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同比下滑約四成,飛鶴中報預警引股價巨震

2025年07月10日17:00:25 財經 2029

中國飛鶴近日發布的中期業績預告猶如一顆深水炸彈,在資本市場掀起巨浪。飛鶴預計2025年上半年收入91億元-93億元,同比下滑7.92%-9.90%;凈利潤10億元-12億元,同比驟降36.84%-47.37%。

而這份雙降成績單,直接引發飛鶴股價暴跌。業績預告發布後首個交易日(7月7日),飛鶴股價大跌17.02%,截至7月9日收盤,公司市值蒸發逾百億港元。對此,記者聯繫飛鶴,對方並未回復。

就在業績預告公布當晚,飛鶴迅速宣布了股份回購計劃。飛鶴此舉到底是對股價的自我找補還是傳遞長期信心?

業績「滑鐵盧」背後暗藏危機與隱憂

7月4日,中國飛鶴交出的中期業績預告成績單著實令人大跌眼鏡。飛鶴預計,2025年上半年營收將下滑7.92% - 9.90%,凈利潤降幅更是高達36.84% - 47.37%。如此遠低於市場預期的業績,直接引發了飛鶴股價的連續暴跌。

7月7日,作為公告發布後的首個交易日,飛鶴股價開盤便大幅下跌,盤中最高跌幅超過18%,最終收盤下跌17.02%,報收於4.73港元/股,市值從516.83億港元下滑至428.9億港元,一天之內就蒸發近88億港元。截至7月9日收盤,飛鶴股價累計下跌約20.35%,市值總共蒸發101.5億港元。

飛鶴在公告中將業績波動歸因於生育補貼拖累收入、主動去庫存戰略、政府補助銳減以及全脂奶粉減值計提這四大因素。然而,在表象之下,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危機。

以生育補貼計劃為例,據飛鶴相關業務人員介紹,今年4月,飛鶴率先啟動了行業首個「12億元生育補貼計劃」,為孕期家庭提供不少於1500元的奶粉補貼,6月補貼活動又進一步擴展至12個月以下嬰兒家庭。但業內人士認為,該補貼產品僅限飛鶴廠家直郵,繞過了傳統銷售渠道,這直接削弱了經銷商體系的業績貢獻。更嚴重的是,部分補貼奶粉經二手平台流入市場,對價格體系形成了衝擊。記者在某二手平台上發現,出售飛鶴卓睿奶粉的情況隨處可見,很多個人交易者提供的閑置圖片都是育兒補貼的權益截圖。

利潤同比下滑約四成,飛鶴中報預警引股價巨震 - 天天要聞

去庫存戰略同樣削弱了規模效應。為保障產品新鮮度,飛鶴主動將渠道庫存從1.5個月壓縮至0.5個月。按照飛鶴的說法,庫存調整將於三季度完成,但在清理庫存過程中,規模效應被弱化,導致利潤降幅遠超收入下滑。

7月4日業績預告公布當晚,飛鶴迅速宣布了股份回購計劃,企圖用「10億回購 + 20億分紅」的組合拳穩定市場信心。國家發改委原特邀財務專家、青島榮晟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立慧表示:「第一,回購旨在傳遞管理層信心,穩定市場情緒,向市場傳遞『公司被低估』的信號;第二,飛鶴結合20億元分紅,形成『回購 + 高股息』組合拳,增強股東回報,吸引長線資金,穩定股價;第三,飛鶴2024年末現金及短期理財近200億元,10億元回購僅占現金儲備的5%,財務壓力完全可控。此舉可有效減少流通股,提升每股收益(eps),對沖利潤下滑的影響。」

然而,這套看似慷慨的股東回饋方案,卻在細節處暴露出諸多隱憂。回購計劃暗藏局限性,公司明確表示回購股份將用於「後續出售或員工激勵」而非註銷。這種「不註銷式回購」對每股收益提升有限,被市場解讀為對當下股價並非毫無保留的力挺。況且,業內進行回購的並非只有飛鶴,2025年以來,伊利股份蒙牛乳業兩大頭部乳製品企業均大額回購股份,回購金額均超1.5億元人民幣。

奶粉「寒冬」下的困境與挑戰

王立慧表示,飛鶴所面臨的困境並非短期波動造成,而是奶粉行業系統性挑戰的集中顯現。

行業需求下滑成為首要衝擊。受出生人口減少的影響,國內嬰配粉行業在2022年、2023年的行業規模分別同比下滑5%、10%。2024年,出生人口回升帶動行業降幅有所收窄,但有機構預計,2025年我國嬰配粉市場規模同比仍將繼續下滑1.2%。

從財報數據可見一斑。2017年到2021年,飛鶴營收規模從58.87億元迅猛增長至227.76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從11.60億元飆升至68.71億元。然而,到了2022年,高增長態勢戛然而止。2022年至2024年這三年間,公司營收震蕩疲軟,歸母凈利潤更是降至30多億元的水平。今年上半年,在低基數的背景下,公司業績再度下滑。

