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疫情結束之後,雖然看起來每個人的生活似乎都已經回歸到了平常的狀態。但是從目前中國的經濟情況和各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來看,中國經濟,似乎已經從以前的飛速發展時期,轉換成了現在的古井無波。這是經濟發展必然需要經歷的一個過程,當經濟飛速發展之後,必須需要一個穩定的過渡期,才能讓經濟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前進。
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老百姓受到的經濟壓力,顯然會變得越來越大。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年來中國消費者的消費慾望,正在不斷地降低。甚至以前花錢大手大腳的年輕人,也在因為未來的迷茫,考慮攢錢和儲蓄的事情。
但是,今年以來,中國的銀行存款利息經過了幾次調整,利率一再下降,不少人對於銀行儲蓄甚至已經開始慢慢失去了信心。但同樣的,即使利息變得再低,大多數人拿著手裡的積蓄還是不願意亂花,因為他們實在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到底哪一個會先到來。
而在這種情況之下,在銀行工作的員工,其實也給出了他們的專業建議。他們認為,如果手上的存款已經超過了20萬,那麼不要盲目的只選擇定期存款,因為這樣一來不但靈活性會變差,而且隨著利率的不斷下跌,銀行儲戶獲得的利潤也會變得越來越小。
在銀行員工看來,合適的理財,很多時候是比掙錢更重要的一件事情。那麼按照銀行員工的建議來看,為什麼20萬不能全部存為定期,如果真的有這20萬,怎樣的分配,才是更加合理的呢?
我們都知道,現在很多人存款,不願意繼續消費,無非就是因為他們對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多存一點錢,就意味著自己之後可以多一點點的退路。而銀行員工則認為,儲蓄是最簡單的一種理財方式,如果真的有相對較多的存款,全部存定期,其實不是一種比較好的理財方式。
隨著我國的存款利率不斷下降,在現在定期存款其實已經是一件不太划算的事情了。以前,定期存款的利率甚至高達3%以上,那麼定期存款其實是可以對抗通貨膨脹的,甚至還能讓儲戶得到一定的利潤。但如今,銀行利率已經下調到了1.8%左右,這樣的利率情況,不僅無法對抗通貨膨脹,而且也無法支撐更多的利息和收入。
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還選擇定期存款,那麼就會意味著你每年收穫的利息會變得越來越多。同時,隨著增值速度的不斷降低,物價不斷地上升,單純的存定期,只會讓你的錢越存越少。甚至,可能幾年過去之後,你的存款購買力,也會大幅度地下降。
出於對自己利益保護的考慮,將自己的所有積蓄全部都換成定期存款,確實是一種不太合理的做法。那麼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如何存錢,如何理財,才能保證自己的錢變得更加安全,也能讓自己獲得更多的利潤,甚至達到錢生錢的目的呢?
其實,很多老百姓之所以會選擇定期存款是因為,在大部分人的普遍認知當中,這是最安全,也是最能保護自己資產的一種方式。但其實,如果你打破這種認知,你就會發現利用大額存單,可能會比定期存款要對自己更加有利。
當然,大額存單本身是有門檻存在的,它的門檻就高達了20萬元,因此對於手上積蓄相對較小的儲戶來說,其實是並不適用的。但是,這種大額存單的利息相對要更高一些,而且靈活性也比定期存款要更高,相較而言其實對於積蓄相對更多的人來說,是更合適的一種理財方式。
而除了選擇大額存單以外,我們在平時理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將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選擇同樣安全的理財方式,將自己的錢分散儲存,其實是最合理的。在這種情況下,既要考慮安全性,又要考慮收益,那麼國債產品,一定是對於老百姓來說最好的選擇。
首先,目前的國債利率普遍還能高達2.5%,比傳統的定期存款顯然要高上很多。而且現在的國債發行,已經變得越來越常態化,想要買入或者賣出,都會變成一件極其輕鬆的事情。從這一點來說,無論是收益,還是靈活性,國債顯然都是要優於定期存款的。
我們常說,一般人賺不到自己認知以外的錢。這一點在理財方面,顯然表現得更加明顯。普通老百姓對於金融和理財的認知相對是比較匱乏的,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才會將定期存款作為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但是如果你真的手上積蓄比較多,又對未來比較擔憂的話,多了解銀行理財,多涉及相關知識將自己的錢轉動起來,或許遠比放在那裡不動,要強得多。