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國縣域投資競爭力百強榜:東部地區佔70席,浙蘇魯領跑

11月7日,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發布《2023中國縣域投資競爭力百強研究報告》,形成「賽迪縣域投資競爭力百強(2023)」榜單。

從榜單看,東部地區優勢明顯,省級分化明顯。2023投資競爭力百強縣中,東部地區佔70席;且與上年相比,東部、西部、中部、東北不同區域進入榜單的縣域數量波動較小。浙江省、江蘇省、山東省領跑,三省上榜縣域總數佔百強榜單過半,而其餘一些省份上榜數量在個位數,從經驗看,三省都將優化營商投資環境放到首位。

2023賽迪投資競爭力百強縣

區域分化明顯,格局年際變化穩定

報告顯示,中國縣域經濟區域分布極不均衡。2023投資競爭力百強縣中,東部地區佔70席,中部地區佔20席,西部地區佔6席,東北地區佔4席。

同時,區域分布的年際變化較小,格局較為穩定。與2022年相比,不同區域進入投資競爭力百強的縣域數量波動較小,東部地區上榜縣域數量增加2位,中部和東北地區各減少1位,西部地區保持不變。將時間線拉長到2021年,報告顯示,近三年投資競爭力百強縣區域分布格局變化較小,區域分布不平衡問題仍然突出。

報告認為,長三角地區縣域雄踞投資競爭力百強縣榜單前列,在營商環境方面持續優化,並不斷創新舉措。中部地區雖然相較於上年百強縣數量減少1位,但中部地區縣域投資環境整體趨勢持續向好。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比較平穩,隨著東部地區產業向西部轉移,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進一步落實,西部縣域在項目落地、營商環境等方面也有較好改善。東北地區縣域投資競爭力保持穩定,入榜數量較2022年減少1個,同時東北地區入榜縣域排位整體較2022年也有所下降。

據悉,本次研究從政務服務能力、投資活力、要素吸引能力、基礎設施支撐和生態環境五個維度構建賽迪縣域投資競爭力評價體系,對全國(不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除市轄區、特區和林區以外的1864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包含394個縣級市、1301個縣、117個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投資競爭力進行全面評估,形成「賽迪縣域投資競爭力百強(2023)」榜單。

強縣強省,浙江省縣域固投增速跑贏全省、全國

縣域投資競爭力呈現強縣強省的特點。縣域投資競爭力領跑的三個省份浙江省、江蘇省、山東省也是經濟大省。

從數量看,浙江省、江蘇省、山東省三省上榜縣域總數超過百強縣半數,分別佔27席、21席和11席。隸屬於福建、河南、湖南、四川、安徽、廣東、湖北、江西、遼寧、河北、吉林、雲南的縣域上榜數量均在1-6個之間,省際分化明顯。

從位次看,三省特別是江蘇省優勢明顯。前10位中,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總共佔據8席,前3位都來自江蘇,被稱為「最強縣級市」的崑山依然位列榜首,緊隨其後的是常熟市、張家港市。值得注意的是,與2022年相比,常熟市前進3位,取代浙江省慈溪市位列第2,而慈溪市今年則位列第4。

值得注意的是,與2022年相比,前10位成員組成略有變化。浙江省義烏市由2022年的第11位前進至今年的第9位,浙江省餘姚市則離開前10榜單,從2022年的第9位變為今年的第14位。

根據報告,2023年上半年,浙江縣域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速為15.3%,高於浙江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9%)和全國縣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3.8%)。

來自西部地區的經濟大省四川也表現出較強的縣域投資競爭力。從百強榜看,西部地區的6個上榜縣中,有5個縣來自四川省。

重視營商投資環境和民營經濟

重視營商投資環境、關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是投資競爭力百強縣的幾個突出特點。

縣域投資競爭力表現突出的浙江、江蘇、山東都從政策層面將優化營商投資環境放到重要位置。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山東省出台《山東省深化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在20個領域提出170條具體改革措施;江蘇省出台《江蘇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同時,縣域投資競爭力強的地方都比較關注民營經濟發展。比如,浙江省持續擴大開放,推動民營企業更高質量的「引進來、走出去」;山東省在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培育10個左右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縣,打造一批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新個體經濟,推動新登記市場主體不斷增加。

數字化改革也是縣域營商環境優化取得成效的經驗之一,這也是報告所認為的縣域投資環境的變化趨勢之一。報告指出,數字化應用正在從「小」向「大」轉變。數字化技術在縣域的應用範圍持續擴大,實現業務數據鏈上共享、「一數復用」。全面推進5G+政務服務大廳、24小時自助服務區全覆蓋,擴大小程序、APP等自助辦事應用的業務和區域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