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建廠成本翻五倍,台積電硬闖虧本局!千億投資暗藏什麼玄機?

2025年04月04日16:00:31 財經 3506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最近科技圈爆出個大新聞,台積電宣布要在美國猛砸1000億美元建晶圓廠、封裝廠,還整了個研發中心,一旦投資落地,這將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筆外來投資,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建的「超級工廠」很有可能直接撼動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格局。

很多小夥伴聽到這消息的第一反應是:台積電這是要去給美國打工了嗎?

赴美建廠成本翻五倍,台積電硬闖虧本局!千億投資暗藏什麼玄機? - 天天要聞

千億美元砸向美國,台積電到底要幹嘛?

咱們先來看看台積電這筆投資具體有些啥大動作,台積電計劃在亞利桑那州建三座晶圓廠,而且還要搞兩個先進的封裝設施和一個研發中心。

幾座廠房一落地差不多四年時間就能給當地新增4萬個就業崗位,會極大的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這麼下來台積電在美國的投資總額就衝上了1650億美元,直接成美國外來投資的「扛把子」。

台積電在美國建廠到底要做啥樣的晶元呢?台積電目前已經透露出了部分消息,這些廠子會覆蓋5nm到3nm甚至是2nm製程技術,這可真的是下了血本了。

赴美建廠成本翻五倍,台積電硬闖虧本局!千億投資暗藏什麼玄機? - 天天要聞

台積電目前最先進的晶元技術留在台灣,看這意思台積電是準備整整齊齊的把核心搬到美國了,這些年台積電的動作一直不小,去年已經宣布在日本和德國建廠,難道台積電要徹底拋棄台灣,要把家底搬空嗎?

美國的晶元廠建成後並不會立刻投入最先進的晶元生產,台積電自己在台灣的N2(2nm)技術還沒正式量產,他們計劃把這些相對成熟的技術先搬到美國,美國工廠開始運轉後,台積電會先拿N3、N5這些已經在台灣大規模量產的技術試水。

所以很多業內人士已經做出了推斷,台積電實際就是想用這些技術在美國打下市場基礎,為之後的發展留個後手。

赴美建廠成本翻五倍,台積電硬闖虧本局!千億投資暗藏什麼玄機? - 天天要聞

從投資的角度來講,台積電的這次大規模轉移並不划算,在美國建廠的成本可比在台灣高多了,同樣的晶圓廠在美國的建設成本比台灣貴四五倍,工程師工資也比台灣高三到五倍,所以很多人都感覺台積電的這次燒錢行動根本就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看來他們是嗅到了什麼風聲,要下一盤大棋了!

台積電到底嗅到了啥風聲?

台積電這一頓猛如虎的操作所圖為何?台積電並不僅為了建廠而建廠,大家普遍認為,台積電這一步棋表面上是為了響應美國的「製造業迴流」政策,其實是小在這波大變局中給自己找好退路。

美國這些年的晶元政策一直不太友好,特朗普在位的時候直接喊話要對外國晶元加關稅,台積電這種巨頭企業不得不考慮這些政策風險。2023年特朗普就對台灣晶元動了心思,說可能要加100%的關稅,嚇得台積電趕緊加快在美設廠的步伐。

赴美建廠成本翻五倍,台積電硬闖虧本局!千億投資暗藏什麼玄機? - 天天要聞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台積電是在「避雷」,他們為了規避關稅風險決定提前在美國布局,這麼看來台積電還是有深謀遠慮的,是想在這盤大棋局中步步為營。

除了關稅問題之外,台積電還有別的目的,從市場角度說,蘋果、英偉達、高通這些美國大廠都是台積電的客戶,佔台積電營收很大一部分,如果在美國本土生產相關晶元,不僅讓這些大客戶「用晶元更順手」,還能縮短供應鏈,打起市場來更有效率。

台積電靠的是先進位程晶元打的天下,而現在政治環境那麼複雜,美國一直有意拉攏半導體產業鏈迴流。一旦美國對我國出台更加嚴格的晶元限制政策,台積電肯定得先做好兩手準備!

所以去美國投資不光是降低關稅壓力,還有那麼點避禍的意思,黃仁勛就是想把錢當做給美國的投名狀,讓台積電為自己多找幾個「安全區」,未來一旦風雲突變,美國廠就成了他們堅實的「後方基地」。

赴美建廠成本翻五倍,台積電硬闖虧本局!千億投資暗藏什麼玄機? - 天天要聞

只不過台積電的想法真的能如願以償的實現嗎?現在看來沒那麼容易。美國建廠的成本高出天際,台積電的利潤空間肯定會被壓縮,台灣媒體對這件事情也非常關注,現在已經給出了具體的估算,在美國用N4和N5工藝生產晶元的價格比台灣高了20%到30%,這個成本不僅台積電自己扛不住,就連客戶也得考慮考慮到底值不值得花這麼多錢買美國的晶元。

