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如果你來慈溪,我一定帶你去吃馬家路豆漿

2023年12月04日00:50:05 美食 1340

鄭培凱先生《燒餅油條咸豆漿》,我就想到家鄉的馬家路豆漿。其實在幾年前,我就寫過一篇文章,但我不願翻檢,我想試試能不能寫出一點新意來。

它現在開在宗漢園林路與開發大道的交叉口,這是店主自己家裡,一幢三樓三底的農家小院。幸好是在路邊,在馬家路拆遷以後,他們還能繼續把店開在自己家裡。

說到馬家路的拆遷,已經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候要打通慈溪的西二環,馬家路是不得不拆的地方。拆遷前的馬家路,是一條百年老街,有宗漢商場、供銷社,有文具店、五金店,甚至棕綳、打鐵、彈棉花、做棺材的,只要周邊老百姓所需的,這裡都能買得到。馬家路最熱鬧的時候,恰恰是早上,特別是七八點鐘,上班、接送小孩的,最重要的,還是人們來馬家路上吃早點,這裡堪稱早餐一條街。從南往北,分布著差不多十幾家早餐店。

夜讀|如果你來慈溪,我一定帶你去吃馬家路豆漿 - 天天要聞

馬家路小籠包,開在宗漢郵局的南邊,一間破舊的房子里。說是馬家路小籠包,其實是一對嵊州夫妻開的。他們的小籠包,個子小小的,味道很好,在我女兒尚讀幼兒園的時候,就能吃下一籠。所以有些胃口好的人,往往吃一籠是不夠的。小籠包生意特別好,但一直只有夫妻兩個人做,現做現賣,所以往往得等,才能美美地就著餛飩吃上一頓。這對夫妻在此開了三四十年,所以不管是哪裡人,人們只記得馬家路小籠,當他們是老街的一分子。後來,他們搬到了新華路宗漢菜市的斜對面,依然生意好得不得了。

宗漢小吃部,在辛亥烈士馬宗漢故居所在地朝盛的路口北首,這是一家開了很多年的點心店。說是小吃部,也沒什麼花式小吃,只是燒面,牛肉麵大排面之類。可能這是特殊年月里鄉里唯一的一家飯店。我外公很年輕就在宗漢鄉里當幹部,後來管小吃部,到我記事,他已經什麼都不是了,據說是被精簡掉的。因著這層緣由,我們的兩個阿姨先後被照顧進了農機廠。隨著改革開放,個體經濟被鼓勵,賺錢快,阿姨們和我的父母,都到滸山汽車站邊開起了點心店、飯店、夜宵攤,這顯然是受我外公小吃部那段經歷的影響。雖然辛苦,卻是他們的第一桶金。

夜讀|如果你來慈溪,我一定帶你去吃馬家路豆漿 - 天天要聞

終於要寫到豆漿了,豆漿攤開在朝盛路口的南首,小吃部的對面。他們家有兩間店面,那個時候,馬家路已經拓寬過一次,店面被拆得只剩短短一截,只放得下兩三張桌子。燒豆漿的爐子,被支在人行道上,這是被默認的,沒人會來干涉。他們家的爐子好像是特製的,裝豆漿的桶支在這個爐子上,不斷燒,保溫,但絕不沸騰。這個火候的控制,全賴這個爐子,他們燒柴爿,我想有助於保住豆漿的本味。

那個時候豆漿攤還是以他家的媽媽為主,她調料、打豆漿。因為長年的勞累,六十不到,已經差不多都很難站立,一條腿緊緊靠著桌角,我總是怕她堅持不住。一看到她,那副面容,那種外貌,也總是讓我想起自己已經過世的媽媽,她們都太過操勞了。二三十年前,在我讀中學、剛剛參加工作那會,因為年輕,我喜歡睡懶覺,不到點不起床。我媽出市買菜,總是帶著搪瓷杯,給我帶回來一碗豆漿,外加燒餅油條。美美吃上一餐,然後去上學、上班,一整天都是那麼美好——那時候,我是我媽的寶貝吧。

所以豆漿攤媽媽總是記得我媽,有時候打招呼,也總是會提起我媽來。後來她大概知道了實情,就不再提起,總是說「好久沒來了」「小孩都這麼大了」之類的。

一開始,豆漿小哥只是打打下手,收拾桌子,端端豆漿。有時候,態度不好,甚至會罵食客。這個時候,他媽就開始罵他,怪他不懂事,把顧客都罵跑了,小哥往往不服氣。有一段時間,大概因為豆漿媽媽身體不好,把最重要的崗位,交給了兒子。他也做得頭頭是道,打豆漿也一氣呵成,只是態度依然不是很好。比如食客坐在桌子邊,等著他端過去,他就來氣了,「我這裡都是自己來端,我哪有那麼空,給你拿過去?」他說的當然是實情,生意實在太好了。熟人還好,自己端自己吃,吃完走開。但他們的豆漿聲名在外,往往有一些陌生食客,不知道彼此心照不宣的規矩,這樣就觸怒了本來就忙得暈頭轉向的豆漿小哥。其實據我觀察,十多年下來,他已經磨圓了很多很多,只是有時候依然本性難移。

豆漿攤的存在,也讓這條老街的早上,顯得特別熱鬧,甚至成了馬家路上的一種特色。他家只做豆漿,隔壁就做起焦餅、油條,與之配套。留著八字鬍的一個很敦厚的男人,做起焦餅來,也是很靈巧的。揉面、往爐子里貼餅,觀察,然後拿一個鐵鉗鉗出來,擱在面板上。整套動作,簡直行雲流水。人們到此地來吃早餐,往往是先來他這裡排隊拿焦餅油條,然後再到豆漿攤上。

如果想要在豆漿里沖點羊肉,那麼馬路對面就有一個大伯專賣羊肉。人們稱上五塊、十塊錢的羊肉,請他切成碎末,拿到對面豆漿攤。滾燙的豆漿,往碗底的羊肉末子一衝。羊肉富含的油脂被逼出,讓整碗豆漿也變得豐腴。這簡直是整條馬家路的靈魂所在,簡直是人間最美味的早點。他家的豆漿本來就做得厚實,有那種綿厚的質感,絕不清湯寡水。而羊肉與豆漿又融合得天衣無縫,雖然要多花上幾塊錢,但這樣的美味,是這幾塊錢可以衡量的嗎?

