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2025 年的大幕緩緩拉開,銀行與保險行業迅速進入了開門紅的激烈角逐之中,雙方都使出渾身解數,志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拔得頭籌,搶佔更大的市場份額,一場驚心動魄的市場搶奪戰就此打響。
銀行的攻勢
銀行憑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率先發起了猛烈的進攻。與2024前幾個月不同,12月以來,多家銀行調高了存款利率。以招商銀行為例,其在 2025 年開門紅活動中,不僅大幅提高了定期存款利率,還針對新客戶推出了極具吸引力的優惠政策。新客戶存入一定金額的定期存款,除了享受比以往高的利率外,還能獲得銀行贈送的精美禮品,如高端品牌的智能家電等,從物質層面極大地刺激了客戶的儲蓄慾望。
同時,招商銀行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客戶答謝會。在一場主題為 「感恩同行,財富相伴」 的答謝會上,銀行邀請了專業的金融分析師為客戶深入淺出地講解當前的經濟形勢和理財策略,重點突出了銀行存款產品在資金保值增值方面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現場還設置了互動抽獎環節,獎品包括豪華境外游、平板電腦等,讓客戶在獲取金融知識的同時,感受到銀行的誠意與關懷,從而有效增強了客戶粘性,吸引了大量新老客戶將資金存入銀行。
眾多中小銀行更是不甘落後,充分發揮全員營銷優勢,上街入戶,不亦說乎。山西平順農商銀行充分發揮全員特長,深入剖析市場態勢,以「旺季營銷大走訪」活動為契機,精準錨定營銷對象,主動與轄內的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搭建溝通橋樑,積極開展無縫對接。同時,將目光聚焦於社區居民、返鄉創業人員、專業市場經營戶等多元化客戶群體,通過網格走訪營銷,達到全覆蓋。
各銀行將存量客戶作為開門紅營銷的「穩固基石」,開展存量客戶認領制,確保戶戶到人,通過電話營銷,廳堂邀約等活動拉近與客戶距離,做好客戶分類,保障存量客戶效益持續上升;將暫未合作或黏性較低的客群作為開拓營銷的「潛力藍海」,對照營銷目標,上下聯動,力爭實現首季客戶數量和業務質效的快速提升。
如今,銀行還充分利用其數字化平台優勢,通過手機銀行 APP 推出專屬的線上理財產品。這些產品一般具有起購金額低、收益穩健、操作便捷等特點,針對開門紅活動,有的設置了額外的紅包獎勵,以吸引眾多年輕客戶和小額投資者,有的將理財產品到期時間設定在開門紅日,方便客戶將資金轉化為儲蓄存款,既提前鎖定資金,又進一步拓寬了銀行的資金來源渠道。
保險行業的反擊
在業內人士看來,今年旳開門紅是「最冷開門紅」。大環境的影響,保險業穩中求變,面對銀行的強勁攻勢,保險行業也迅速做出了反擊。通過積極調整策略、加大創新力度等舉措,在銷售業績、風險管理和內部管理等方面取得新進展,多家險企銷售業績顯著提升。
目前,壽險市場上2025年「開門紅」產品的特點均採用固定+分紅的產品設計,固定部分為客戶資產構築安全防線,有效抵禦市場波動,更通過分紅共享機制,幫助客戶捕捉市場紅利機遇。此外,靈活的領取方式、第二投保人功能及豐富的健康增值服務,滿足了客戶對於個性化財富管理的需求。
與以往保險公司主推躉交保費百萬級的掛鉤康養社區入住資格的產品不同,這一次,華泰人壽推出了「盛世典藏年金保險(分紅型)」。該款產品為被保險人提供了「樂享·臻心財富健康」增值服務,包括全國高端齒科服務、專屬家庭私人醫生服務、快速響應的住院加急服務、專業醫療團隊的院後遠程康復指導、全球醫療資源對接、三甲醫院知名專家的一對一深度診療、就醫陪診等,以期更能適應中國老齡人群旳家庭需求。
該產品的案例顯示,華先生作為一位40歲企業高管,手頭存下部分閑置資金,但當前缺少穩健的財富管理渠道,考慮到未來可能面臨的風險,華先生決定投保華泰人壽「盛世典藏年金保險(分紅型)」,每年交納50萬元保費,交費期為5年,為財富保值增值。投保人選擇從60周歲起,每月領取生存金,為退休生活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在含紅利利益演示下,華先生的保單在第7個保單年度的現金價值+累積紅利,就超過累計所交保險費;此外,華先生還可通過搭配華泰人壽「金尊寶3.0終身壽險(萬能型)」,將紅利及生存保險金轉入萬能,實現財富的二次增值。
雖然儲蓄類保險產品依舊是2025年的主力產品,但是保障型產品新業務價值更高,在2025年的開門紅中,保障型產品也加入了備戰。中國人壽保險在 2025 年開門紅之際,推出了一款創新性的重疾險產品,該產品不僅保障範圍廣泛,涵蓋了多種高發疾病,而且賠付比例遠遠高於市場同類產品的平均水平。同時,為了吸引客戶,中國人壽在產品定價上進行了優化,使得保費相較於之前的同類產品有所降低,性價比大幅提升。
激烈交鋒中的市場博弈
在這場市場搶奪戰中,銀行和保險行業的競爭手段層出不窮,雙方的交鋒也愈發激烈。銀行試圖通過提高利率和多樣化的禮品回饋來吸引客戶的短期資金,而保險行業則憑藉專業的保障產品和長期的財富規劃理念,努力挖掘客戶的長期資金需求。
例如,一位原本打算在銀行存入一筆長期定期存款的客戶,在參加了中國人壽的客戶答謝會後,被重疾險產品的保障功能所打動,最終將部分資金用於購買保險,為家庭構建了一道堅實的風險保障防線。而另一方面,一些原本對保險產品有一定興趣的客戶,在銀行高利率存款和禮品的誘惑下,選擇將資金暫時存入銀行,以獲取短期的穩定收益。
然而,這種激烈的競爭也帶來了一些潛在的問題。
銀行在提高利率和贈送禮品時,需要謹慎平衡成本與收益,存款利率不斷下滑、貸款需求不足的市場環境以及監管強調「平滑信貸投放月度波動」,都是銀行業不容逃避旳息差收窄、負債成本壓力增大、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等現實問題。
保險行業在產品創新和營銷過程中,也需要確保產品的可持續性和信息的透明度,防止因過度追求市場份額而引發銷售誤導等不良現象,損害消費者權益和行業聲譽。
展望 2025 年開門紅後續的戰局發展,銀行與保險行業的競爭必將持續升溫,進入白熱化階段。無疑,雙方的策略調整和服務優化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銀行需要在鞏固傳統業務優勢的基礎上,不斷拓展金融服務的邊界,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以滿足客戶日益多樣化的需求;保險行業則要進一步深化產品創新,強化風險管理能力,提升客戶服務體驗,增強消費者對保險產品的信任度和認可度。無論結果如何,銀行與保險行業都將共同推動金融市場向更加多元化、專業化、規範化的方向邁進,為消費者帶來更為豐富、優質、高效的金融產品與服務,促進整個金融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