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
《新華每日電訊》第四版
刊發稿件《雲嶺風來滿眼春
雲南推動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綜述》
報道雲南立足比較優勢
以資源換產業
以園區聚產業
以口岸推動產業融入大循環雙循環
聚力資源經濟 園區經濟 口岸經濟
以昂揚姿態繪出「3815」戰略的上揚曲線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精彩篇章
文章指出
在川滇交界的金沙江峽谷中
白鶴灘水電站巍峨聳立
源源不斷的綠色電能被輸送到長三角地區
到今年10月12日
白鶴灘水電站累計發電量
已突破1000億千瓦時
全文如下
↓↓↓
初冬時節,登臨西山龍門俯瞰,萬頃碧波蕩漾,城市鋪展開來,路網四通八達,大觀樓長聯名句「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湧上心頭。
放眼這廣闊的雲嶺大地,水電裝機8200多萬千瓦、居全國第二位,漫長的國境線上分布著20多個開放口岸,「雲茶」「雲花」「雲咖」等在全國首屈一指,旖旎風光、邊疆風物、民族風情更是享譽海內外。
暖陽之下,生機勃發。以資源換產業,以園區聚產業,以口岸推動產業融入大循環雙循環,雲南立足比較優勢,聚力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以昂揚姿態繪出「3815」戰略的上揚曲線,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精彩篇章。
「三大經濟」 固本強基
雲南經濟欠發達,根子是產業不強。當前雲南正處於經濟轉型升級的攻關期、政策疊加的機遇期、後發趕超的奮鬥期。
在這個重要的窗口期,面對外部形勢變化,立足於雲南資源稟賦、工業基礎和區位優勢的「三大經濟」應運而生。
雲南省委書記王寧說,這一發展產業的思路和方法,總的考慮是以資源換產業,以園區聚產業,以口岸推動產業發展融入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通過做活「三大經濟」,激活綜合優勢,推動全省產業增動力、轉方式、調結構、上台階,加快構建體現雲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綠色鋁谷 文山州委宣傳部 供圖
資源經濟厚積薄發。雲南水風光能資源豐富。目前,雲南水電裝機規模已逾8200萬千瓦,風電、光伏等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綠色能源與先進位造業正深度融合。在曲靖、文山、保山等地,「綠色鋁」「硅光伏」「新能源電池」等具有標誌性的產業鏈和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產業集群正在崛起,「中國鋁谷」「光伏之都」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
園區經濟聚沙成塔。12月3日,在中老鐵路迎來通車運營兩周年之際,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正式開園,歐姆龍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等14家企業簽約入園。在滬滇攜手、東西協作之下,中老鐵路沿線又增添一個重大項目和引領工程。
據云南省工信廳介紹,目前雲南千億級園區已增至7個,五百億級園區達到13個,打造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9個。今年1至9月,全省89個園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74.6%。
口岸經濟聯通內外。動車穿山越嶺、貨車川流不息、通關人流涌動……在一個個開放口岸,圍繞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流通,雲南正在將口岸建設作為支撐更高水平開放、牽引經濟轉型發展的流量入口,加快實施口岸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統計顯示,雲南省外貿進出口總額從2013年的258.29億美元增至2022年的500.42億美元,年均增長7.6%,貿易國別市場增至200多個。
「3815」 逐夢新途
今年伊始,彩雲之南氣象一新。雲南省委、省政府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立足實際,提出了「三年上台階、八年大發展、十五年大跨越」的「3815」戰略發展目標。
這是新時代雲南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著力點、先手棋和窗口期,更是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現代化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
