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資產董事長到年齡退休,時隔兩年半將再次換新|大魚財經

12月16日,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城資產」)公告,因到年齡退休,李均鋒向公司董事會提出辭呈,辭去公司董事長、執行董事、董事會戰略發展委員會主任職務。

公開信息顯示,2022年4月,因長城資產前任董事長到年齡退休,李均鋒正式接替長城資產董事長職位,至今任職兩年半。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李均鋒卸任後,長城資產董事長職務將由向黨代任,向黨目前擔任長城資產總裁職務,於2020年加入長城資產,此前就職於另一家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amc」)中國信達。

長城資產前身為成立於1999年的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2016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制並更為現名。截至2023年末,財政部對長城資產的持股比例為73.53%,為其實控人。

2018年,為落實監管對於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回歸本源,聚焦主業」的要求,四大amc公司紛紛響應,拋售旗下資產。長城資產在此期間也處置了旗下地方amc、長生人壽等。

2018年開始,長城資產不良債權餘額均保持在40%以上,在2023年有所下滑,佔比下滑3.14個百分點至43.38%。

2024年前三季度,長城資產實現營收132.07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了10.12%,其中主營業務凈收入同比下滑了25.39%,主營業務凈收入主要包括不良資產處置凈收益、銀行及租賃業務利息凈收入和已賺保費。前三季度凈利潤為7.15億元,同比下滑36.33%。

近年來,長城資產業績「跌宕起伏」。2020年,長城資產業績保持穩步增長;到2021年時,長城資產業績迅速下滑,2021至2022年兩年累計虧損高達565億元。

從財報來看,主要由於出現了公允價值變動損失、以及信用減值損失準備大幅增加所致。

其中,2022年,長城資產對不良資產估值進行下調,導致公允價值變動損失超200億元,此外,長城資產加大了不良資產減值準備計提力度,2022年信用減值損失高達208億元。

艱難回歸主業的同時,長城資產還面臨著一定的合規問題。今年以來,長城資產旗下多地分公司被罰。根據長城資產官網,截至12月17日,今年共有9家分公司被罰,共計被罰金額超過1200萬元。

2024年1月28日,為了響應機構改革方案,包括長城資產在內的共三家amc將劃至中投公司,公開信息顯示,截至目前尚未進行股東變更。

記者:劉瑾陽 編輯:俞丹 校對: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