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骯髒一打」銀行名單出爐,速來圍觀都有誰?

儘管2022 年發生了創紀錄的乾旱、熱浪、洪水和森林火災,一些世界頂級銀行仍然向化石燃料行業注資 6730 億美元。

環保組織雨林行動網路發布了第 14 份年度《投資氣候混亂:2022年化石燃料融資報告(Banking on Climate Chaos)》,通過檢查銀行對化石燃料行業的投融資,從而可以反映出銀行對氣候承諾的真相。

報告顯示,即使化石燃料公司在 2022 年賺取了 4 萬億美元的利潤,然而全球 60 家大銀行依然為這些公司提供了 6730 億美元的融資。

其中,位列「禍首」的加拿大皇家銀行向化石燃料行業提供了421億美元的融資,比一年前增長4.2%,超越摩根大通的392億美元,包括貸款以及債務和股權承銷。

總體而言,美國的銀行主導了化石燃料投融資,占 2022 年所有化石燃料融資的 28%。摩根大通,花旗、富國銀行和美國銀行在2016-2022年累計投資總額的榜單上佔據前四位。三菱UFJ金融集團是亞洲的「禍首」,法國巴黎銀行則是歐洲的「禍首」。

該報告重申,絕大多數化石燃料的投融資項目都違背了國際能源署 2021 年的警告,即如果設定了將全球升溫限制在攝氏1.5度的目標,「從現在開始就不能對石油、天然氣和煤炭進行新的投資」。

更令人震驚的是,在報告列出的60家銀行中,有49家作出了凈零承諾,加拿大皇家銀行就是其中之一。

報告進一步確定了「銀行的承諾與其在化石燃料領域的實際融資活動之間存在令人不安的差距」,許多銀行利用其自身氣候政策中的「嚴重漏洞和不一致」來繼續資助化石燃料。

報告合著者之一、塞拉俱樂部無化石融資活動的高級活動代表 Adele Shraiman

指出:「儘管許多銀行已承諾不直接為新的化石燃料項目提供資金,但超過 1500 億美元的投資流向了致力於擴大化石燃料業務的前 100 家公司,例如康菲石油公司位於阿拉斯加的 Willow石油項目」。

另一位合著者,德國環保組織Urgewald的金融研究主管 Katrin Ganswindt表示:繼續為仍在擴大骯髒業務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提供融資,意味著加劇氣候危機。銀行必須放棄那些不能或不願重新考慮其環境災難性商業模式的能源公司。特別是,自稱是具有氣候意識的銀行,如凈零銀行聯盟的成員,需要關閉化石燃料公司的資金龍頭。」

Shraiman強調,在氣候行動的關鍵一年,化石燃料巨頭在不計後果的擴張項目上加倍下注,背棄了他們的氣候承諾。與此同時,美國主要銀行的凈零排放計劃停滯不前,未能對擴張化石燃料的公司採取更強有力的融資限制。隨著大銀行在未來幾周面臨股東投票,我們將繼續向銀行和投資機構施壓,要求它們採取可靠的政策來實現氣候承諾,並採取切實措施加速清潔能源轉型。」


【免責聲明】本文編譯自外電,不代表「東往西來」的立場與觀點。本文任何內容概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意見,使用者應明了其參考性,審慎考量自身的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文內容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文版權歸「東往西來」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一旦發現,我們將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