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天,最幸福的莫過於
吃一頓熱氣騰騰的美食
3000多年前的西周人
深表贊同並拿出一隻溫鼎:
整點涮鍋吃吃吧!
△晉侯溫鼎 山西博物院藏
咕嘟咕嘟
坐等開飯ing🤤
01
一邊加熱一邊吃
自帶托盤的「小涮鍋」上線
如果讓西周人票選一件
既實用又好看的餐桌好物
溫鼎一定高票上榜
△晉侯溫鼎 山西博物院藏
作為古代的溫食器
溫鼎可以不插電
就實現對食物的加熱保溫
拿到溫鼎該如何操作?
小白看了也會的使用說明來了↓
溫鼎最上方的圓形小鍋可盛放食物
中部的托盤
則是溫鼎實現「安全加熱」的秘訣所在
托盤不僅可以用來放置炭火
底部還有3個十字形鏤孔
通風去灰
同時,把盛炭火的托盤抬高遠離桌面
也可以排除一定的火災隱患
點燃木炭,就能一邊加熱一邊吃
堪稱西周版的「小涮鍋」
細看,這口3000多年前的鍋
製作也十分精良
溫鼎頸部裝飾有精緻的回首卷體龍紋
用於平衡支撐的三足
也被設計成了尾巴卷卷的鳥兒
顏值杠杠的
02
涮鍋裡面能涮些啥?
菜單來了,請點餐
西周人在吃小涮鍋時
具體可以吃到些啥呢?
🥩有葷有素🥬
有學者推測
當時的人們會把
各種涼肉、冷盤
放到溫鼎裡邊涮邊吃
葷素結合 營養健康
🍲來鍋熱湯🍲
商周時期,羹是貴族的主要食物
此羹非彼羹 當時的羹多指肉湯
有羊羹、豕羹(豬肉湯)等
羹中還要加上些許碾碎的穀物
為了能夠喝到熱乎的湯
古人就會用溫鼎來加熱和保溫
一鍋湯喝到肚子里
別提多解饞了
一個溫鼎里的食物夠幾個人吃呢?
答案是:一個人
當時的人們偏愛個性化的「一人食」
根據自己的口味放食材
一人一鍋 分量剛剛好
03
一起種草
商周廚房裡的「做飯神器」
民以食為天
為了能夠吃得滿足、吃得過癮
商周時期的「美食控」們
會為廚房添置不少「做飯神器」
一起來種草
↓↓↓
想吃香噴噴的米飯?
現存最大的青銅「蒸鍋」上線蒸飯
△文博日曆|今天的飯由小鹿來守護!最大的青銅「蒸鍋」來咯
古人早已深諳水蒸氣這一烹飪法寶
甗的下部盛水
中間的箅(bì)用於放食物
箅上還有許多孔,便於蒸汽的通過
在器身下方點燃火把
就可以蒸飯啦
△雲雷紋聯襠圓肩銅鬲 江西省博物館藏
想吃頓耗時短的「快餐」
鬲(lì)就是不二首選
三個鼓鼓胖胖的小肚子
可以擴大食物的受熱面積
簡簡單單
烹煮出一餐美味的穀物和肉類
一口西周「小涮鍋」里
儘是3000多年前的煙火滋味
從古至今
人們對美食的熱愛與追求
未曾改變
今天,你準備吃點啥?
一本日曆逛遍全國博物館!
跟著央視新聞規劃2025年文博之旅
請戳下方圖片鏈接↓
監製|唐怡
製片人|武慧鋒
文案|翟子昊
視覺|丁麗潔
技術|湯沛
審校|劉福生
統籌|劉瑩 武賀
特別鳴謝|山西博物院 總台山西總站 中國文物報社
指導單位|國家文物局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