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校辦明星企業到瀕臨退市,交大昂立如何走向沒落?

2025年03月20日07:42:09 財經 1746

從校辦明星企業到瀕臨退市,交大昂立如何走向沒落? - 天天要聞

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530)是中國資本市場中少見的歷經高校、民資、國資,再到民資多次控制權更迭的案例。從1997年成立至2023年瀕臨退市,其發展歷程揭示了股權結構動蕩、公司治理不完善與戰略轉型失敗的多重風險。

三次控制權更迭:從校辦到家族股權

1.交大系時期(1997–2008年):校辦企業的光環

1997年公司由上海交通大學組織成立,通過學校持股交大昂立持股工會以及交大南洋公司三個股東,控制交大昂立35%的股權。

​2001年上市時,上海交大通過交大南洋集團、上海茸茸實業等合計控制34.5%股權,仍然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2.中金投資時期(2009–2016年):資本入局,轉型失敗

​2009年中金投資集團通過收購上海交大南洋集團72%股權,間接控制交大昂立16.3%股份,成為實際控制人。注意,這裡的中金投資集團是由周傳有控制的一家民營企業,並非中金公司。

​周傳有控制公司後,在2010年提出「大健康+金融」戰略,但成效有限,2010–2015年保健品營收從2.8億元降至1.2億元,毛利率從65%跌至42%。2014年斥資3.2億元參股民營銀行項目,後因政策限制終止,計提損失0.8億元。

​最終,2016年交大南洋集團減持至8.9%,失去控制權。

3.​大眾交通時期(2017–2021年):股東內鬥,業績虧損

​2017年,大眾交通集團增持至22.65%,成為第一大股東。但業績並沒有得到好轉,虧損反而繼續擴大。2017–2020年累計虧損4.3億元,其中2018年因投資泰凌醫藥計提減值5.3億元。

​最終,2021年大眾交通減持至15.3%,退居第二大股東,公司實際控制人再次變更。

​4.嵇敏系時期(2022年至今):家族集團、退市警告

​2022年,由嵇敏控制的四家公司,上海韻簡實業、上海飾傑裝飾、麗水新誠和麗水農幫增持交大昂立股份,嵇敏合計掌握交大昂立26.17%股權,超過大眾交通,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但公司財務狀況依舊沒有得到改善,2021-2023年連續三年虧損,股票代碼被掛ST,2024年半年報披露公司扭虧為盈,才得以摘牌。

​二、董事會治理困局:權力競爭白熱化

民營資本控制權反覆更迭並未帶來治理改善,反而加劇決策短視與制衡失效。

  1. ​2018年戰略轉型否決案

提案內容:大眾交通提議投資5億元建設智慧養老社區,預測年收入2億元。

​投票結果:董事會4票贊成、6票反對、1票棄權。

2018年,提出「交通+養老」轉型提案,但沒有通過董事會投票。

從校辦明星企業到瀕臨退市,交大昂立如何走向沒落? - 天天要聞

2018年交大昂立董事會結構

  1. 2023年罷免董事長案

​提案內容:指控嵇敏「未披露年報」及「違規解聘審計機構」,提出罷免嵇敏董事長職務。

投票結果:董事會3票贊成、4票反對。

投票影響:決議公布次日股價暴跌14%,市值單日蒸發1.7億元。

從校辦明星企業到瀕臨退市,交大昂立如何走向沒落? - 天天要聞

2023年交大昂立董事會結構

​2023年,董事會提出罷免嵇敏提案,但嵇敏已對董事會席位有所控制。首先,董事會人員中除了何俊以外,全部進行了更換,其次,嵇敏將董事會席位由11位縮減至7位,並且稽霖和嵇敏兄弟二人均進入了董事會,最終董事會以4:3否決罷免嵇敏提案。

從校辦明星企業到瀕臨退市,交大昂立如何走向沒落? - 天天要聞

​交大昂立的治理結構使控制權失衡,2018年儘管董事長為大眾交通系,但在董事會投票中,中金投資系更站優勢,因此戰略轉型提案未能通過。2023年嵇敏通過縮減董事會席位、安插家族成員來控制董事會,使罷免案未能通過。治理結構從多元制衡滑向家族集權,董事會決策從專業審議退化為實控人操控工具,疊加年報披露違規等亂象,最終引發股價單日暴跌14%,暴露民營資本無序爭奪下的治理失效。

