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式批複臨哈鐵路擴能改造方案,這條橫亘內蒙古685公里的「黑色黃金運輸線」,即將重塑中國能源版圖。全線擴能改造分為臨河至額濟納和額濟納至哈密兩段實施,實施新增二線及電氣化工程後,臨哈鐵路全線將擴能改造為Ⅰ級雙線電氣化鐵路,打造成萬噸重載大能力出疆外運通道,運能達到2億噸。
當東部沿海電廠拉響「煤荒」警報之際,新疆准東煤田的露天礦場正晝夜不息地進行開採作業。這裡蘊藏著全國40%的煤炭儲量,卻因運輸瓶頸淪為"孤島"。臨哈鐵路擴能之後,萬噸重載列車能夠徑直北上額濟納,再經策克口岸與蒙古國南戈壁煤礦帶對接,進而構建起「雙向供血」的格局。
在額濟納旗的施工現場,線路需穿越三大無人區,且百分之七十的路段為流動沙丘。更為嚴峻者當屬極寒考驗:冬季氣溫低至零下40℃,鋼軌熱脹冷縮產生的誤差必須控制於2毫米以內。為此,建設團隊研發出智能溫控系統,仿若為鋼鐵長龍量身定製了「恆溫服」。
這條鐵路的背後,彰顯著國家能源戰略的重大轉向,數據表明,2024年新疆煤炭外運量同比猛增45%,然而現有通道已處於超負荷運轉狀態。臨哈鐵路投產後,相當於再造一條"西煤東運"主幹道,預計每年可為京津冀地區減少1500萬噸公路運輸污染。
站在額濟納站台極目遠眺,遠方銀色的光伏板與黑色的運煤專線相互交織,仿若一幅獨特的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這條耗時三年籌備、彙集上千項專利的超級工程,不但肩負著點亮萬家燈火的使命,更描繪出中國破解資源分布不均的智慧藍圖。當第一列萬噸列車呼嘯而過時,人們看到的不僅是鋼鐵巨龍的馳騁,更是大國基建的又一次驚艷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