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何明俊
鋰電池材料廠迎來了周期復甦?
4月9日晚,A股鋰電池材料廠商容百科技(688005.SH)披露的2024年年報顯示,其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50.88億元,同比下降33.41%;實現歸母凈利潤2.96億元,同比下降49.06%;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2.44億元,同比下降52.64%。
「主要由於公司產品售價隨原材料價格下降而調整。」容百科技在財報中解釋營業收入下滑的原因,「公司主營產品銷量12.30萬噸,同比增長21.82%,公司全球三元市佔率超過12%,較2023年進一步提升了2個百分點,連續四年保持全球第一。」
容百科技的整體營收雖然對比2023年是下降態勢,但從細分的季度指標來看,不難看出公司業務開始出現變化,其季度歸母凈利潤呈現逐季增長的態勢;經營活動現金流則從2024年一季度的-10.01億元增至當年四季度的10.08億元。

圖片來源:容百科技官網截圖
4月10日,容百科技股價報收19.45元/股,漲4.46%。就業績等相關問題,時代財經多次致電容百科技董秘辦,但截至發稿前,電話仍無人接聽。
從單季虧損超3700萬到凈利1.80億
容百科技的2024年報,對投資者而言是窺探鋰電周期的「實況報告」。
時代財經注意到,容百科技的整體營收雖然對比2023年是下降態勢,但從細分的季度指標來看,不難看出公司業務開始出現變化。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至四季度,容百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6.92億元、31.96億元、44.36億元和37.64億元;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3724.16萬元、4751.95萬元、1.06億元和1.80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則從一季度的-10.01億元增至四季度的10.08億元。
根據研究機構EVTank數據,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823.6萬輛,同比增長24.4%。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帶動下實現持續增長。根據研究機構SNER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總量894.4GWh,同比增長27.2%。根據電池行業企業信息平台鑫欏鋰電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三元材料產量為95.3萬噸,其中中國三元材料產量為61.4萬噸。
這幾項數據都表明了市場的增長仍在,也從側面說明了為何容百科技的經營業績呈現出逐季提升的情況。
容百科技提到,隨著第四季度韓國工廠單月滿產,海外客戶銷量以及超高鎳產品銷售佔比的進一步提高,最終實現全年營業收入150.88億元,凈利潤3.29億元。
據時代財經了解,容百科技當前的海外產能主要有韓國年產2萬噸高鎳三元、6000噸前驅體的產能布局,另有4萬噸高鎳產能完成建設,預計在2025年上半年試生產;歐洲方面,波蘭基地首期2萬噸中/高鎳三元材料項目推進,計劃2025年完成主體工程;北美方面,子公司註冊,進入啟動階段。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而從業務構成來看,容百科技幾乎將所有前沿技術都做了針對性布局。
根據財報,容百科技日常經營業務分為三元正極、磷酸錳鐵鋰、鈉電、前驅體、裝備等五大業務。其中,三元正極材料是容百科技的核心業務,產品可以應用至固態電池、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等新興市場,前驅體、磷酸錳鐵鋰、鈉電則被公司視為戰略性業務,幫助實現公司的戰略布局和客戶卡位。
固態電池是容百科技身上最值得投資者關注的標籤。
