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沒等到訪華邀請,先收到中國的「見面禮」:加稅74.9%!

2025年05月21日12:33:03 財經 1992

特朗普沒等到訪華邀請,先收到中國的「見面禮」:加稅74.9%! - 天天要聞

特朗普沒等到訪華邀請,先收到中國的「見面禮」:加稅74.9%! - 天天要聞

文 | 空紙

編輯 | 空紙

前言

中東三日,特朗普狂攬超萬億美元訂單,從沙特6000億投資到卡達2435億協議,這場「吸金之旅」讓他風光無兩。

當全世界都在猜測這位政治強人的下一站時,他卻突然向中國拋出橄欖枝:「我當然願意訪華!」強調中美關係「至關重要」的表態,看似要為緊張的雙邊關係按下暫停鍵。

但熟悉特朗普的人都知道,這位政壇「操盤手」從不做虧本買賣。沒有對等邀請,只有單方面「樂意」,這種看似急切的示好背後,更像是精心設計的戰略試探。

回顧他過往對華政策的反覆無常——前一秒釋放緩和信號,下一秒祭出貿易大棒,這次突如其來的「訪華期待」,究竟是真心求和,還是暗藏談判籌碼?中美關係的迷霧中,這場博弈才剛剛開始。

特朗普沒等到訪華邀請,先收到中國的「見面禮」:加稅74.9%! - 天天要聞

加稅不是情緒,是戰略節奏

很多人在看到中國對美國共聚聚甲醛徵收74.9%反傾銷稅的消息時,第一反應可能是這是不是中國對特朗普一系列言行的一種情緒化反擊?

是不是因為特朗普在中東之行後的種種表態,尤其是他那看似「傲慢」的訪華提議,惹惱了中國,所以才導致了這紙加稅通知的出現?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我們僅僅從表面去理解這一事件,那就大錯特錯了。實際上,中國此次的加稅行動,有著其自身的戰略節奏和深遠考量,絕不是一時的情緒衝動所致。

特朗普沒等到訪華邀請,先收到中國的「見面禮」:加稅74.9%! - 天天要聞

回顧整個事件的時間線,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行動的系統性和計劃性。早在2024年5月19日,商務部就已經正式啟動了對原產於美國、歐盟、台灣地區和日本的進口共聚聚甲醛的反傾銷立案調查。

這一調查並非是在特朗普表態之後才臨時起意的,而是有著其自身的節奏和邏輯。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相關部門對進口共聚聚甲醛的傾銷幅度、對國內產業的損害程度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深入、細緻的調查。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掌握了大量詳實的數據和證據,最終才得出了科學、準確的結論。在2025年1月18日,商務部發布了初裁公告,初步認定原產於美國、歐盟、台灣地區和日本的進口共聚聚甲醛存在傾銷行為。

特朗普沒等到訪華邀請,先收到中國的「見面禮」:加稅74.9%! - 天天要聞

並且這種傾銷行為對中國大陸的共聚聚甲醛產業造成了實質損害,二者之間存在著明確的因果關係。這一初裁結果的公布,是整個調查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它為後續的終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從初裁到終裁,又經過了四個月的時間,相關部門進一步對調查結果進行了核實和完善,確保每一個環節都經得起推敲。

最終,在2025年5月18日,商務部發布了終裁公告,決定自2025年5月19日起,對原產於美國、歐盟、台灣地區和日本的進口共聚聚甲醛徵收反傾銷稅。

整個過程從啟動到終裁,歷時一年之久,每一個步驟都嚴格按照法律程序進行,有條不紊,充分體現了中國行動的嚴謹性和規範性。

特朗普沒等到訪華邀請,先收到中國的「見面禮」:加稅74.9%! - 天天要聞

高端製造鏈的關鍵「螺絲釘」

很多人以為「共聚聚甲醛」不過是普通塑料,中國對美徵收反傾銷稅是小題大做,實則大錯特錯。這種被稱為「賽鋼」的熱塑性樹脂,憑藉高強度、耐疲勞、耐腐蝕等逆天性能,早已成為高端製造業的關鍵「螺絲釘」。

