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已經奠定了明年經濟工作的基本基調。「擴大內需」、「超常規逆周期調節」、「穩定樓市股市」以及民生消費等方面的政策成為市場關注熱點。
因此對於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市場主要期待的是更加全面細化的政策表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會議將 「大力提振消費」擺在明年要抓好的九大重要任務中的首位。
彭博社12月12日報道稱,中國暗示,2025年將增加公共借貸和支出,政策重點將轉向消費。在特朗普揚言加征關稅威脅出口之際,此舉旨在修復中國經濟的薄弱環節。這是至少十年來的第二次,中國把「大力提振消費」和刺激總體國內需求作為首要任務。
消費、投資、出口,是拉動國家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從1980年到2000年,消費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占GDP(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超過60%。但近年來,消費,尤其是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下滑。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2019年5月末,中國人民幣存款餘額185萬億元;2024年5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293萬億元,是五年前的1.6倍。人們更願意存錢,而非消費。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IMF原副總裁朱民此前表示,當今中國消費者消費慾望不強,有三個背景因素。
其一,消費模式處於轉型階段。中國正從中等收入邁向中高收入國家,中國人的消費也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轉變為更高端的發展型、服務型消費。
其二,人口老齡化。人口變老,消費也變少了。
其三,生育率降低。0到20歲,即嬰兒到大學的20年,是中國人消費最多的階段,因為祖父母加上父母共六個人供養一個孩子。22歲以後,孩子大學畢業步入工作,便開始考慮買房、結婚,賺得更多,消費意願反而降低。如今生育率下滑,孩子變少,消費就降低了。
12月7日,在財經中國2024年會上,朱民又表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動力,第一就是立足國內消費。現在消費佔GDP比重只有47%,需要提升。「能不能把現在這個消費比重從47%變回2000年64%左右,這會決定將來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
分析認為,這次會議不但把提振消費列入明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推進的策略也是多種多樣,有著非常廣的覆蓋面和非常高的內涵力。例如,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擴大服務消費,促進文化旅遊業發展等等。會議文件中甚至出現了「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髮經濟」等新興產業和消費的字眼,還提到了「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等。這種多角度、多策略的擴大內需的政策導向必將強力刺激並提振國內消費,從根本上改變近年來消費市場呈現的整體低迷態勢,通過實質性地提振消費,達到有效激活和促進全國經濟平穩健康增長的基礎目標。
中金公司認為,會議將「提振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預計消費鼓勵政策有望持續加碼,進而帶動消費更快修復。按當前的進度推算,四季度以舊換新財政補貼規模可能在1200億元左右。如果明年保持全年力度不減,則所需補貼金額將明顯提升。品類方面,除了已有的汽車、八大類家電外,未來可以關注的擴圍方向包括通信產品、消費類電子產品、各類小家電、家居產品等。「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提高養老金和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等舉措,可能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強消費能力。
會議提出擴大服務消費、促進文旅發展,未來有望通過更大範圍消費券、促民生等形式繼續直接和間接提振餐飲酒旅消費。此外,12月6日國家發改委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冰雪場地和文旅設施建設,結合本次會議提出積極發展冰雪經濟,這也有望成為消費亮點。
文 / 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