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識和拼搏精神,雲南錨定「3815」戰略發展目標,以「三大經濟」推動工業結構轉型,聚力構建雲南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
曲靖市德方納米新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項目從啟動建設到建成投產歷時270天;
雲南裕能磷酸鐵和磷酸鐵鋰項目從開工到竣工投產歷時僅115天;
聞泰昆明智能製造產業園項目(二期)從土地摘牌到第一棟廠房封頂僅用90天……
不斷刷新的「雲南速度」,彰顯著正在加速的經濟發展「進度條」。
資料圖 雲南綠色鋁產業園 陳飛 攝
「看重雲南清潔電力優勢,我們將公司80%的新能源電池材料項目布局在曲靖,用電成本大幅減少。」深圳德方納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孔令涌說,目前公司已在曲靖連續投資13個項目。
奮力趕超方能後來居上。煤炭、電力、食品……在開遠市食品加工產業園區,熱電汽聯產技術應用讓59戶各類企業實現集聚發展。開遠市市長解凌雲說,推動傳統火力發電企業從發電、賣電升級為煤電汽循環利用,是資源型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通過努力,雲南過去主要依靠基建、房地產投資拉動增長的發展方式,正在轉向產業投資拉動。2022年,雲南經濟總量接近2.9萬億元,躍居全國第18位,其中全省產業投資增長42.5%、佔比突破40%,首次超過房地產和交通投資之和。
從「賬面」看,工業稅收已成雲南財政增收的重要支撐,今年1至9月工業稅收佔全省稅收的58.1%。今年上半年,雲南產業投資增長20.5%,佔全部投資的48.5%,較去年底提高7.9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增長32.7%、佔全部投資的26.8%,較去年底提高5.6個百分點;以新能源電池、硅光伏為引領的電子行業增加值增長60.3%,連續12個月保持逾30%的高增速。
山海相擁 攜手共贏
在川滇交界的金沙江峽谷中,白鶴灘水電站巍峨聳立,源源不斷的綠色電能被輸送到長三角地區。到今年10月12日,白鶴灘水電站累計發電量已突破1000億千瓦時。
白鶴灘水電站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從一滴水、一度電到一條橫跨東西部的綠色能源大動脈,30年來雲南堅決落實國家「西電東送」戰略,向廣東、廣西、上海、浙江等省市的累計送電量超過1.5萬億千瓦時,規模居全國第一,相當於為東部地區減排二氧化碳約12億噸。
在這背後,能源產業已躍升為雲南第一大支柱產業,實現從發電送電大省向發電用電送電大省的重大轉變,綠色能源裝機佔比、綠色發電量佔比、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均達世界領先水平。
今年9月,2066戶企業齊聚昆明,參加2023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雲南),共簽約項目382個、計劃投資金額3966億元。
「在短短几年內,我們就打造了新能源電池、水電鋁和硅光伏產業一體化、生物製品、生物疫苗、紡織服裝等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有力有效承接了國內產業轉移。」雲南省工信廳廳長寇傑說。
融入大格局,才能迎來大發展。從西電東送到承接產業轉移,雲南在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中積極作為、尋求突破。
立足東西部比較優勢,「東部企業+雲南資源」「東部研發+雲南製造」「全國市場+雲南產品」等產業協作模式加快實現「山海共贏」。據云南省工信廳統計,近兩年滬企入滇落地投產431家,到位資金142.2億元,閩商在滇累計投資6000多億元。
經濟通道正變為通道經濟。12月3日,出境首列「中歐+瀾湄線」國際貨物列車、進境首列中老鐵路寮國進口糧食專列從磨憨站鳴笛駛出,中老鐵路將為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服務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做出新的積極貢獻。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及疊加RCEP全面生效等政策紅利,雲南踐行新發展理念、闖出跨越式發展路子的步伐將更加鏗鏘有力。
今日推薦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李銀 吉哲鵬 陳永強
監製/胡華玉 編審/保進 校對/張若涵 編輯/嚴家佳
投稿/822996965@qq.com
@微昭通 域內鐵粉群建設中,歡迎添加管理員微信號(wzhaotong),添加好友請備註縣區市名稱+姓名+聯繫電話(如:水富市張小珏180XXXX0201),無完整備註不予驗證通過,感謝支持,謝謝配合!
警告:即日起,「微昭通」微信公眾號(wei-zhaotong)所推發圖文信息,未經許可,嚴禁任何媒體平台、自媒體賬號等以任何形式自「微昭通」轉載推送,一經發現,嚴肅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