夜讀|如果你來慈溪,我一定帶你去吃馬家路豆漿 - 天天要聞

阿城說,思鄉是味蕾的緣故。對於沒有離開的人們,有這樣的吃食,就像是媽媽做的菜一樣,一直陪伴著我們,這也是一件幸福的事。馬家路豆漿開了有一百年了吧?我沒有做過調查,不敢亂猜。但他家現在的店堂里,鏡框里裝著兩張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工商登記執照,是全縣前幾號的。豆漿攤陪伴馬家路一代又一代的人。

住在附近的我,也樂於請朋友們品嘗這樣的美食。老街還存在的時候,文友們想來老街看看,我就說你一定要來得早啊,從這碗豆漿開始,一下就融入了當地的生活。然後再去看看馬宗漢的故居,逛逛那些古早的店,說不定會有什麼驚喜的發現。甚至有朋友來過慈溪,吃過這碗豆漿,就一直念念不忘,彷彿豆漿,成了他對慈溪的唯一念想。

其實在拆遷前,老街上都開出了咖啡館,人們願意在老街上,悠閑地坐坐看看、聊聊天。我們作為當地人,出於一種本能的留戀,也發出了搶救、保護的呼聲,甚至在我編輯的《慈溪文化》上策划了一個專輯——「記得住鄉愁」,可最終,這些都是徒勞,那個專輯彷彿也成了一種歷史文獻。如今,連馬家路這個路名都沒有保留,成了西二環北路。整條老街,連著一種生活的式樣,全都煙消雲散了。

不過還好,我們還有這一碗豆漿可吃,但願它能一直開下去。

來源 | 文匯筆會

文|陳成益

編輯|王秋童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太噁心!「愛吃菠蘿的人天塌了」 - 天天要聞

太噁心!「愛吃菠蘿的人天塌了」

夏天走在大街小巷總能看到外皮削得乾乾淨淨泡在鹽水中金燦燦的菠蘿插著一根竹籤香甜氣味撲面而來看起來「上頭」到不行但你知道它們是怎麼加工的嗎?
秦皇島一餐廳「兩隻梭子蟹428元」引爭議 當地監管部門:定價受市場調節 須明碼標價 - 天天要聞

秦皇島一餐廳「兩隻梭子蟹428元」引爭議 當地監管部門:定價受市場調節 須明碼標價

海報新聞記者 田柳 報道「428元兩隻的梭子蟹,168元一斤的皮皮蝦。」近日,一位網友在社交媒體發布視頻稱,今年五一假期在河北省秦皇島市一餐館就餐時遭遇「宰客」,引發了網路熱議。5月8日,海報新聞記者諮詢到秦皇島市發改委物價科,其表示,飯店等消費場所的商品定價一般由市場調節,並通過明碼標價向消費者展示。該網友...
置換iCAR 03享受補貼還優惠2萬元 - 天天要聞

置換iCAR 03享受補貼還優惠2萬元

2025年5月9日-2025年5月11日,iCAR 揚州福聯店(愛咖)置換iCAR 03享受補貼還優惠2萬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店諮詢購買,具體優惠信息如下:車型促銷車型指導價(萬)優惠幅度(萬)優惠價(萬)庫存狀態2024款 401km
枇杷蘋果小碗紅糖……昭通優質產品持續進駐上海市場 - 天天要聞

枇杷蘋果小碗紅糖……昭通優質產品持續進駐上海市場

近日,上海市「五五購物節」正式啟動,線上線下商家紛紛推出活動吸引市民採購。來自普陀區東西部對口協作地區的昭通市也趕來赴約。5月6日,上海蔬菜(集團)有限公司2025年「五五購物節」系列活動暨昭通市特色商品發布對接會舉辦。枇杷、蘋果、小碗紅糖……等來自雲南昭通地區的各色優質農產品紛紛亮相,市民們也有機會在在...
地理冷知識——日照 - 天天要聞

地理冷知識——日照

在青島、威海的光環之下,日照像一位低調的隱士,畢竟在日照60公里金色沙灘中,有32公里屬於未開發的原生態海岸。不過現在日照的熱度也在慢慢上來,這裡也不再只是「日出初光先照」傳說的地方,她的魅力也遠不止於清晨第一縷陽光。
感謝信里塞「水果金」 醫院巧用「折角」習俗退「信封」 - 天天要聞

感謝信里塞「水果金」 醫院巧用「折角」習俗退「信封」

為感謝醫院對妻子臨終前的貼心照顧,秦先生在感謝信里偷塞一沓「水果金」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聞 通訊員 黃曉晴太太不幸離世,先生偷塞一沓「水果金」感謝醫護對太太治療期間的照顧。而醫院則巧用佛山習俗「折角」,收下家屬的心意,退回了裝著「水果金」的信封。這個近日發生在佛山的故事,主角是秦先生和佛山市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