在汽車工業,它是燃油系統、門鎖組件的核心材料。新能源汽車的燃油管路需要抵禦高溫腐蝕,共聚聚甲醛既能減重增效,又能保障關鍵部件十年如一日穩定運轉。

電子電器領域更是離不開它,從5G基站的精密連接器到手機按鍵,其出色的電氣絕緣性和尺寸穩定性,為高速數據傳輸築起可靠屏障。

特朗普沒等到訪華邀請,先收到中國的「見面禮」:加稅74.9%! - 天天要聞

這種材料的應用範圍遠超想像:工業機械的齒輪軸承、打火機堅固外殼、醫療設備的耐腐夾具,甚至建築管道都有它的身影。看似不起眼,卻像粘合劑般串聯起整個高端製造鏈條。

長期以來,美國企業憑藉技術優勢低價傾銷,佔據中國高端共聚聚甲醛市場。本土企業不僅生存艱難,高端製造業更面臨「卡脖子」風險。此次74.9%反傾銷稅的落地,精準擊中美國工業軟肋。

通過抬高進口成本,既打破美企價格壟斷,更為國產替代開闢空間,推動中國高端製造邁向自主可控。這枚「工業螺絲釘」的博弈,折射的正是大國產業博弈的深層較量。

特朗普沒等到訪華邀請,先收到中國的「見面禮」:加稅74.9%! - 天天要聞

加稅推動的自主化進程

中國對美產共聚聚甲醛徵收74.9%反傾銷稅,不僅是貿易反制,更是推動高端製造自主化的關鍵落子。長期依賴進口的共聚聚甲醛領域,美國企業憑藉技術優勢佔據中國市場高地,嚴重製約本土產業發展。如今,這場稅率風暴徹底改寫了遊戲規則。

稅率飆升直接推高進口成本,迫使下游企業轉向國產替代。汽車、電子等行業巨頭為控制成本,紛紛與本土企業建立供應鏈合作,瞬間激活國內市場。某新能源車企原本80%的共聚聚甲醛依賴進口,加稅後迅速與本土廠商達成戰略合作,訂單量月增300%。

市場需求井噴,倒逼本土企業加速技術突圍。頭部企業投入數億元研發,突破聚合工藝瓶頸,使產品拉伸強度提升25%,成本卻下降18%。同時,智能生產線改造浪潮席捲行業,一家老牌化工企業引入AI質量控制系統,良品率從85%躍升至97%,成功打入國際高端客戶供應鏈。

特朗普沒等到訪華邀請,先收到中國的「見面禮」:加稅74.9%! - 天天要聞

政策組合拳同步發力。政府設立專項基金支持關鍵技術攻關,對研發投入超5000萬的企業給予30%補貼;建立知識產權快速維權通道,專利審查周期壓縮60%。這種"市場+政策"的雙重驅動,讓國產共聚聚甲醛市場佔有率從18%猛增至35%。

這場國產替代戰役,不僅打破了美國企業的壟斷,更重塑了高端製造供應鏈格局。當本土企業掌握核心技術,中國高端製造業將徹底擺脫"卡脖子"困境,在全球產業鏈中從"跟隨者"向"主導者"加速邁進。

特朗普沒等到訪華邀請,先收到中國的「見面禮」:加稅74.9%! - 天天要聞

特朗普的中東算盤與中國的「棋局」

特朗普中東之行狂攬超萬億美元協議,看似風光無限,實則暗藏隱憂。相比之下,中國在中東的戰略布局穩紮穩打,正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特朗普與中東三國的協議多集中於能源、防務、基建等傳統領域。能源合作僅是舊有模式的延續,防務採購雖鞏固了美國軍事影響力,卻加重了中東國家的負擔。

基建投資協議看似龐大,但受美國國內因素制約,落地困難重重。這些合作缺乏新意,難以從根本上改變中東格局。

特朗普沒等到訪華邀請,先收到中國的「見面禮」:加稅74.9%! - 天天要聞

反觀中國,在中東的合作模式更為多元務實。基建領域,中國憑藉強大實力,幫助中東建設公路、鐵路等大量項目。沙特麥加輕軌極大緩解了當地交通壓力,贏得廣泛讚譽。

貿易投資方面,中國與中東貿易額持續增長,經貿合作區在迪拜蓬勃發展,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科技創新領域,華為積極在中東推廣5G技術,推動當地數字化發展。

