融百味」的味覺體驗。
西漢時期《淮南子·齊俗訓》中記載的「烹牛為饗」「煎熬燎炙」,是與淮南牛肉湯有關的最早文字。2024年武王墩墓考古發掘出土了青銅器、漆木器、玉石器等文物1萬餘件(組),其中口徑89厘米的三足大鼎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戰國鼎之最。鼎內碳化的牛骨,更是引發了對淮南牛肉湯起源的無限遐想。
廚師張求戰有著十幾年的牛肉湯烹飪經驗。他說,製作一碗正宗的淮南牛肉湯,首先要選用上等黃牛腿肉或裡脊肉,還需將新鮮牛骨與數十種香料一同慢燉數小時,直至湯汁變得濃郁。牛肉則需切成薄片,在開水中快速焯水去腥,保持其嫩滑口感。最後,根據個人口味,在碗中放入蔥花、香菜、辣椒油等調料,再將滾燙的牛肉湯澆入。

花甲之年的淮南市民朱永文帶著家人來到現場。「我們淮南人是端著湯碗長大的。現在能讓五湖四海的朋友都嘗到這份滾燙的誠意,就像給全世界寄了封帶著牛肉香的家書。」
朱永文認為,熬湯和做人是同一個道理:急火攻心熬不出好湯,得守著炭火慢慢煨。「別看現在各種新派做法花哨,最打動人心的還是揭開鍋蓋時,那撲鼻而來的紮實香氣。」
淮南牛肉湯先後被納入中華營養早餐工程、中國旅遊金牌小吃、首批「中華小吃名錄」等,其製作技藝躋身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淮南牛肉湯商會會長陳雙林介紹說,現有約15萬家淮南牛肉湯店遍布中國各地,甚至在新加坡、泰國、紐西蘭等國家也有淮南牛肉湯店。「我們商會發布了《淮南牛肉湯製作技術規範》市級地方標準,也是中國首個湯類標準。以後我們會通過系列措施讓淮南牛肉湯發展越來越規範化。」
當前,淮南市搶抓武王墩墓考古發掘和《六姊妹》電視劇熱播機遇,統籌壽縣古城、八公山景區、焦崗湖濕地、九龍崗時光小鎮等各類資源,推出「品味牛肉湯、體驗淮南遊」等美食文旅新品類,推動「引客入淮」。
截至2024年底,淮南市共有牛肉湯全產業鏈企業235家,產品銷往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超320億元。淮南力爭到2027年將淮南牛肉湯全產業鏈產值達到500億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