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出圈!中國資產重估!最新解讀

2025年03月09日20:50:25 財經 9657

DeepSeek出圈!中國資產重估!最新解讀 - 天天要聞

【導讀】基金經理熱議「中國資產重估」:全球資本對中國科技產業競爭力重新定價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方麗 張燕北 孫曉輝

「中國資產重估」成為近期被熱議的高頻詞。

今年以來,以deepseek、宇樹科技為代表的國內科技及先進位造行業強勢出圈,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科技創新的潛力與實力,推動中國權益資產迎來價值重估。

在全國兩會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deepseek在全球人工智慧領域脫穎而出,不僅使ai行業深受震撼,也讓世界對中國科技創新能力有了新的認識,帶動了中國資產價值重估。

伴隨資金不斷流入,近期港股與a股表現強勢,其中,恒生科技指數年內漲幅超過30%,領跑全球;a股科創50指數漲幅超過12%,科技板塊受「ai+」浪潮推動持續走強。

此輪行情的根本驅動力是什麼?如何定義「資產重估」?哪些因素導致重估?如何看待科技板塊在此輪行情中的引領作用?哪些細分領域可能成為下一階段資本市場的焦點?外資近期紛紛看好中國資產,並增配中國資產趨勢是否可持續?

對此,中國基金報記者採訪了五位投資人士,共同探討中國資產重估的意義和未來前景。他們分別為:

DeepSeek出圈!中國資產重估!最新解讀 - 天天要聞

南方基金宏觀策略部聯席總經理 唐小東

DeepSeek出圈!中國資產重估!最新解讀 - 天天要聞

廣發上證科創板人工智慧etf基金經理 曹世宇

DeepSeek出圈!中國資產重估!最新解讀 - 天天要聞

國投瑞銀基金經理 李威

DeepSeek出圈!中國資產重估!最新解讀 - 天天要聞

長城久鑫基金經理 余歡

DeepSeek出圈!中國資產重估!最新解讀 - 天天要聞

中航趨勢領航基金經理 王森

受訪基金經理認為,這一輪行情的核心驅動力是「技術突破+政策共振」。重估中國資產價值,本質是全球資本對中國科技產業競爭力的重新定價。基本面向好與估值下降的背離,是這一輪中國權益資產重估背後的重要原因。

展望後市,基金經理普遍表示,從大類資產配置角度看,需要重視a股和港股的投資價值,全年維度看好科技成長方向跑出超額收益,計劃重點圍繞ai、自主可控、新質生產力等主線進行投資。

技術突破+政策共振

成為本輪行情核心驅動力

中國基金報:春節後中國資本市場表現亮眼,您認為此輪行情的主要驅動力是什麼?與以往有何不同?

唐小東:首先,deepseek和《哪吒2》取得巨大突破,彰顯我國在科技、文化領域也具備提供全球頂級產品的實力,極大提升全社會的信心和認同感。對於市場估值而言,信心比黃金珍貴。其次,特朗普上台後一系列不同尋常的政策,使得全球投資者重新審視以美國為重心的資產配置結構,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採取更加平衡的資產配置策略。

曹世宇:本輪以科技為代表的中國資產表現亮眼,其中一個背景是國內權益資產處於相對低估區間。如果用主要寬基指數的風險溢價來衡量a股的估值水平,一方面a股經歷1月調整後估值水平有所回落,另一方面長端利率的快速下行也導致主要寬基的風險溢價快速上行至超過過去三年「均值+1倍標準差」的位置。

本輪行情的驅動力主要有兩個:一是科技產業的積極變化,這是本輪行情的核心驅動力。自春節以來,ai、機器人等領域的積極進展推動海內外投資者重新審視中國科技、先進位造領域的投資價值。二是積極的政策支持。

李威:本輪行情主要來自deepseek大模型的問世和廣泛傳播,全球範圍內對於中國ai產業的技術實力的認同感快速提升。從2024年三季度開始,國內互聯網大廠的資本開支持續上修,顯著提升了國產算力的景氣度,國內企業在模型實力上也開始具備國際領先水平,有利於國內ai應用的長遠發展。因此,與此前科技行情相對依賴于海外ai產業的進步不同,本輪行情更傾向於由國內ai產業的內生髮展所驅動。

余歡:今年以來,以deepseek、宇樹為代表的國內科技及先進位造企業強勢出圈,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科技創新的潛力與實力,推動中國權益資產迎來價值重估,疊加此前估值處於相對低位,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入。

本輪行情是以科技和先進位造類股票為主導,反映了市場對國內新質生產力方向的高度認可。與以往市場交易海外科技行業進展的國內映射邏輯不同,此輪行情「以我為主」,交易的是我們自身科技的進步和潛力。

王森:這一輪行情的核心驅動力是「技術突破+政策共振」。以deepseek為代表的國產ai大模型橫空出世,不僅點燃了市場對ai產業的想像力,更標誌著中國科技企業從「跟隨者」向「並跑者」的關鍵跨越。與以往「政策市」或「流動性驅動」不同,這次是內生技術變革引領的價值發現。

基本面向好與估值下降的背離

是中國權益資產重估的重要原因

中國基金報:「中國資產重估」成為近期的高頻詞,您如何定義「重估」?哪些因素推動重估?