不管怎麼說,台積電的千億美元投資計劃已經讓很多台灣人心裡有點發慌了,台灣這兩年靠著的就是台積電這幾個有限的大廠撐著,如果台積電華麗麗的轉身走人,很有可能將台灣積攢了多年的核心技術和人才一夜之間全部掏空。

這樣台灣將喪失在美國眼中的利用價值,未來的國際局勢中,美國有很大的概率棄台灣而不顧,所以現在台灣的輿論已經炸鍋了,不少人批評民進黨當局,如果把台積電這個「護島神山」都給賣了,那台灣也真的危險了。

雖然台積電砸了這麼多錢,但能不能完全實現他們的圖謀目前還真不好說,一方面他們在美國開疆拓土,另一方面也得平衡好台灣本地的利益。畢竟台積電的基礎依然在台灣,要是這邊的產能和研發被掏空,以後可就沒法回頭了。

赴美建廠成本翻五倍,台積電硬闖虧本局!千億投資暗藏什麼玄機? - 天天要聞

台積電的千億投資,圖謀能成嗎?風聲又從哪來?

台積電一下子宣布在美國建三座晶圓廠不管台灣民眾和島內媒體都不擔心,台積電要向美國轉移一部分核心內容已經確定了,不管是「逃離」台灣還是「賣台」,台積電內心的算盤真的能實現嗎?

咱們先來看結果,如此大規模的投資一定會讓台積電把最先進的晶元製造技術帶到美國,這對於美國來說是太重要了,台積電本來就是全球晶元生產的第一梯隊,如果能在美國生產頂尖晶元,那美國市場的供應穩定性就能大幅提升。

這樣美國政府就再也不用擔心台海問題卡住晶元供應鏈了,對台積電來講也可以規避之前特朗普揚言的關稅大棒。

如果台積電的所有投資都落地之後,佔地1100英畝的Fab 21廠區可是台積電在美國布局的核心,亞利桑那州將會是台積電在美國發展的起點,一旦順利投產,美國的晶元製造產能會大大提升,台積電也可以借著這股東風在美國開枝散葉,對於美國和台積電來說,這種狀態將是雙贏。

赴美建廠成本翻五倍,台積電硬闖虧本局!千億投資暗藏什麼玄機? - 天天要聞

但這一切都是理想狀態下的,台積電的那幾位美國大客戶願不願意幫著台積電一起承擔成本上升的後果現在還說不好,要麼就是晶元路途遙遠可能會交貨不及時,要麼交貨及時就要面臨大幅漲價,這筆賬估計還得好好算一算。

其中最歡迎台積電赴美建廠的大概就是蘋果公司了,一直以來蘋果的產品都會依賴台積電生產的晶元,這些年蘋果晶元技術更新迭代飛快,如果台積電沒法及時供貨,蘋果新品上市時間就可能受影響。所以台積電把工廠建在美國,蘋果肯定是第一個拍手叫好。

這一波大遷徙肯定會改變全球晶元行業的格局,如此大張旗鼓的投資就是在告訴世界晶元行業一個信息,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正迎來新一輪遷徙,而這次遷徙的方向很可能就是美國。

單純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種輿論導向對我們是很不利的,不過台積電內心的圖謀真的能落地嗎?咱們還得回頭看看歷史,全球晶圓代工產業經歷了幾次大轉移。

赴美建廠成本翻五倍,台積電硬闖虧本局!千億投資暗藏什麼玄機? - 天天要聞

第一次是從美國轉到日本,接著又從日本轉到韓國和台灣,而這一次遷徙的苗頭似乎又準備回到美國。

為了重振自己的半導體製造能力,美國推出了《晶元與科學法案》,用大筆資金支持本土產業發展,美國的「野心」其實就是想通過台積電把半導體製造這一塊「核心技術」重新抓回自己手裡。

美國市場的台積電已經成了這波遷徙中的先鋒,雖然從短期看美國建廠的成本很高,供應鏈和人才問題也讓一些業內人士擔心,但從長遠角度看,美國一旦建立了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代工巨頭台積電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赴美建廠成本翻五倍,台積電硬闖虧本局!千億投資暗藏什麼玄機? - 天天要聞

美國想要在半導體製造上徹底擺脫對亞洲的依賴,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台積電的技術雖然先進,但要完全移植到美國還需要時間,不光是工廠設備的問題,技術人員培訓、原材料供應鏈的轉移,這些林林總總的問題都不簡單。台積電美國工廠的成功既要看美國政府的支持力度,還得指望整個產業鏈能在美國順利落地。

結尾

現在可以確定的是,台積電在美國投下千億美元的目的絕對不止是蓋幾座工廠那麼簡單。它在下一盤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大棋。