曾經的高端堡壘也出現了裂縫。曾助推飛鶴登頂行業榜首的「超高端戰略」,如今正遭遇嚴峻挑戰。高端產品線增速驟降至5.6%,庫存周轉天數拉長至120天,高昂的營銷費用不斷吞噬利潤。尼爾森數據顯示,飛鶴在一線城市的市佔率兩年內下滑了3.2個百分點,新生代媽媽選擇外資品牌的比例升至58%。

渠道模式同樣遭遇了時代的「倒戈」。曾經,數萬地面銷售人員是飛鶴稱霸市場的有力武器,如今卻成了利潤的拖累。在母嬰店批量倒閉、單店產出銳減的行業寒冬中,重資產的渠道模式在電商效率革命面前顯得笨拙不堪。面對線上渠道的結構性短板,飛鶴需要徹底切除「壓貨腫瘤」,重建數字化運營體系。然而,能否打破傳統渠道利益鏈的束縛,還有待時間的驗證。

在國內市場承壓的艱難時刻,飛鶴的國際化布局讓人看到了一絲曙光。2024年9月,歷時8年籌備、耗資3.8億加元的加拿大金斯頓工廠正式投產,填補了加拿大本土嬰幼兒奶粉生產工廠的空白。截至2025年年中,飛鶴加拿大工廠的產品已進駐沃爾瑪等1100餘家北美商超。產品在沃爾瑪上架後迅速獲得消費者好評,並已拿到二次訂貨。飛鶴國際化戰略的深化,標誌著中國乳業實現了從引進國外技術到向全球輸出管理標準的轉變。不過,面對北美成熟市場的激烈競爭,這項投資何時能轉化為實質性的利潤貢獻,仍是未知數。

資本市場用腳投票的背後,是對奶粉行業傳統增長模型的深刻質疑。正如業內人士所言:「奶粉企業已進入『剩者為王』的時代,唯有兼具技術護城河與戰略定力的企業,才能穿越寒冬。」歷史不會辜負真正的革新者,但留給飛鶴轉型的時間窗口,正隨著新生兒數量曲線一同收窄。飛鶴能否在這場生死時速的轉型競賽中勝出,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大眾新聞·風口財經記者 王貝貝)

(本文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多元配置FOF:全球市場波動下的「避風港」 - 天天要聞

多元配置FOF:全球市場波動下的「避風港」

在剛剛過去的2025年上半年裡,全球金融市場彷彿置身於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以色列突然對伊朗動手,襲擊了伊朗相關重要設施。受此影響,國際黃金價格大幅上漲,每盎司一度突破3440美元,國際原油價格也大幅飆升至每桶78美元。
又一條「關鍵通道」來了,改寫西部「出海版圖」? - 天天要聞

又一條「關鍵通道」來了,改寫西部「出海版圖」?

每經記者:肖純 每經編輯:楊歡圖片來源:攝圖網_507754460一條新的物流通道正在改寫中國西南的「出海版圖」。就在幾天前,集裝箱列車「鄭和號」從昆明晉寧啟程,經寮國萬象、泰國拉廊港,最終抵達孟加拉國吉大港。
突發!近11萬人爆倉 - 天天要聞

突發!近11萬人爆倉

7月9日,比特幣首次觸及112000美元,刷新歷史新高。比特幣盤中漲幅最高達3%,今年迄今漲幅約為19%。加密貨幣的反彈並非孤立現象,英偉達(NVDA.O)在周三盤中一度突破4萬億美元市值,並推動納指創下歷史最高收盤價。英偉達成為首家市值突
政策高頻 |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申萬宏觀·趙偉團隊) - 天天要聞

政策高頻 |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申萬宏觀·趙偉團隊)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申萬宏源宏觀關注、加星,第一時間接收推送!文 | 趙偉、賈東旭、侯倩楠、耿佩璇 聯繫人 | 侯倩楠報告正文 2.政策高頻: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2.1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7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連續兩日施壓 特朗普再催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降息 - 天天要聞

連續兩日施壓 特朗普再催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降息

當地時間7月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平台「真實社交」上發文,再度敦促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降息。△特朗普(資料圖)此前一天,特朗普於9日在社交媒體平台發文,批評美聯儲當前的利率政策,稱美聯儲設定的利率至少偏高3個百分點,利率每個百分點每年給美國造成了3600億美元的再融資成本。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
雙雙預計凈利潤翻倍!中國船舶、中國重工上半年業績為「南北船」合併添彩頭 - 天天要聞

雙雙預計凈利潤翻倍!中國船舶、中國重工上半年業績為「南北船」合併添彩頭

每經記者:張韻 每經編輯:文多7月10日晚間,中國船舶(SH600150)、中國重工(SH601989)發布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兩公司預計歸母凈利潤均實現同比大幅增長。中國船舶的預計凈利潤規模高於中國重工,中國重工的預計凈利潤同比增速則快於中國船舶。圖片來源:中國船舶公告截圖圖片來源:中國重工公告截圖具體來看,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