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郭可欣
2024年,h&m在中國市場持續發力:從可持續材料使用比例突破89%,到聯手本土設計師推出文化聯名系列;從全渠道數字化體驗升級,到區域市場門店形象煥新……這一系列舉措背後,是h&m集團零售大中華區總裁司懿德對「中國戰略」的深刻洞察。近日,封面新聞專訪司懿德,探討h&m如何以技術創新與本土化策略,推動時尚產業可持續發展,並在消費復甦背景下進一步深耕中國市場。
h&m集團零售大中華區總裁司懿德
可持續目標提速:再生材料使用率提前達標
h&m曾提出「2030年實現100%可持續材料生產」的目標,而這一進程已遠超預期。從《h&m集團2024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來看,再生或可持續來源材料的使用比例已達到89%,其中再生材料的使用比例為29.5%,提前一年基本完成了2025年之前達到30%的目標。而中國設計中心還在推動可持續產品創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司懿德介紹道,中國設計中心不僅與中國供應商合作,採用可持續生產工藝,推出符合本土市場時尚風格的高品質產品;還在去年12月「新設計力·可持續新裳大賽」中挖掘本土設計人才,激發學生們的創造力和潛能,推動時尚產業向著更加可持續的未來發展。
尊重消費者需求:結合城市洞察 深化本土化戰略
近年來,h&m持續加碼本土化策略。從2019年首次與中國設計師陳安琪女士(angel chen)合作;到2022年,設立了全球首個由中國設計團隊組成的「中國設計中心」,專門為中國消費者設計和生產產品;再到2023年,與中國藝術家楊婉合作推出中國新年系列,展現了本土美學設計;2024年,h&m宣布與上海時裝周合作推出中國設計師系列,支持年輕的中國時尚人才。司懿德表示,未來,h&m期待與富有創意的本土設計人才合作,共同拓展時尚產業的可能性,為中國新生代時尚力量帶去更多關注與支持,同時也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進一步深化本土化戰略。
h&m中國設計師合作系列限時快閃空間
在司懿德看來,國際視野與本土文化的平衡在於尊重消費者需求。他經常通過騎行和地鐵出行觀察中國消費者的時尚偏好,他表示,這些體驗能夠更好地幫助h&m更好地了解消費者需求,從而影響產品設計與營銷策略,推出更符合本土市場需求的時尚產品。他提到,伴隨著城市citywalk概念的流行,去年春天,h&m推出中國本土設計「都市隨型所遇」系列,鼓勵大家漫步城市,探索生機與活力,持續點亮巡遊申城商圈及各地標商業體的時尚美陳。此外,h&m攜手小紅書平台推出「遛遛生活節」,打造新的「城市旅行名片」的同時也為推進城市數字經濟建設帶來新的乘積效應。
聚焦消費者體驗:優化線下門店 持續升級數字化服務
司懿德告訴封面新聞記者,2024年h&m在四川區域市場表現良好,h&m升級了包括成都合生匯在內的店面形象。「作為h&m在全球重塑其時尚品牌計劃的關鍵一步,我們正通過審慎評估,選擇中國核心城市開設全新的品牌旗艦店,同時優化掉部分小中型門店,以集中優勢資源對區域重點店鋪進行升級煥新,助力h&m在中國市場擁有更為合理的門店布局,並獲取更高的運營效率。我們希望通過這些舉措,不斷提升門店的盈利能力和增長潛力。一直以來,我們都致力於為中國消費者帶來無縫銜接的全渠道購物體驗。在線上零售平台,我們也在不斷強化數字化體驗,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便捷的購買渠道,讓時尚服務大眾。」
h&m上海南京東路旗艦店
2024年,h&m攜全品類商品入駐抖音和拼多多,並進一步豐富時尚前衛的產品系列。在這兩大領先電商平台上,消費者可以通過新的視覺設計和優化的導航功能,感受到品牌提供的嶄新的數字體驗。未來,h&m將持續深耕數字渠道,為消費者引入時尚前衛的服飾系列、打造鼓舞人心的數字化體驗,並提供無與倫比的性價比。司懿德前調,中國是h&m至關重要的戰略市場。「我們的目標是為中國消費者打造優質優價的時尚世界,助力他們用時尚表達自我。」
提升產品力、提升品牌力、提升消費者體驗是品牌非常看中的三個方面,司懿德說:「通過以上舉措,我們希望在中國市場持續深耕,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價值與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