而美國就是這盤棋的關鍵落子,工廠能不能順利運轉,客戶是不是買賬,產業鏈遷徙的腳步有多快,都會影響著台積電的未來。

台積電現在正在關鍵的十字路口,賭的就是對半導體行業的未來,成功了會在全球半導體領域站得更穩,繼續引領行業;如果失敗,可能會被高昂成本和產業鏈問題拖累,從神壇跌落。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慘烈,美股兩天蒸發7.61萬億美元;馬斯克財富一周縮水280億美元;尹錫悅被罷免,誰是下一任韓國總統 | 一周國際財經 - 天天要聞

慘烈,美股兩天蒸發7.61萬億美元;馬斯克財富一周縮水280億美元;尹錫悅被罷免,誰是下一任韓國總統 | 一周國際財經

每經記者:蔡鼎 宋欣悅 蘭素英 鄭雨航 岳楚鵬 每經編輯:何小桃,蘭素英 ◆ 北京時間4月3日凌晨,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兩項關於所謂 「對等關稅」的行政令。此舉一出,直接在華爾街引爆一場史無前例的「自殘式」拋售。短短兩個交易日內,美股(不含OTC)公司總市值累計蒸發達7.61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5.3萬億元)。納指從今年2...
特朗普的關稅:9.2 萬億債務到期前的一次豪賭! - 天天要聞

特朗普的關稅:9.2 萬億債務到期前的一次豪賭!

大多數人聽到「關稅」時,都會想到價格上漲和貿易戰。但特朗普政府最新推出的關稅不僅僅是下意識的保護主義舉措,他有他的如意算盤。 實際上,這是一項高風險的努力,真正目的是建立槓桿和資源來管理美....
AWE2025現場直擊:長虹家電全面AI化 演繹品牌躍升新路徑 - 天天要聞

AWE2025現場直擊:長虹家電全面AI化 演繹品牌躍升新路徑

3月20日,萬眾矚目的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以下簡稱AWE2025)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盛大啟幕。開展首日,長虹發布了首款治癒系AI TV、客餐廳PRO共享空調、面向低空經濟的通信模組等產品,彰顯了長虹家電全面AI化和為低空經濟等新興行業提供賦能支持的科技
6家上市公司周六晚間,發布重要消息公告 - 天天要聞

6家上市公司周六晚間,發布重要消息公告

一、誠邁科技,這位科技領域的探險家,以自有資金2,500萬元人民幣為舟,攜手南京六翼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無錫格瑞斯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績溪縣開塬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蘇州源華創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一眾夥伴,共同駛向智能製造的藍海。
7499起人人都買得起,被網友狂噴的華為新機被友商盯上了! - 天天要聞

7499起人人都買得起,被網友狂噴的華為新機被友商盯上了!

華為手機又火了!不過這次可不像2023年底Mate60系列那樣是正面的火,而是負面的火。是什麼事情相信大家也都清楚了,小智這裡不過多敘述,但有一說一這次的負面並不是來自華為手機本身,因為雖然PuraX並不算多大的創新,連去年的MateX非凡大師
鴻海2025年3月營收 5521 億新台幣同比增長23.4%,為歷年同期最高 - 天天要聞

鴻海2025年3月營收 5521 億新台幣同比增長23.4%,為歷年同期最高

IT之家 4 月 5 日消息,富士康母公司鴻海今日公布了其第一季度財務數據,營收創下歷史新高,主要受益於人工智慧產品的強勁需求。鴻海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24.20%,達到 1.64 萬億新台幣(IT之家註:現匯率約合 3605.92 億元人民幣)。此外,鴻海 3 月份營收同比增長 23.37%,至 5521.25 億新台幣(現匯率約合 1213.97 億元
曾經世界五百強,日本149家,美國151家,中國只有3家,現在呢? - 天天要聞

曾經世界五百強,日本149家,美國151家,中國只有3家,現在呢?

世界五百強是美國《財富》雜誌對全世界實力最強企業的統計與總稱,主要依據企業的年收入進行排名。各國企業都想要躋身世界五百強行列。畢竟一旦達到了這個標準,便證實自身已經是國際大企業,且綜合實力位居世界前列。全球的企業數量多如牛毛,因此能夠進入5
換手率、季度毛利率因子表現較好 - 天天要聞

換手率、季度毛利率因子表現較好

來源:量化先行者因子IC跟蹤IC方面,最近一周,1個月日均換手率、1個月非流動性衝擊、1個月換手率波動等因子表現較好,一年動量、季度資產周轉率、季度sp等因子表現較差;最近一月,1個月日均換手率、1個月換手率波動、Fama-French三因
哪些行業景氣度在上行?——細分行業景氣度跟蹤 - 天天要聞

哪些行業景氣度在上行?——細分行業景氣度跟蹤

來源:量化先行者行業歷史盈利跟蹤在每月末計算各中信行業的ROETTM及當前值在過去一年內、十年內所處的分位數。目前,證券Ⅱ、消費電子、工業金屬的ROETTM處於過去一年的高點,銀行、煤炭開採洗選、電源設備的ROETTM處於過去一年的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