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內外部環境劇烈變化的背景下,今年的一季報格外重要,也尤為引人注意。
4月29日,深康佳a發布財報,讓人多少有些意外的是,公司不僅在複雜局面下保持住了發展韌性,而且還帶來了很多超預期的經營亮點。
歷經多年轉型陣痛,這家老牌電子科技企業正在穿越顛簸,進入雲開月明的全新周期。
01
數量的背後是質量
財報顯示,深康佳a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5.44億元,同比增長3.32%,利潤總額2.58億,同比增長141.79%。
康佳之所以能逆勢實現營收和利潤的同步放大,和公司經營質量和產品質量的顯著提升有直接關係。
以經營質量為例,2024年康佳開始刀刃向內,推動並落實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首先,優化資產結構。
去年8月份以來,康佳持續與華僑城集團尋找平衡點,並剝離房地產等業務,康佳人自己掌舵後又通過各種方式剝離了一些低效板塊,同時成立「資產盤活」專班,積極盤活存量閑置低效資產。整個2024年,康佳盤活資產200餘項,實現現金迴流超過15億元,資產負債表質量大大提升。
其次,全力降本增效。
2024年康佳成立「製造提效」工作專班,並明確給出製造基地的效率提升目標,效果立竿見影。去年全年,彩電業務三家下屬公司的綜合upph(單位人時產能)值分別同比提升20.6%、13.3%、9.6%,單台製造費用同比分別壓降16.6%、3.2%、46%。
進入2025年,康佳繼續毫不動搖的執行上述任務,結果就是一季度的經營質量再上層樓。
如果說經營質量的提升釋放了利潤空間,那麼產品質量的提升就直接帶來了營收規模的擴張。
作為國內電子科技領域的老牌公司,康佳有幾十年的技術沉澱和行業know-how積累,這些可以讓公司精準研判需求並迅速整合資源響應市場需求。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今年deepseek橫空出世後,康佳迅速基於自身在智能終端、模型定製及行業場景的厚重積累構建起「模型+硬體+場景」三位一體的全棧賦能體系,一舉將電視帶入ai深度思考時代。過去傳統智能電視的語音助手往往局限於簡單指令的執行,現在則是另外一番前所未有的智能交互體驗。
再比如,康佳僅用兩個月時間就完成了行業首款算力終端雲電視的立項到量產,不僅奠定了公司在智能算力終端領域首發品牌的優勢地位,也創造了康佳電視原型機上市的新紀錄,且產品一經推出就斬獲6萬台訂單。
又快又好,產品力和競爭力始終在最一線,康佳能在一季度迎來反轉也就不足為奇了。如果把公司放在歷史的長鏡頭下觀測,這個過程可能才剛剛開始。
02
冬天過後是春天
康佳正處在新一輪向上周期的起點,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決定的。
首先是業務有想像力。
在外部壓力增大的背景下,目前國內有兩方面工作迫在眉睫,一是提振內需拉動經濟,二是加快國產替代進程,而這恰恰分別對應康佳的兩大主營業務消費電子和半導體。
以消費電子為例,以舊換新政策可以給行業帶來巨大需求彈性。
根據奧維雲網的統計,在2024年9月以舊換新政策出台前(2024年年初至8月25日),彩電、空調、冰箱冷櫃、洗(干)衣機、熱水器、油煙機、燃氣灶等七大品類線上和線下的零售量同比分別增長5.0%和-10.0%,而在以舊換新政策落地後的第35周到第52周(8月26日-12月29日),這個數據分別飆升到了19%和49%。
由於去年刺激效果顯著,今年政府明確提出要加大力度,補貼金額和補貼範圍都將提升和擴大,這對於身處其中的康佳來說顯然是利好。
半導體的邏輯比消費電子還要硬。
中國半導體產業現在正面臨關稅和技術封鎖雙重壓力,不久前英偉達h20的禁售令再次給我們敲響警鐘,關鍵技術從來都是買不來也討不來的,實現自主可控是必由之路。
康佳早在2018年就開始布局半導體業務,多年的馳而不息讓公司形成了半導體存儲「設計+封測+渠道」的完整產業鏈條,隨著去年底公司成功收購宏晶微電子,半導體版圖的實力又得到進一步補強,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供應鏈管理等方方面面均已有不俗的能力和儲備。
事實上,即便沒有國產替代,康佳的半導體業務也將迎來戰略機遇期。
重慶康佳光電是康佳半導體業務的核心子公司,依託「晶元」和「巨轉」兩大核心技術持續前瞻式布局mled產業,目前已累計申請專利1970餘件,授權專利890件。

mled是繼lcd後的新一代顯示技術,過去由於成本問題普及率並不高,但現在情況有明顯變化。
根據奧維雲網線上數據,在以舊換新補貼的加持下,2024年mini led和lcd產品的價差已經收窄到2000元以下,成本的下降推動mini led銷量滲透率快速拉升,到q4已接近30%。
另據洛圖科技(runto)統計,2024年全球mled典型終端(電視、顯示器、筆電、智能平板、ar/vr、led顯示屏)市場規模為540.5億美元,預計2025年這一數據將突破千億美元大關至1059億美元,同比大增96%。
對於這一趨勢,其實通過康佳的出貨量也能窺見一二。
2024年12月,重慶康佳光電miniled直顯屏出貨量環比11月暴增280%,直接刷新了公司單月出貨量歷史記錄。
過去康佳一直在上游做曠日持久的布局,需要承擔大量資本開支、研發開支和減值壓力,進而在很大程度上吃掉了公司利潤,所謂發展陣痛其中有一部分就來源於此。現在隨著顯示產業逐漸從lcd向mled切換,康佳也將慢慢從投入期轉入變現期,規模擴張會直接指向降本增效和擴大盈利,進而修複利潤表。
分開來看,無論是作為基本盤的消費電子業務,還是作為新增長極的半導體業務,康佳都可圈可點。合起來看,消費電子與半導體業務並非各自孤立發展,而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半導體可以為消費電子提供技術支撐,消費電子可以為半導體提供下游市場,這種「1+1>2」的協同效應短期或許不明顯,但長期下來會給公司帶來更大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也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陣痛只是暫時的,發展才是主旋律,期待也相信康佳還能創造更大成績,重煥新機。



華商韜略出品
主編:畢亞軍 責編:周怡
美編:殷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