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還體現在外交斡旋與和平調解上。2023年,中國成功斡旋沙特和伊朗恢復外交關係,這一重大外交成果改變了中東地緣政治格局,展現了中國的外交智慧與影響力。

特朗普沒等到訪華邀請,先收到中國的「見面禮」:加稅74.9%! - 天天要聞

同時,能源結算人民幣化進程穩步推進,沙特等國逐步增加人民幣結算比例,2024年沙特宣布接受人民幣結算石油,標誌著人民幣國際化在中東取得重大突破。

事實證明,特朗普的中東算盤並未真正增強美國影響力,中東國家也並未完全倒向美國。而中國通過多元合作、外交斡旋和貨幣結算改革,與中東國家的關係愈發緊密。

中國在中東的戰略布局,既符合自身利益,也為地區和平與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正逐步重塑中東地區的合作新格局。

特朗普沒等到訪華邀請,先收到中國的「見面禮」:加稅74.9%! - 天天要聞

「去中國化」聯盟?中國有新打法

特朗普揚言推動「美國產業鏈迴流」,拉攏盟友實施「去中國化」,企圖重塑全球產業鏈格局。然而,中國並未被動應對,而是以多元合作與創新模式,在全球經濟版圖上打出一套漂亮的「破局組合拳」。

在資源合作層面,中國與印尼達成新能源材料協議,鎖定鎳資源優先供應權。印尼豐富的鎳礦是新能源電池關鍵原料,中國企業赴印尼投資開發,既保障國內新能源產業原料供應,又助力當地資源轉化與就業增長,實現互利共贏。

貿易投資領域,中國與阿根廷開展稀土深加工合作,以人民幣結算推動貨幣國際化,讓中國技術與阿根廷資源深度融合,提升雙方在稀土產業鏈的話語權。

特朗普沒等到訪華邀請,先收到中國的「見面禮」:加稅74.9%! - 天天要聞

面對供應鏈風險,中國另闢蹊徑推進「空鐵物流走廊」建設。與中亞多國加強鐵路、航空基建合作,優化物流網路,成功繞過傳統海運通道的地緣風險。

中吉烏鐵路項目更是點睛之筆,這條從新疆喀什出發,貫通中亞並有望延伸至西亞、南亞的鐵路大動脈,不僅縮短中歐貿易距離,還將重塑歐亞大陸物流格局,成為中國陸運通道的戰略支點。

從資源保障到貿易結算,再到供應鏈重塑,中國以主動開放的姿態,構建起更具韌性的全球合作網路。這一系列舉措,既打破「去中國化」圍堵,保障自身經濟安全,也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能,用實際行動證明:開放合作才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康庄大道。

特朗普沒等到訪華邀請,先收到中國的「見面禮」:加稅74.9%! - 天天要聞

結語

此次中國對美國原產共聚聚甲醛徵收74.9%反傾銷稅,絕非偶然之舉,而是國際博弈中的重要戰略落子。中美關係影響全球格局,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反覆,讓雙邊關係充滿變數。但中國始終保持戰略定力,面對美方挑釁,既堅持開放合作,也堅決捍衛自身權益。

事實證明,中美關係的改善不能只靠口頭承諾,需要以實際行動展現誠意,遵循平等互利原則。

當前,中國通過推動國產替代、拓展國際合作,在高端製造和全球經濟合作中掌握主動權,為自身發展築牢根基,也為全球經濟注入動力。中美貿易博弈未來走向如何?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一起探討國際局勢的風雲變幻。

特朗普沒等到訪華邀請,先收到中國的「見面禮」:加稅74.9%! - 天天要聞

特朗普沒等到訪華邀請,先收到中國的「見面禮」:加稅74.9%! - 天天要聞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吉利、騰訊43億入局鐵路失意離場,國鐵吉訊300員工今歸0 - 天天要聞

吉利、騰訊43億入局鐵路失意離場,國鐵吉訊300員工今歸0

「國鐵集團唯一確定動車組車廂網路服務商」——打開國鐵吉訊App,首頁的這行字,彰顯其與眾不同的出身和市場地位,它一度有望獨家服務每年30多億人次的動車乘客群體,成為行業最大的贏家。但現在,「國鐵集團出品」的這款App在蘋果App Store
巨額大單持續發酵,製藥板塊再拉升!康弘葯業漲停,神州細胞飆升7%!國內首隻「葯ETF」即將發售 - 天天要聞

