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月29日訊(記者 吳雨其)蛇年春節來臨,不少公募基金在年前已派發「大紅包」。
截至目前,今年以來共有630隻(A/C份額分開計算)基金產品宣布分紅,累計分紅總額高達252.05億元,與上年同期的390隻、123.33億元相比,數量和金額均成倍增加,年前如此豪氣的分紅也給蛇年春節增添了節日氣氛。
財聯社記者發現,從類型上看,今年以來債券型基金仍是分紅主力,ETF也加入了分紅的大隊伍中來,而主動權益型基金則分紅較少。
短短一個月便有基金2次分紅
從基金分紅次數來看,不到1個月的時間,就有基金分紅2次宣告分紅。如合煦智遠嘉悅利率債,於1月10日和1月23日發布分紅公告,分別在1月14日和1月27日派發現金紅利,A類份額年內分紅總額為1.47億元,C類份額累計分紅0.22億元。
無獨有偶,易方達價值精選也在1月內便兩次宣告分紅,該基金於1月14日、1月21日發布分紅公告,分別在1月16日、1月23日發放現金紅利,區間間隔僅一周。兩次分紅累計發放4.38億元。
除了上述三隻產品外,1月內還有627隻基金宣告分紅1次,截至發稿,目前基金分紅總額達到252.05億元。
ETF年前大派紅包,最豪氣的為REITs
按分紅總金額排名來看,華夏滬深300ETF年前派發的紅包最大,據公告顯示,華夏滬深300ETF於1月8日發布相關公告,分紅方案為單位分紅0.0660元,現金紅利於1月23日發放,本次分紅總額達到26.83億元,居第一位。
南方中證500ETF分紅總額排在第二,為15.92億元,該基金於1月9日發布分紅公告,單位分紅為0.0910元,現金紅利於1月21日發放。華泰柏瑞紅利ETF也在年前宣布分紅,分紅總額為10.28億元排在第三,單位分紅為0.1420元。除此之外,還有6隻基金年前分紅總額達到5億元以上,如華夏鼎豐、南方中證1000ETF、易方達穩健收益B等等。

若看單位分紅,最豪氣的基金產品為鵬華前海萬科REITs,該產品於1月20日(場內)、1月21日(場外)派發現金紅利,單位分紅達到1.5661元,金額居全市場第一。其次是國泰納斯達克100,該產品於1月21日發放現金紅利,單位分紅為1.000元。僅上述兩隻產品的單位分紅超過1元。
此外還有多隻產品單位分紅較多,共19隻產品單位分紅超過0.10元,如同是QDII產品的工銀全球配置人民幣,單位分紅為0.3350元,新華安享惠金E單位分紅為0.3078元,同樣為REITs產品的中金安徽交控REIT單位分紅為0.1830元。主動權益發放紅包最為豪氣的是大成策略回報,A類份額單位分紅為0.1757元,C類份額為0.1677元。

債基扛起分紅大旗,ETF分紅成賣點
哪些基金在派發紅包?從類型上看,債券型基金是基金分紅的主力軍,630隻已分紅基金中共有467隻債券型基金,佔比超過75%,分紅總額達到149.75億元,金額佔據近六成。
除此之外,還有31隻ETF產品參與了分紅(包括ETF聯接產品),分紅總額達到67.18億元,佔比為26.65%,其中不乏寬基ETF,如跟蹤滬深300指數、中證1000指數、上證180指數的產品,其大方派現也體現出整體權益市場的回暖。
不過,主動權益基金的分紅略顯「吝嗇」,共有64隻產品進行分紅,佔比約一成,分紅總額為19.65億元,僅佔到總分紅金額的7.80%。
近年來ETF正頻繁分紅,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不少ETF銷售時已把分紅當成賣點,如去年發行的摩根A50ETF,公司打出的口號便是「會分紅的A50」,強調在首批上市的A50ETF中,該基金是唯一一隻強制分紅的產品,而後發行的摩根A500ETF,同樣把分紅作為銷售關鍵詞。
把「月月可分紅」當成營銷關鍵詞的ETF也不在少數,如萬家中證紅利ETF、國泰中證國企紅利ETF等等。
財聯社記者還發現,隨著市場對穩定收益需求的不斷增長,新一批主流寬基ETF正在將分紅機制納入核心產品設計,成為其吸引投資者的重要標配。
以中證A500ETF產品為例,在已發行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共22隻中證A500ETF中,已有4隻產品引入了強制分紅機制,且分紅比例均不低於60%,個別產品分紅比例甚至高達80%。此外,部分中證A500ETF還設置了月度分紅頻率,進一步提升了產品的收益穩定性和吸引力。這一系列創新舉措不僅顯示出基金管理人對投資者利益的重視,也為追求穩健收益的投資者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選擇。
一位基金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ETF分紅能提升產品競爭力。他強調,在眾多ETF產品中,分紅策略可以成為產品的差異化賣點。例如「月月分紅」「季度分紅」「強制分紅」等特色分紅機制,能夠吸引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同時也能滿足市場需求。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投資者需求的多樣化,具有明確分紅策略的ETF產品能夠更好地滿足投資者對穩健收益和現金流的需求
儘管基金分紅在表面上看似是「從左口袋放入右口袋」,但業內人士認為,其意義遠不止於此。
一方面,分紅能夠直接將收益回饋給投資者,通過提前鎖定部分收益,實現「落袋為安」,這種持續的分紅機制能夠滿足投資者對穩定現金流的需求,從而顯著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另一方面,分紅有助於基金產品減少冗餘資金,優化資金使用效率,使ETF更加精準地貼近目標指數的收益表現。此外,通過分紅適當降低基金規模,也有利於基金管理人進行更靈活的操作,從而進一步提升投資者的投資體驗。
(財聯社記者 吳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