三、治理失衡,業績衰敗

總體看交大昂立近25年的業績狀況,營業規模不升反降,盈利情況波動較大,其中2008年、2018年和2022年出現三次業績暴雷。

從校辦明星企業到瀕臨退市,交大昂立如何走向沒落? - 天天要聞

​1. 技術紅利期(1999–2007):安於現狀,沒有創新

依託「昂立一號」口服液的技術先發優勢,2001-2004年營收連續增長,但此後業績大幅回落。2006-2007年,營業收入有所回復,但是凈利潤出現下降,隨後2008年業績再次大幅下降,核心原因在於:

  • ​研發投入萎縮:2007年研發費用率0.8%,遠低於行業均值4%;
  • ​渠道僵化:過度依賴國有醫藥站體系,錯失商超、電商轉型窗口。

​2. 資本擴張期(2008–2017):投機性投資反噬主業

為突破增長瓶頸,公司轉向金融投資(興業證券)和醫藥併購(泰凌醫藥),但埋下暴雷隱患:

  • ​2008年巨虧:金融危機導致興業證券股價暴跌,投資浮虧2.1億元,凈利潤驟降-1.83億元;
  • ​跨界失控:2015年收購泰凌醫藥耗資4.2億元,但標的三年累計虧損3.8億元,形成「投資虧損+商譽減值」雙虧。
  • 2011–2016年累計研發費用0.69億元,僅為湯臣倍健同期的20.41%。

從校辦明星企業到瀕臨退市,交大昂立如何走向沒落? - 天天要聞

交大昂立和湯臣倍健研發投入對比(億元)

​3. 治理失衡期(2018–2023):強推醫養業務,業績潰敗

實控人更迭引發治理割裂,業務決策徹底偏離市場化邏輯:

​2018年轉型暴雷:強推醫養業務卻遭民非機構集體違約,疊加保健品收入同比下滑16.4%,凈利潤創-5.26億元歷史新低;

​2023年治理失衡:通過對董事會結構的變更導致董事會決策流於形式化。當年營業收入僅為2.96億元,同比降低21.5%。

四、總結

交大昂立從校辦明星企業淪為ST股,折射出控制權爭奪與戰略短視的治理困局。三次實控人更迭中,技術初心讓位資本投機,股東內鬥使董事會權力失衡,權力爭奪中使得業務發展受到嚴重影響,進而導致業績大幅下降。中金系的金融擴張、大眾系的養老潰敗到嵇敏系的家族集權,暴露的是民企治理重控制、輕治理的弊病。交大昂立的沒落,不僅是一家企業的失敗,更是中國資本市場治理缺陷的縮影。

從校辦明星企業到瀕臨退市,交大昂立如何走向沒落? - 天天要聞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邏輯學在民營貸款風險控制中的應用(下) - 天天要聞

邏輯學在民營貸款風險控制中的應用(下)

四、辯證邏輯辯證邏輯的基本原理強調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分析問題,注重矛盾的對立統一和動態變化。辯證邏輯在貸款風控中常常應用於行業周期分析,不同行業在不同經濟周期中的表現不同。例如:在經濟繁榮期,房地產行業可能表現良好,但在經濟衰退期,風險較
以二次奮鬥破局 以清正修身立本 - 天天要聞

以二次奮鬥破局 以清正修身立本

深入推進二次創業」未來,我們要「活下去」一定是辛苦的。董事會提出「二次創業」號召好幾年了,大家一定要有深刻地理解。什麼叫二次創業?二次創業就是創業。馮總雖然在銀行大平台工作過,但是獨自去東營、濰坊籌建分行時就是創業,創業是從無到有,從零到一
單日獲資金凈流入超5200萬元,300紅利低波ETF(515300)衝擊4連漲 - 天天要聞

單日獲資金凈流入超5200萬元,300紅利低波ETF(515300)衝擊4連漲

截至2025年5月9日 10:17,滬深300紅利低波動指數上漲0.47%,成分股華能水電上漲2.18%,興業銀行上漲2.04%,浦發銀行上漲1.81%,寧滬高速上漲1.45%,成都銀行上漲1.36%。300紅利低波ETF(515300)上漲0.44%, 衝擊4連漲。流動性方面,300紅利低波ETF盤中成交1728.58萬元。拉長時間看,截至5月8日,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