巨額大單持續發酵,製藥板塊再拉升!康弘葯業漲停,神州細胞飆升7%!國內首隻「葯ETF」即將發售

國內葯企最高60億美元出海大單持續發酵,2025年5月21日,製藥板塊繼續活躍!中證製藥指數持續拉升,盤中再漲逾1%,創新葯成份股領銜漲勢,康弘葯業漲停,神州細胞飆升逾7%,科倫葯業、海思科等大幅跟漲,3500億市值巨頭恆瑞醫藥漲近3%。圖片來源:Wind公開資料顯示,中證製藥指數(簡稱:製藥指數)聚焦製藥剛需賽道,行業...
黃金概念股集體大漲 - 天天要聞

黃金概念股集體大漲

5月21日,三大指數集體上漲。截至午間收盤,上證指數報3393.49點,漲0.39%,深成指報10303.99點,漲0.53%,創業板指報2068.65點,漲0.99%。全市場超1600隻股票上漲。盤面上,固態電池、創新葯、煤炭、黃金板塊漲幅居前,可控核聚變、軍工概念回調。黃金概念股強勢領漲5月21日,A股黃金概念股開盤強勢領漲,盤中震蕩整理。截...
用全產業鏈穩「守」全球市場 中國製造就是這麼自信! - 天天要聞

用全產業鏈穩「守」全球市場 中國製造就是這麼自信!

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擁有13000多家箱包皮具生產企業和63000多家與此相關的個體工商戶,年產箱包超過七億隻,佔據著歐美大眾箱包市場超過60%的份額。在美國加征關稅、外貿環境複雜的情況下,這些箱包製造企業如何應對?來看記者的報道。72小時出樣品、7天就可以出貨,這樣的效率對獅嶺鎮的箱包製造企業來說,是標配。但遭遇美...
5月20日,衢州綜保區通過驗收即將進入封關運營階段 - 天天要聞

5月20日,衢州綜保區通過驗收即將進入封關運營階段

5月20日,衢州綜合保稅區通過正式驗收,即將進入封關運營階段。衢州綜保區位於衢州智造新城,規劃面積1.11平方公里,於2024年11月啟動申報,至2025年2月獲國務院批複。由海關總署、國家發改委等7個國家部委組成的聯合驗收組,對衢州綜保區
中國對非投資合作下一步怎麼走?商務部答紅星新聞:民營企業成對非投資生力軍 - 天天要聞

中國對非投資合作下一步怎麼走?商務部答紅星新聞:民營企業成對非投資生力軍

5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第四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及中非經貿合作有關情況。近年來,中非投資合作不斷深化,中國對非投資的總體情況如何,下一步如何擴大對非投資?對於紅星新聞記者的上述提問,商務部西亞非洲司司長沈翔表示,近年來,非洲國家經濟穩步發展,整體營商環境不斷改善,中國企業對非...
上一財年虧損1870萬美元!曝捷豹路虎正逐步放棄中國市場 - 天天要聞

上一財年虧損1870萬美元!曝捷豹路虎正逐步放棄中國市場

快科技5月21日消息,據媒體報道,捷豹路虎集團正在調整其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戰略。自2026年起,捷豹路虎將停止生產自有車型,轉而採用中國平台打造的產品進行品牌重塑。此前,捷豹路虎與奇瑞的合資企業在上一財年虧損了1870萬美元。具體來看,捷豹方面目前在與奇瑞合資工廠投產的XE、XF和E-Pace車型將於今年9月停產。路虎旗下...
伊利聯合頭部企業成立「可持續社會價值生態圈」 推動多方協作共促可持續發展 - 天天要聞

伊利聯合頭部企業成立「可持續社會價值生態圈」 推動多方協作共促可持續發展

5月20日,伊利集團「WISH2030美好大會暨可持續社會價值論壇」於北京舉辦。此次大會是伊利連續第三年聚焦「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價值創新」主題,吸引了眾多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共同探討可持續發展與社會價值創新之路。會上,伊利攜手騰訊、聯想、隆基綠能、平安公益基金會、安踏、復星公益、華潤慈善基金會、愛眼公益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