余歡:deepseek橫空出世,打破了中美ai發展的預期差。從本質和內涵來看,「重估」是資產價值的重估,是對公司未來現金流、盈利能力和增長潛力的重估,是資金重新評估中國資產的真正內在價值。推動這種重估的因素是ai技術的快速進步讓市場看到其巨大的發展潛力,很多行業都可以通過ai技術降本增效,相關產業鏈也會因此受益。

唐小東:我們非常認同「中國資產重估」的說法。「重估」的含義是,市場認識到之前給中國資產的長期估值是不合理的,因此市場估值將有望上升到一個顯著高於之前的水平,且不會再跌回來。推動重估的因素,用一個詞總結就是「信心」,deepseek和《哪吒2》都是信心的來源,此外,我國宏觀經濟的修復、綜合國力的提升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李威:2023年海外ai產業進入快速迭代期後,市場長期認為國內ai產業的發展進度相對落後于海外,但是,2024年四季度位元組跳動豆包大模型的用戶數量快速增長,今年一季度deepseek大模型通過工程優化的方式,開闢了一條高性價比的路線,國產ai大模型的能力在全球得到認可。在此背景下,以互聯網大廠為代表的國內企業在ai方面持續提升資本開支,國產算力企業將從邏輯演繹期逐步走入訂單及業績的兌現期,以idc、雲計算為代表的部分資產從過去的供需過剩狀態進入需求高速增長期,從而獲得重估的機會。

曹世宇:在本輪行情啟動之前,中國資產整體處於偏低估狀態,資產價格重估有其合理性。過去兩年,中國科技領域、先進位造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除了近期市場關注度很高的ai領域,過去兩年中國的出口份額佔比也在持續走高,尤其是高價值量商品的出口佔比持續提升,表明中國在先進位造領域的競爭力大幅增強。在基本面向好的同時,過去兩年權益資產的估值並沒有明顯變化,當然,權益資產的估值受多重因素影響。這種基本面向好與估值下降的背離,是這一輪中國權益資產重估背後的重要原因。

從行情催化角度來看,deepseek的成功是重要的催化劑。deepseek在大幅降本的條件下實現了媲美頂級模型的效果,並直接推動海內外科技圈、資本市場重新審視中國科技企業、科技資產的長期價值。

王森:所謂「重估」,本質是全球資本對中國科技產業競爭力的重新定價。過去,中國科技股的估值更多基於商業模式創新,如互聯網平台的流量紅利,而現在,deepseek等技術突破讓市場看到中國在ai演算法、算力效率等底層技術的突破能力,疊加政策對「卡脖子」技術的攻堅決心,中國科技企業正從「追趕者」變為「規則制定者」。

三大核心因素推動重估:一是國產ai技術突破打破「技術天花板」預期;二是政策明確「新質生產力」發展主線,構建從研發到產業化的完整生態;三是中國科技股當前估值僅為納斯達克的一半,形成全球配置窪地。

看好科技板塊繼續發揮行情引領作用

中國基金報:您如何看待科技板塊在此輪行情中的引領作用?其基本面預期能否支撐當前估值?

李威:作為本輪行情的領頭羊,科技板塊將持續發揮帶頭效應。以恒生科技為例,其中的互聯網企業前期並未對雲計算、ai大模型等ai業務進行定價,疊加當前經濟形勢穩中向好,其估值仍處於歷史中低分位數,基本面完全可以支撐當前估值。隨著下遊客戶上修資本開支,眾多國產算力企業的業績在保持高增速的情況下,也在持續跟隨上修,估值遠未進入泡沫化階段。

余歡:科技是興國之本。科技板塊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一環,在大國競爭中舉足輕重。此輪行情中,人形機器人、ai算力、ai應用、科技互聯網等細分科技板塊領漲,是資本對相關行業產業進展和未來發展潛力的認可。但也需要注意,資金面和情緒面驅動的上漲使得一些科技股被高估,後面可能面臨著估值消化的壓力,因此,在投資上需要專註有基本面的公司。

王森:國產ai技術的突破點燃了市場對技術驅動型增長的信心,我們看好科技板塊未來繼續發揮行情引領作用。至於估值,短期內可能有部分個股被炒得過高,但從中長期看,政策扶持、需求爆發和業績兌現正在形成支撐,關鍵是甄別「真成長」和「偽概念」。

關注人形機器人、智能駕駛、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細分領域

中國基金報:新質生產力中哪些細分領域可能成為下一階段資本市場的焦點?原因是什麼?

