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特朗普出台所謂「對等關稅」,引發全球市場動蕩,a股也於本周短暫遭遇「黑色星期一」。面對市場波動,在發聲「回購增持」的同時,不少券商2025年一季度業績快報也隨之出爐,再為市場注入「強心劑」。
4月8日盤前,國泰海通2025年一季度報告率先披露,「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的組合在2025年一季度充分釋放潛力。數據顯示,公司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人民幣112.01 億元至人民幣 124.45 億元,同比增加 350%至 400%。
對於業績預增的原因,公告稱,公司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為本次吸收合併產生負商譽;公司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為公司持續提升主營業務競爭力,財富管理、交易投資等業務均實現較大幅度增長。
國泰海通的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已超越了券業「一哥」中信證券。4月9日凌晨,中信證券第一季度業績預告出爐,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人民幣65.45億元,同比增長32%左右。
中信證券稱,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財富管理、投資交易等業務收入同比增加較多。
此外,華泰證券、中信建投、中國銀河、興業證券、東吳證券、華安證券等頭部、腰部上市券商也紛紛披露一季度業績預告。從各家券商披露的一季度業績預告來看,業績預增主要由於財富管理、投資業務等多個業務板塊都較上年同期顯著增長。
4月9日,華泰證券披露了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增公告,公告顯示,經初步測算,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34.37億元至36.66億元,同比增加50%至60%。
華泰證券表示,2025年一季度,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為財富管理、機構服務、投資管理等主要業務線均同比顯著增長。
中國銀河的一季度業績預增公告也於同日披露。中國銀河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人民幣27.73億元至人民幣31.00億元,同比增長70%至90%。
中國銀河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財富管理、投資交易、投資銀行等業務均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取得較好經營業績。
4月10日,中信建投證券發布公告,預計 2025 年第一季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人民幣 18.43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約增加人民幣 6.15 億元,同比增長50%左右,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經紀業務、自營業務收入同比增加較多。
興業證券則同時披露了2024年業績快報和2025年一季度業績快報。報告稱,公司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23.54億元,同比增長16.2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64億元,同比增長10.16%。
2025年第一季度,興業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7.92億元,同比增長17.4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16億元,同比增長57.32%。公司當季度收入和凈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財富管理、信用交易、投資交易等業務發展良好、業績穩步增長。
東吳證券方面,公告稱,預計 2025 年第一季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 9.12 億元至 10.03 億元,同比增加 100%至 120%,緣於一季度公司財富管理、投資交易等多項業務穩步增長。
華安證券公告,公司預計 2025 年第一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 5.02 億元至人民幣 5.58 億元,同比增加 80%至 100%,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證券投資、經紀業務、投資銀行業務等業務同比增幅較大。
二級市場上,本周一(4月7日)a股大盤受特朗普所謂「對等關稅」影響,三大指數大跌,滬指收跌7.34%,失守3100點;此後三個交易日,大盤持續回暖,滬指累計漲4.10%。
券商板塊近日也隨大盤走勢回暖,在券商回購增持以及業績預增等一系列積極信號下,wind證券精選指數連續三個交易日上漲,累計漲幅達4.39%。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劉常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