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聽說熟人家裡的土雞養得不錯,想著買些土雞來嘗嘗鮮。他家的土雞是散養的,據說肉質鮮美,我挺期待的。於是,我提出要買幾隻土雞,沒想到他告訴我土雞的價格高達40元一斤。
當時我愣了一下,因為我平時買的雞肉是20–25一斤,老闆說的是土雞,也許不正宗,但我一般都是做辣子雞,感覺味道也不錯。聽說他家的土雞價格相對較高。但是礙於熟人的關係,我不想因為價格問題而讓他不高興,所以還是決定買一隻,熟人說,一隻太少了,買兩隻吧,吃不完放冰箱里,想吃了拿一袋出來退冰煮了,很方便的,再說他家的土雞就剩十幾隻了,下次想吃了得等到過年呢!
我勉為其難的秤了兩隻,一隻4.5斤,一隻4.8斤,兩隻372元。也不抹零,要是平時在菜市場買,我會跟老闆說370元吧,老闆一般都會同意的。
在稱重、付錢的過程中,我越發覺得這個價格有些偏高。我以前從來沒有買過這麼貴的土雞,也不知道該如何判斷這個價格是否合理。不過我還是硬著頭皮把雞買下了。
回家後,我開始反思這個事情。我想,如果早知道土雞的價格這麼高,我應該先跟其他人打聽一下市場行情。這樣一來,我至少可以做到心中有數,不會被熟人「坑」得這麼慘。
於是我開始跟鄰居、朋友等人打聽土雞的價格。結果發現,我買的土雞價格確實比市場價要高一些,一般也就35一斤,而熟人賣別人也是35元一斤。這讓我感到很不舒服,畢竟我是出於對熟人的信任和支持才買的,但是價格卻讓我感到有些失望。
我開始想,是不是在熟人之間做生意就一定要多花一些錢呢?雖然我也買得起,但是我覺得熟人之間更應該注重誠信和公平。如果熟人的價格比市場價高太多,那換誰都有膈應。
這次經歷讓我深刻認識到,即使是熟人之間的交易也必須要謹慎。不能因為關係好就盲目相信對方,而應該多加留意市場行情和價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被「坑」或者因為面子而做出不明智的決定。
記得我以前生孩子時,聽說吃鵝蛋清胎毒。於是在朋友的婆婆那裡買了30個鵝蛋,一個12元,菜了360元。
第二天,去菜市場買菜,看見一個老阿姨挑著兩筐的鵝蛋在路邊售賣。每個4元錢。老阿姨說這是她自己家裡面養的鵝下的蛋,鵝都是吃稻穀和青菜。這個鵝蛋的口感很好。
是我買了3個鵝蛋,回家跟在朋友婆婆那裡買的鵝蛋對比,結果沒有發現有差異。熟了之後口感也是一樣的。分辨不出來12元的一個鵝蛋口感又會好,又一次被熟人給坑的。
還有一次回老家買了很多筍乾,市場上的價格一般40塊錢一斤,而老家的那個人賣給我80元一斤,我買了5斤400元。
回家泡水煮開,發現有的筍怎麼煮都嚼不動。我後來才知道那是因為老的筍太多了,高壓鍋都壓不爛。後來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回老家買土特產了。
我就奇怪了,為什麼他們喜歡坑熟悉的人?是覺得熟人,人傻錢多嗎?
其實,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繞開了熟人的生意。比如身邊有賣衣服的熟人,有賣菜的熟人,有做美容美髮的熟人。但是都盡量繞開熟人,去陌生的店裡去買,價格隨便砍,不買也不覺得尷尬。
有的朋友甚至因為價格問題而跟熟人產生了矛盾。我覺得無論是普通消費者還是商人,都應該注重誠信和公平交易,尤其是在熟人之間更應該如此。
你有被熟人「坑」過的經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