王森: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是「技術革命性突破+產業深度融合」,我重點關注四個方向:

第一,ai基礎設施。算力晶元、數據傳輸、數據存儲這些「ai底座」會持續爆發。當前,ai訓練對算力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國內企業正在研發更高效的晶元架構,政策將算力納入新型基礎設施,形成產業與政策的雙重驅動。

第二,人形機器人。這個領域正在從實驗室走向工廠和家庭。製造業「機器換人」需求強烈,人形機器人能適應複雜場景,成本也在快速下降。政策方面,工信部提出2025年製造業機器人密度翻番,這將創造萬億元級市場空間。

第三,半導體。國產替代進入攻堅階段,光刻機、刻蝕機等關鍵設備實現技術突破,ai算力需求爆發推動晶元設計迭代,未來五年有望誕生「中國版英偉達」。

第四,低空經濟。無人機物流、載人飛行器等「空中經濟」加速商業化,深圳等地已開放低空試點,政策支持構建低空產業生態,預計2030年市場規模超萬億元。

這些領域的共同特徵是:技術突破進入產業化臨界點,政策提供持續動能,市場需求呈爆髮式增長。

余歡: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ai+」、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領域政策支持力度有望加大,技術突破與產業化進程有望加速;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終端(手機/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數字經濟場景被重點提及,ai技術迭代及應用落地或成核心驅動力。

李威:針對新質生產力的頂層設計在持續推出,政策的密集發布有望驅動板塊行情持續向好。根據產業化進展、政策支持力度和遠期市場空間的情況,我們重點關注人形機器人、智能駕駛、低空經濟、商業航天、固態電池等細分方向。

外資對中國資產估值的系統性修正仍處初期階段

中國基金報:外資近期紛紛看好中國資產,並增配中國資產。您認為外資態度轉變的核心原因是什麼?這種趨勢是否可持續?

曹世宇:首先,中國企業在科技、先進位造領域取得的進步開始為海外投資者所認可。其次,市場對中國未來的經濟預期出現改善,也是外資轉變對中國資產態度的重要因素。

不管是科技領域的進步,還是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的改善,我們認為都是可持續的,因此,對中國資產重估的持續性持相對樂觀的態度。

余歡:外資增配中國資產的核心驅動在於「估值重塑+敘事邏輯變化+盈利預期改善」三重邏輯,且短期內情緒、資金和政策支撐因素尚未逆轉,預計資金流入趨勢仍可持續。

中長期需跟蹤政策力度與盈利兌現進度,但當前外資對中國資產的系統性低估修正仍處初期階段。從資金面看,近期流入港股的外資以被動資金和對沖基金為主,並有望持續增配。

王森:外資態度轉變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國經濟出現企穩跡象,消費和基建數據邊際改善;二是中國在ai領域突破美國技術封鎖,展現自主創新能力;三是美聯儲降息周期臨近,全球資本尋找高性價比資產。從可持續性看,若技術突破持續落地(如ai模型商業化)、地緣政治風險可控,外資流入有望形成長期趨勢。

「預期差」或對行情產生階段性影響

中國基金報:您認為哪些因素會對中國資產重估構成挑戰?

王森:挑戰主要來自三方面:一是技術落地節奏不及預期,如ai模型商業化進程緩慢或半導體設備突破受阻;二是局部估值泡沫風險,非理性資金追逐題材股可能引發回調;三是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包括全球流動性收緊、地緣政治衝突升級等。此外,政策執行效果也至關重要,需平衡創新激勵與防範風險。

唐小東:一是全球局勢依然非常複雜,對全球經濟的復甦帶來巨大挑戰;二是當前我國市場的投資者結構與成熟市場有較大的差異,容易導致市場行情短期波動較大,儘管決策層不斷推動長期資金入市,但市場投資者結構和波動特徵的系統性改變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投資者需要有耐心,重估不可能一蹴而就,階段性的調整有望成為入場的機會。

曹世宇:資產重估過程可能會有波折。首先,全球地緣衝突可能導致投資者情緒波動;其次,美國經濟近期出現走弱跡象,降息預期也由此出現反覆,可能影響中國資產的階段性表現;第三,國內科技進步的速度、經濟預期修復的程度也是影響國內資產價格重估的重要因素。上述問題的演繹和投資者預期之間的差異,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預期差」,可能對行情產生階段性影響。

圍繞ai、自主可控、新質生產力等主線投資

中國基金報:2025年您的主要投資策略是怎樣的?看好a股和港股哪些領域或板塊?