容百科技明確在財報中提到,目前,歐美市場高端車型對高能量密度、長續航電池的需求明確,而高鎳/超高鎳三元仍是當前最優選擇。尤其是隨著固態電池的逐步產業化,能量密度的要求越來越高,高鎳/超高鎳三元材料在將是固態電池的最優選擇。
但固態電池距離完全商業化仍有一段距離。
「固態類電池還要過技術路線關、實驗驗證關、生產工藝關,優點是本質較安全,使得鋰離子電池的電解層由易燃的液態,變成不能燃的固態,且其形態有硬度,不容易被鋰枝晶刺穿而短路正負極,層厚度更小使得電池變小,電池輕量化且容性就更好。但是固態界面阻抗大,長期使用界面變化大以及工藝、設備、成本上還有難題需要攻克。」車夫諮詢合伙人曹廣平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
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向時代財經表示,固態電池對生產工藝要求應該是很高的,現在很多公司都宣布研發固態電池,但一直沒有大規模量產,這說明廢品率比較高、生產工藝不成熟。
據中國無機鹽協會披露,鑒於降本和提高能量密度的需求,高鎳三元以及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將成為未來固態電池正極材料研發的主要方向。這些材料都屬於容百科技的業務範圍內。
東吳證券研報指出,固態方面,硫化物電解質得到多家國內外客戶認可,中試線即將於2025年建成。據時代財經了解,當前全固態電池的技術路線聚焦以硫化物電解質為主。
仙桃富豪二度創業
容百科技之所以會大膽押注前沿技術,與背後實控人白厚善息息相關。
1964年出生於湖北省仙桃市的白厚善,目前是容百科技的董事長兼任總經理,也是雷軍的同鄉。
1980年,白厚善考入中南大學有色冶金專業,四年後進入瀋陽礦冶研究所成為普通技術員。1987年,白厚善在東北大學攻讀重金屬火法冶煉專業,碩士畢業後於1990年進入北京的礦冶總院,從助理工程師一直做到礦冶總院冶金室副主任。
1992年,白厚善擔任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旗下北礦電子中心的一個電子陶瓷添加劑產品課題組的組長,這是後來上市公司當升科技(300073.SZ)的前身。2001年,北礦電子中心改制,白厚善擔任當升科技董事長,全力進軍鋰電正極材料行業。
2010年,當升科技在鋰電正極材料領域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同年4月,當升科技登陸深交所,白厚善作為第四大股東加入「技術創富」的大軍中。
無論是專業還是從業經歷,白厚善都是中國鋰電化工材料的「老牌人物」。但由於當升科技上市後業績表現不佳,在幾大股東的施壓下,白厚善的第一次創業之旅結束,黯然離場。
2013年,白厚善在離開當升科技的同年,創辦容百投資。次年,白厚善用大筆資金獲得了老牌電池廠商金和鋰電的控制權,並在金和鋰電基礎上組建了「寧波容百鋰電材料有限公司」,也就是現在的容百科技。
容百科技成立後,專攻三元正極材料。在白厚善的帶領下,容百科技很快成為了三元正極領域的大廠。短短五年間,容百科技通過併購韓國JS株式會社、EMT株式會社等海外標的,整合全球資源。2019年,白厚善帶著容百科技登陸科創板,正式躋身「百億富豪」行列。
事實上,白厚善帶著容百科技能夠飛速發展,與其激進的擴張風格有關。
早在當升科技時代,白厚善已十分看重資本運作,積極為當升科技尋找風險投資。在他創建容百科技的過程中,金沙江資本等風投機構更是頻頻現身在投資股東列表中。市場消息稱,白厚善善於運作資本,為公司定下三條鐵律:技術必須領先行業三年,資本必須綁定產業龍頭,產能必須超前市場需求。
不過,行業周期變幻,容百科技業績曲線呈現出「大起大落」的波動,股價也跟隨坐上了「過山車」。
2019年至2021年的順周期中,容百科技的營業收入從41.90億元暴增至102.59億元,歸母凈利潤從0.87億元躍升至9.11億元。而在2022年開始的逆周期中,容百科技的營業收入從301.23億元下滑至2024年的150.88億元,歸母凈利潤從13.53億元下滑至2.96億元。
同花順iFind顯示,2019年至2021年,容百科技股價從40元/股的區間衝擊至100元/股以上,2022年創下股價歷史最高紀錄168.00元/股,隨後持續下跌,股價呈現典型「A字殺」走勢。
隨著容百科技業績出現積極變化的跡象,其股價是否有機會重上巔峰仍有待時間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