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晚,信邦智能(301112.SZ)公告稱,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可轉換公司債券以及支付現金的方式取得無錫英迪芯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迪芯微)控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公司股票今日復牌後一字漲停。
早在停牌前幾個交易日,信邦智能已放量大漲,期間多家外資、基金、數名自然人精準埋伏進十大股東行列,並已有資金成功高位套現,種種跡象令信邦智能難以撇清內幕交易的嫌疑。
前次押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失利後,信邦智能豪賭車規晶元也並非坦途。客戶放緩生產、以價換量策略的實施,已導致公司瀕臨虧損;放眼車規晶元賽道,標的自身與行業龍頭均深陷虧損,昭示了行業的困頓以及對資金的渴望。此外,交易對手方涉及境外股東,也為本次重組審核平添變數。
股價搶跑,資金精準埋伏套現
5月6日盤前,信邦智能緊急發布停牌公告,當晚披露了擬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在此之前,信邦智能已於4月中下旬啟動一波強勢拉升,股價連續8個交易日保持上漲勢頭。其中,漲幅主要集中在停牌前兩個交易日(即4月29日和4月30日),兩個交易日的累計漲幅為20.12%。
對於停牌前股價大漲的情況,投資者中不乏「內幕交易」的質疑。梳理停牌前後十大流通股東的進出情況發現,外資、自然人精準埋伏,或已有資金成功套現。
4月23日公布的年報顯示,摩根士丹利、華夏中證機器人基金、自然人王永紅、巴克萊銀行、瑞士聯合銀行首次進入信邦智能十大流通股東行列。
4月28日公布的一季報顯示,前述新進股東中,自然人王永紅持股不變,華夏中證機器人基金增持489,800股,摩根士丹利減持66,609股;除此之外,摩根大通、自然人朱寶慶、任長根、天弘中證機器人基金、瑞士聯合銀行、美林證券等新進入十大流通股東行列。
根據昨日公布的停牌前1個交易日(即2025年4月30日)的前十大流通股東持股情況,華夏中證機器人基金、天弘中證機器人基金、摩根士丹利、瑞士聯合銀行繼續加倉。另有巴克萊銀行、高盛、及三名自然人成為新進十大流通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人王永紅、朱寶慶、任長根已消失在十大流通股東行列。對比三人此前持股數量,均高於最新公布的第十大流通股東翁美麗所持數量(299400股)。據此推測,這三名自然人已於股價高位成功套現。


來源:Wind
有資深投資人士指出,停牌前成交量急劇放大,大漲後立即停牌,不能排除重組消息提前泄露的嫌疑。一位投行人士則表示,外資在停牌前精準進駐,也不排除特定資金借用外資通道進行潛伏的可能,這樣操作相對較為隱蔽,不容易被發現,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出於逃避監管的目的。
前次收購失利拖累業績
信邦智能是一家以工業機器人及相關智能技術為核心的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及裝備的綜合集成服務商,主營業務是從事汽車智能化、自動化生產線及成套裝備等的設計、研發、製造、裝配和銷售。
2022年6月29日,信邦智能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上市當年,凈利潤已出現大幅下滑;2023年,營收、凈利雙雙下滑;2024年,儘管營收同比增長33.59%至6.66億元,凈利潤同比下降88.33%至495.07萬元,僅勉強維持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2024年營收未達到40%的增長率,信邦智能日前已終止實施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
就去年業績變動的原因,信邦智能表示:一是公司於2023年收購、控股的景勝科技長期虧損,未能如期實現規模化量產,因此對其商譽全額計提減值準備624.78萬元;二是公司為拓展海外新能源客戶,相關項目採用以價換量策略,導致毛利率承壓;三是境內個別客戶放緩生產、投資計劃,公司汽車裝備訂單有所下降,收入及凈利潤有所減少。
景勝科技曾被信邦智能視作布局新能源領域專門技術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由其主要負責完成一體化壓鑄件的CNC機加業務。該業務的終端客戶主要為當下主流的新能源汽車企業。
儘管行業境況不佳,又有前次併購失利教訓在側,也未能阻擋信邦智能再度併購的腳步。這一次,信邦智能押注的是車規級晶元賽道。
虧損標的曾欲獨立上市
根據公告,標的公司英迪芯微系國內領先的車規級數模混合信號晶元及方案供應商,主要從事車規級晶元的研發、設計和銷售,在汽車晶元領域累計出貨量已經超過2.5億顆。
信邦智能稱,本次交易完成後,在A股上市的車規級模擬及數模混合晶元企業中,上市公司在汽車領域的營收規模預計排名第二,僅次於納芯微。
作為國產模擬晶元龍頭的納芯微,已連續兩年虧損合計超7億元,身處同一賽道的英迪芯微處境同樣不慎理想。
公告顯示,英迪芯微2024年實現營收5.84億元,凈利潤虧損2899.12萬元。虧損的原因,系研發工程師團隊及銷售技術支持工程師團隊(FAE)的人員規模逆勢擴張,對核心員工實施了股權激勵,導致2024年的研發費用及銷售費用(含FAE)合計增長約為0.46億元。

來源:公告
天眼查顯示,英迪芯微自2019年1月-2023年12月,公完成5輪融資,股東陣營堪稱豪華,匯聚了大批產業資本和上市公司,包括招商資本、建發新興、無錫高新投控、蕪湖奇瑞、宇星股份、經緯恆潤均為其股東。
據無錫高新區工委組織部官方微信平台「錫新先鋒」2024年9月6日發布的文章,英迪芯微此前已啟動相關資本市場計劃,無錫公司將作為英迪芯未來上市主體,科創板上市是英迪芯微的目標,預計至2027年,項目累計營收不低於40億元。
此次與信邦智能重組,意味著英迪芯微獨立上市計劃落空,不過其背後眾多資方或可曲線解套。
由於交易對手方、持股34.38%的標的公司第一大股東ADK系美國上市公司Indiesemi的控股子公司,其交易流程需要同時符合中、美兩地的上市公司監管要求。此外,本次交易的審計、評估等工作尚未完成,交易對價、支付方式等核心條款尚未最終確定。能否最終順利完成此次收購,尚存諸多不確定性。(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馬瓊,編輯 | 曹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