唐小東:相信所有人都看到當前從決策層到企業層面對科技突破的重視,也看到相關板塊股價的優異表現,因此,科技可能是當前投資者最大的共識之一,我們自然也非常認同。但是,正因為共識度極高,所以,市場波動可能會較大,建議投資者適度逆向投資。另一方面,科技之外的板塊也有很好的投資機會,我們會保持一定的均衡配置。總之,就是基礎配置偏向均衡,同時在科技板塊適度逆向投資。在港股中,我們重點關注龍頭科技互聯網企業,以及估值比a股更低的高股息港股。

李威:全年維度看好科技成長方向跑出超額收益,計劃重點圍繞ai、自主可控、新質生產力等主線進行投資。

ai是稀缺的高景氣成長賽道,國產鏈與海外鏈機會並存,算力側和應用側交相輝映,我們重點關注國產算力、海外算力新技術、端側ai、ai軟體應用、互聯網等方向。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也將持續提升,我們重點關注以先進位造、先進位程設備和材料、先進封裝為代表的半導體產業,涵蓋各類硬體和軟體的華為產業鏈,以及具有較大國產替代空間的先進位造業及軍工行業。

曹世宇:從大類資產配置角度看,與過去兩年最大的不同可能是需要重視a股和港股的投資價值,需要適度提升這兩類資產在組合中的配置比例。結構上,關注以科技、先進位造為代表的成長類行業,此外,估值分位數仍處於低位的消費、醫藥等行業也存在估值修復的可能。

余歡:結合行業發展趨勢、企業基本面來看,重點關注以下方向:一是受益於ai技術驅動和政策重點支持的子行業,包括人形機器人、智能駕駛、智慧醫療、ai端側應用等;二是行業競爭格局改善、企業進入利潤釋放期、估值仍處於合理偏低的港股科技互聯網和新消費板塊。

王森:我的策略是「關注技術迭代,買在產業拐點」,重點關注ai應用端,如人形機器人、智能穿戴、ai agent等方向,它們的技術成熟度和市場需求正在形成共振。港股方面,更看好硬科技企業和ai關聯的互聯網公司;a股則關注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半導體等細分賽道。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寧可錯過短期題材炒作,也要規避缺乏核心技術支撐的概念標的,將資源集中於能將ai技術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企業,在技術革命浪潮中把握確定性機會。

編輯:黃梅

校對:王玥

版權聲明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NAS慎用指南:RAID0+無備份+不備電,翻車別怪我沒提前勸 - 天天要聞

NAS慎用指南:RAID0+無備份+不備電,翻車別怪我沒提前勸

大學同學某君,喜看美女高清視頻,存於雲盤每日觀瞻,豈料平台開展綠色行動,平日珍藏悉數被嗶,後在馬首富家直購大容量硬碟,盤內裝滿學習資料,繼續夜夜歡樂。前年同學小聚笑談此事,老哥表示已經搞定NAS私有雲服務,不但實現多設備數據互通,而且居家、遠程都能獨享快樂後花
Deep seek分析:未來3年內,普通家庭貶值最快的7項資產 - 天天要聞

Deep seek分析:未來3年內,普通家庭貶值最快的7項資產

近些年,很多人在買了某些東西之後,剛開始心裡美滋滋的。但沒過幾年,這些商品卻成為了「賠錢貨」。最明顯的就是房子、車子。於是,有人問Deep Seek:未來三年,普通家庭最容易貶值的東西有哪些?而Deep Seek給出的答案,除了房子和車子之外,還有手機、小眾收
智慧玩梗 · 網路安全警鐘長鳴 - 天天要聞

智慧玩梗 · 網路安全警鐘長鳴

網警蜀黍在此提醒大家,在「整蠱」「搞怪」的同時,在網路安全這件事上,也別忘了保持警惕。接下來,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在網路世界中保護自己的建議。時刻記住:網路安全,不容玩笑!
OPPO「開卷」,影像旗艦淪為千元機,Reno12 Pro開始收尾了 - 天天要聞

OPPO「開卷」,影像旗艦淪為千元機,Reno12 Pro開始收尾了

以前,攝影是一項門檻較高的愛好。那時候,手機拍照效果十分有限,功能機的拍照質量差得讓人無法忍受,所以出門旅遊時,很多人要麼選擇攜帶專業的單反相機,要麼乾脆找當地的攝影師幫忙拍攝。但是現在,隨著智能手機攝影技術的飛速發展,攝影已不再是只有專業人士才能掌握的技能。
蘋果給Windows筆記本重力一擊,24GB+512GB+M4晶元,突降到7199元 - 天天要聞

蘋果給Windows筆記本重力一擊,24GB+512GB+M4晶元,突降到7199元

在如今的筆記本市場,各大品牌都在爭奪用戶的注意力,競爭異常激烈。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品牌推出了性價比非常高的產品,就連蘋果也在這場競爭中加大了力度。特別是2024款的MacBook Air,以其強大的性能和合理的價格,成為了許多用戶的首選。相比於以往的Mac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